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文性是大学语文的根本属性,人文教育是大学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宗旨所在.如何实现大学语文的人文性教学,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历时性考察语文教育人文性的历史渊源,从现时性剖析大学语文教育的现实语境,从实践性探究大学语文人文性教学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2.
以"大学语文"古代作品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从传统文化、道德、情感、审美等方面对其进行当代性的推衍。探讨"大学语文"古代作品教学的价值,提出在当代性内涵的推衍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因素,增强"大学语文"古代作品教学的当代意识。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大学语文本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但当前的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和发展面却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本文指出了大学语文迷失困境的原因所在,以及如何处理大学语文重工具性、重人文性,还是重素质性的问题,并通过案例探讨大学语文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大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亲近母语、学习经典、传承文化,但大学语文学科边缘化的现状,大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降低以及语文能力下降的问题影响了这一目标的实现。这要求大学语文教学做出改革,从而改变现状,解决问题。因此,大学语文教学要确立并且坚持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的原则,从而有效地促使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大学语文教学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高校基础课程的大学语文,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多媒体直观教学、“传授———接受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课堂教学与课外指导等四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大学阶段的语文教育,服务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祖国的文化国粹,从而传承国粹文化。笔者认为《大学语文》课程在工具性的基础上应该更加注重人文性与审美性的教育。本文根据笔者的《大学语文》教学实践对其教学性质进行简单的理解与分析,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引起各位同仁对大学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审美性"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语文作为母语教育的重要学科,贯穿整个教育的始末。虽然语文教育具有阶段性特征,但是语文学科包容性极强,在关注每个阶段特点的同时,也应注重语文教育的衔接性,将语文教学作为一个整体,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因此,加强对大学语文与中小学语文教育的衔接、大学语文教育的特征以及语文教育衔接性的探讨十分重要。本文对衔接性视野下的大学语文教育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大学语文》作为高校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这一宗旨体现出《大学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语文》在净化社会环境、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人才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具性"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人文性"重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基于学者对《大学语文》教学的探究,运用案例教学法将《大学语文》教材编选作品蕴含的人文情怀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运用经典文选的智慧之光驱散生活的迷茫,打开心灵的纠结,坚定真善美的价值观。最后,我们统计并分析商洛学院《大学语文》课程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检验并分析案例教学的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9.
大学语文教育有着独特的教育模式和教学原则,人文性是语文教育的特点,情感性是语文教学的原则之一,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推动语文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同时,也对言语思维能力等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大学语文的授课效果的研究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大学语文课程日趋边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缺乏教学创新思维是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思维亟待创新,要创新教学思维,必须遵循民族性与人文性并重、传统性与时代性并举、基础性与应用性并存等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6,(79):27-28
《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人文素养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目前《大学语文》课程在各大高校的处境越来越尴尬。文章以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为例,在分析《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索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过程性评价的教学模式,以期《大学语文》课程在人文素养教育课程中发挥真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大学语文教学空间的拓展与教学方法的灵活设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大学语文教学所以日益尴尬,主要和世俗化的阅读方式、中学的模式化教育和大学语文内容方法设置等方面的问题有关.要改变这种处境,就必须要明确课程定位,确立一个合理的内容体系,并注意教学手段的灵活多变.只有这样,大学语文的教学才能呈现出无限的生机.  相似文献   

13.
学校中所弥漫的务实倾向,以及大学语文本身所具有的文学性和务虚性,使大学语文正在慢慢地被边缘化:面对整体务实的大环境,大学语文教育如何调整自身的定位?笔者认为,大学语文教学应把握好“实”与“虚”这两点。“实”的方面,一、文学与生存之道的紧密相连是大语教师们今后可以着重发挥的地方;二、用“实”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热情:“虚”的方面,“虚”是文学的存在之本,大学语文在务实的同时,不能丢弃文学的审美性。  相似文献   

14.
关于大学语文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裕丹 《教育与职业》2006,(20):145-146
大学语文作为高校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工具性与人文性、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多媒体直观教学、“传授-接受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课堂教学与课外指导等方面论述了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5.
消防指挥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在体制、教学与方法上仍面临着严峻形势,教学兼顾其人文性、知识性和文字性同时,不断体现和建构特色教学模式,教学力上强调大学语文教学重要性,祛除教学弊端,深化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透视。  相似文献   

16.
大学语文课程是一门素质课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任务责无旁贷.课程的定位必须突出高校大学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我们应该发挥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建立起与"大学语文"和谐配套的多样性人文课程和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7.
大学语文既非纯工具意义和纯基础意义上的语文,也非纯人文意义和审美意义上的语文,而是人文性、工具性、审美性的有机融合。工具性是基础,是求真;人文性是提高,是求善;审美性是升华,是求美。大学语文要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人格修养,也即在教学过程中既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又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突出语文的审美性。  相似文献   

18.
当前《大学语文》课程已日趋边缘化,这与这门课程的设置形式、教学模式、考核方法都有密切关系。《大学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为顺应当前教育形势与社会和学生的需要,改《大学语文》为《高等国文》以突出“大学”的阶段性与“文”的质性并在教学中加以具体实施是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大学语文教学与性别意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性别意识现状、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培养目标、大学语文教学的文学载体、性别研究理论的发展使性别意识教育进入大学语文教学成为必然;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从多个角度切入性别意识教育,是其人文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0.
张静雯 《文教资料》2011,(29):32-34
大学语文课程是高职高专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但大学语文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高职大学语文应明确课程定位、改革教学内容,并从人文性、工具性、综合性等方面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