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课前思考】在理解加减法模型后,认识“乘法”是学生对运算理解的一次小步跨越。乘法模型有多种样态,《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主要是从一般的等组模型入手(如图1),逐渐进入到排列规律的矩阵模型(如图2),三年级还要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倍比模型(如图3)。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内容】北京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中“数的估计”第二课时。【课前思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一学段并没有提到“数的估计”相关内容,但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中指出:“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楚科新 《小学生》2010,(1):20-21
1说教材 【说课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运算律》第一课时:《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相似文献   

4.
【《草虫的村落》(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课时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人音版三年级下册第五课《剪羊毛》【课型】综合课【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分析】《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亚民歌,全曲欢快活泼,大调式,为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以欢快起伏的旋律和富有劳动生活的节奏,生动地展现了澳大利亚牧民在剪羊毛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找规律》中的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7.
贾亚楠 《儿童音乐》2013,(8):76-77,75
【教学内容】欣赏课《孤独的牧羊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聆听《孤独的牧羊人》,了解美国乡村音乐的特点;情感目标——在音乐活动中感受作品欢快、活泼、诙谐的情绪;能力目标——围绕音乐《孤独的牧羊人》提高学生体验音乐作品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融合音乐、电影、演唱、评价等教学活动,掌握歌曲的风格特点并从中获得音乐感受和体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年级】三年级【课型】欣赏课【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课前思考】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乘法与加减法同属于四则运算,在运算的意义上与加法非常相似。但若是追溯乘法与加法的产生,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加法和减法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前交流:(体会相互依存关系)学生欣赏歌曲:《永远是朋友》。师:在班级里你有好朋友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陈莺 《儿童音乐》2011,(9):79-81
正【教材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教材第六册第五课《牧童之歌》——第一课时《小小羊儿要回家》【课型】唱歌课【年级】小学三年级【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流畅优美的声音学唱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表现放牧晚归的情景。2.在歌曲学习中,感受内蒙古音乐的风格,并在音乐中体会人与动物、大自然的密切关系,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1.
【班级对象】 小学四年级 【预设时间】 50分钟 【应用课文】 《去年的树》(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用即兴戏剧教学让学生感受和了解童话故事《去年的树》。 【已有知识】 学生已具有课文的基本知识,本课是作为课后延伸。  相似文献   

12.
【课题】《手拉手》 【年级】八年级 【时间】一课时 【教材分析】《手拉手》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真情的呼唤”第三课。这首歌曲是1988年第24届汉城奥林匹克运动会会歌。《手拉手》让我们感受到人类追求大同的精神,歌中所颂扬的友爱、平等、自由和人们手拉手的勇敢拼搏精神,正是奥运的宗旨所在。  相似文献   

13.
【课前研究】 本课《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的第二课时。我们在磨课过程中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 苏人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10课“对自己的一生负责”第一课时“人生与责任”。  相似文献   

15.
第一课时 作文指导课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习作”——看图作文。  相似文献   

16.
陈莉 《小学语文》2011,(6):45-47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5课。  相似文献   

17.
《师恩难忘》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特级教师朱瑛执教这一课时的字词处理,给我启发多多。【精彩片段回放】学生初读课文后,老师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70~72页。【课前思考】《分一分(二)》是“数与运算”中分数初步认识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中,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创造分数、巩固练习等环节,学生初步理解了以“个体”为单位“1”的简单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掌握分数各部分名称及简单分数的读写,体会分数是“数”概念的拓展与延伸。本节课教学要以第一课时教学为基础,让学生对单位“1”的认知由“个体”拓展到“群体”,理解将群体“平均分”如何用分数表示。为更好体现教学的整体性,基于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组教材27课(第二课时)。 【教材说明】 《两只小狮子》是一篇生动、有趣而又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故事通过两只小狮子不同生活态度的对比、懒狮子和小树的对话,刻画了一头怕吃苦、想依赖的小狮子,并借狮妈妈意味深长的话语告诉孩子们从小应该勤学苦练,拥有真正的本领,不能依靠父母生活。  相似文献   

20.
【适应范围】高一年级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课时】1课时 【教学课题】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 【适用年级】普通高中一年级 【学生分析】初中各学校信息技术开设的情况不同,因而学生的信息技术理论、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个别学生能使用资源管理器、收藏夹,会使用电子表格进行简单的数据管理。而学校高一学生在上学期和本学期初已经具体讲解过上面几种资源管理的方法,学生有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