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体教融合为出发点,总结体育运动提升学习效益的理论与实践依据,探索我国儿童青少年大脑健康发育、学习效益提高和身心健康提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立足于脑科学研究,综述体育运动在优化大脑生理机制(细胞和分子层面、脑结构和功能层面)和认知功能(记忆、感知-运动协调、动作预期和执行功能等)方面的效果。在体育运动的剂量方面,为通过体育运动提升大脑功能效益,儿童青少年需每天累积至少60 min、每次持续20~30 min,每周≥3 d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但关于不同体育运动项目与运动剂量之间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体育与教育结合是促进儿童青少年大脑健康发育和学习效益提升的有效手段,体教融合应立足于理论机理,基于运动效益剂量关系的原则开展体育教育,提升儿童青少年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2.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以上海青少年群体为调查对象,以“30分钟体育生活圈”健身活动为调查重点,对上海市青少年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动机进行了分析,对上海青少年群体参与30分钟体育生活圈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知道体育生活圈的青少年仅占20.9%;青少年参与运动项目的选择呈多样性特点,受到参与运动的动机以及时间的影响;在工作日除了参加学校的体育活动外,68.7%的青少年选择参加体育活动,地点主要集中在社区的公共场地等。小长假、周末、寒暑假大部分体育活动距离都在1000米以内;影响青少年参加“30分钟体育生活圈”的首要因素是健身意识。根据分析,提出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完善基础体育设施、发挥体育教师的榜样作用、给青少年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提供青少年健身发展所需要的专业健身指导员。  相似文献   

3.
张祝三 《体育科研》2005,26(4):56-56
作为澳大利亚政府投入1.16亿澳元建立的一个健康、活跃的澳大利亚的一揽子计划中的一部分,政府将在未来4年花费9千万澳元来打造一个学生课余身体活动计划,即“活跃学生课余活动计划”。该计划将为澳大利亚家庭提供一个实际有效的机会,帮助家庭中的学龄儿童(5~12岁)健康发展,其中包括为参加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儿童提供少量资助,以便于计划的实施。一、为什么需要该计划?身体锻炼在保持健康的体重和降低心血管及糖尿病发病几率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身体锻炼还有利于社会交往、心理健康及运动技能的掌握。与上一代儿童相比,现在有些儿童并未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身体锻炼,特别是在课余。最近研究表明,大约有40%的儿童在课余时间里未从事体育活动,这直接造成了目前在澳大利亚有150万低于18岁的青少年体重超重或肥胖。一旦儿童或青少年体重超重,就很难将他们恢复到健康的体重。  相似文献   

4.
今年,英国《时报》分三期连载了戴维德·米勒一份关于民主德国体育事业为何发展迅速的研究报告。文章认为,只有1700万人口的民主德国在世界体坛上取得了光辉成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 一,历史与传统从历史上讲,德国人比英国人、北欧人及其他欧洲人都更爱好体育,有广泛开展体育活动的优良传统。德国人类学家古斯玛兹于1793年出版的《青少年体操》一书就明确指出:“每个儿童都能从体操中得到益处。”现在民主德国人也不否认,德国在十四世纪军国统治时代就为体育活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早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前,德·库柏亭就号召德国人每天都要从事六十分钟的体育活动。远在1922年,德国人就在莱比锡举办了有十万运动员参加的体操与体育节。  相似文献   

5.
<正> 1992年9月出版的美国《健康、体育、娱乐和舞蹈》杂志介绍了得克萨斯A与M大学儿童运动实验室主任卡尔·甘伯针对美国许多学校由于各种原因,不能给学生提供每天30~60分钟的体育活动的实际,提出了利用课间素质练习作为正常体育课的补充。其补充方式,一种是当某天没有体育课时,安排课间素质练习,例如,体育课安排在星期一、三、五,那么课间素质练习就安排在星期二、四、六,这种方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通知》精神,不断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推进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对初中体育开展花样跳绳运动的可行性进行探究,旨在让花样跳绳运动得到健康积极的发展,同时努力使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正> 民主德国对儿童与青少年体育十分重视。国家通过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和定期举行比赛,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技术、技能进行培训,培养他们对体育的持久兴趣和良好习惯,同时也使儿童青少年得到放松和休息。东德的群众性体育组织,东德体育与体操联合会(DTSB)有360万会员,其中18岁以下的约150万。为了普及和推动儿童青少年体育运动,该组织与青年团(230万人)、少先队(370万人)、工会(930万人,16%为青年)、体育运动与技术学会、教育部、国家职业培训委员会、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等社会团体和政府机构进行了密切的合作。 1.学校体育教学 (1)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在东德3至6岁儿童有90%进幼儿园。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8.
美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健身目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美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美国著名学校体育教育家赛里斯指出,学校体育教学要更多地与健身目标相联系。然而,很多美国学校体育方面的专家对目前美国的中小学体育教学状况表示担忧。尽管美国全国中小学生97%以上都接受正规的学校体育教育,但从统计资料来看,每天却只有36%的中小学生参与学校体育活动。美国中小学每节体育课的学时平均不到35分钟。更详细的分析指出,在如此短的体育课中,只有27%的时间真正用于学生运动,而学生等待、轮流以及教师讲解的时间分别占22%,25%和26%。调查资料还表明,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在体育课和课余时间的身体活动水平,无论从时间上讲还是从强度上讲都严重不足。有40%以上的学生在课外处于不活动状态,有35%的学生自我报告每天没有一次身体活动时间持续10分钟以上,绝大多数学生在课余时间不能自愿地从事有氧锻炼。运动生理学认为,按60%~70%最大吸氧量的强度,即中等强度到大强度之间,每天活动35分钟,才符合中小学生运动量的标准。也就是说,美国中小学生的身体运动量远远没有达到生理要求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引下,高校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关于实施"每天有1小时活动时  相似文献   

10.
《体育风尚》2023,(12):3-8
<正>2023年深圳市“奔跑吧·少年”主题健身活动启动仪式暨深圳市少年儿童乒乓球锦标赛开幕式,6月18日上午在罗湖体育馆进行。活动旨在认真践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全面深化体教融合,推动儿童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全面发展。深圳青少年可以在系列活动中找到自己的运动天地、激昂青春。  相似文献   

11.
《湖北体育科技》2018,(7):617-619
目的探讨智能可穿戴设备对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为促进青少年体育活动科学、有效开展,实施"健康中国2030"战略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对青少年使用智能可穿戴设备参与体育活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论青少年普遍使用智能可穿戴设备参与体育活动,且体验满意度较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运动类APP软件是青少年的首选,其次是智能手环;受微信运动和QQ运动等朋友圈运动量(步数)PK或点赞排名影响,青少年体育活动首选计步功能,且热衷于将自己的运动轨迹(GPS)进行在线分享,女生受减肥意识影响更关注运动时热量消耗指标;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运动参数准确性和佩戴舒适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青少年是我们国家的未来,青少年的健康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把阳光体育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头等大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让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是祖国未来的需要。当前阳光体育已深入人心,热爱体育、崇尚运动的良好风气正在逐步形成。"阳光体育"活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的通知,明确提出"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及体质体能健康状况等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学校体育受到国家各级政策的支持和关注。华东师范大学发布的《中日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比较研究结果公报》显示:2014年和2016年,中国儿童青少年体格指标大部分年龄段显著高于日本,但体能指  相似文献   

14.
张萌  符琼  周晟  谈强  蔡赓 《体育科研》2022,(1):55-64
目的:就体育活动对儿童青少年裸眼远视力、动态视力、眼轴长度(AL)和等效球镜度数(SER)变化的影响进行Meta分析,为今后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健康和体育活动参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PubMed等数据库中,检索有关体育活动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的中英文干预研究。采用Stata15.1和Revman5.4软件对纳入的结局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6篇文献,其中19篇含随机干预对照实验研究,9篇含前后测实验研究,共9526名儿童青少年。Meta分析结果显示,体育活动能够有效改善儿童青少年动态视力、提高裸眼远视力、延缓AL变化、抑制SER发展。结论:经常参与体育活动能够有效延缓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和发展,对动态视力、裸眼远视力、AL和SER都有较为显著的作用。今后应纳入广泛的、高质量研究,进一步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5.
体育环境和运动承诺均会对锻炼行为产生影响,特别是运动承诺水平的高低,是决定锻炼行为坚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选取“上海市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促进联动模式研究数据库”中的部分数据,以1 505名上海市6~15岁儿童青少年作为调查对象,在运动承诺理论的基础上,运用SPSS 22.0和AMOS 23.0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并构建结构模型,考察体育环境、运动承诺对儿童青少年锻炼行为的综合影响,检验运动承诺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体育环境、运动承诺对不同区域儿童青少年锻炼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r2=0.389,P<0.01);体育环境、运动承诺对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具有直接影响;运动承诺在体育环境和锻炼行为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教育部发出“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号召;2007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了要“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2011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7.
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育需求问题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育需求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活动是提高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根本途径,体育需求是影响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内在因素。青少年学生的体育需求是一个复杂体系,体育活动需求是该体系的核心要素。只有通过满足青少年学生的合理体育需求,才能最终促进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在东德,全国人口1700万,体育活动很普遍,有260万人参加全国体育总会,超过了总人口的15%。近十年来,东德的运动技术水平也全面提高,在蒙特利尔奥运会上总分超过美国而跃居世界第二位。东德体育的基础,主要是青少年体育,包括从学校体育到体育学校和运动俱乐部(集训中心)的一系列措施和斯巴达克少年运动会这一竞赛制度。东德很重视学校体育,每周保证两小时体育课,对5-7年级,则规定每周三小时。为什么要增加一小时呢?因为10-12岁的儿童正处于身体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接受能力最强的时期。他们的体育课是比较严格的,重视课的密度和强度,一般是30人一个班,分两组进行轮换教学。东德对游泳尤为重视,认为游泳对增强体质最有益处,所以把游泳列为必修体育  相似文献   

19.
马晓凯  朱政  孙晨  赵胜  曹振波 《体育科学》2022,(4):43-49+97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构成时长特征及其与体质健康间的关系。方法:在上海市3个区招募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各360名,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要求对儿童青少年进行身体形态及素质测评,使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测量其身体活动水平,统计不同时长分类的MVPA时间(零星:0<单次MVPA<5 min;短时:5≤单次MVPA<10 min;中长时:单次MVPA≥10 min)。有效样本为每天佩戴加速度传感器10 h以上,每周佩戴至少4天(3个工作日,1个周末日)。结果:共407名9~14岁儿童青少年符合数据纳入标准,其中男生185名(占45.5%),四年级学生223名(占54.8%),BMI中位数18.6 kg/m2(16.4,21.0),达到平均每天60 min及以上MVPA的人数比例为6.6%。儿童青少年MVPA构成中,零星MVPA占比最大(占59.9%);男生中长时MVPA占比(占24.4%)显著高于女生(占12.3%)(P<0.05),而零星和短时MVPA占比趋势则相反(P<0.05,P=0.033);四年级学生零星MV...  相似文献   

20.
1 美国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 有很多美国学校体育方面的专家对目前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表示担忧。尽管美国全国1至6年级小学生97%都接受正规的学校体育教育,但从具体统计资料来看,每天却只有36%的儿童参与学校体育教育,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美国小学每节体育课的学时平均为33.4分钟。然而详细的分析资料表明,在这33.4分钟内,只有27%的课堂时间用于学生等待输流的时间分别占课堂时间的26%,22%和25%。几位研究者用心率监视装置对小学生进行全天监视,并按不同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