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身残志坚的马里亚特吉何塞·卡洛斯·马里亚特吉(Jose′Calos Maria tegui)是秘鲁著名思想家、工人运动领袖和新闻工作者。他把他短暂的一生献给了印第安美洲的社会主义事业,为在秘鲁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开展社会主义运动作出了巨大贡献。1895年6月14日,马里亚特吉出生在利马一个衰落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财政法庭的官员。他7岁时在瓦乔上学时因膝盖受伤,一条腿严重丧失机能,成了跛脚。他因迫于生活,14岁进利马《新闻报》当学徒,给作家、记者传送稿件。他抓紧时间,勤奋自学,并开始在《新闻报》发表小文章。他的奋发顽强的精神和出众的才华,博得了社长唐阿尔维托·乌略亚的青睐,17岁当上了编辑。敏锐的洞察力,流畅的文笔,使他撰写的政治短评和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2.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敲响了旧世界的丧钟。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在这一伟大事件爆发的当时,有很多人,包括外国人和俄国人自已,以此为题材写过不少报道和文章,但是其中反映得最出色、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震撼世界的十天》这部报告文学杰作了。它甚至获得了列宁的赞赏。1919年底,日理万机的列宁读毕这一作品(英文版)后,欣然命笔为之作序,推荐给广大的革命人民。三年之后,即1923年,列宁的夫人娜·克鲁普斯卡娅亲自把这部作品译成俄文,并写了俄文版序言。此后半个多世纪里,它又被译成世界其他文  相似文献   

3.
沃尔特·李普曼(1889—1974)是美国新闻传播史上备受推崇、极具影响力的专栏作家和政论家,还是第一位对“民意”作深入研究的学者。他用毕生的聪明才智为美国的内政外交政策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出路献计献策。西方世界朝野均十分推崇他,赞誉他为“首屈一指的无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20年代,一本题为《怒吼的新闻记者》问世以后,它的书名便成了作者的绰号,从此只要一提到基希,人们就说他是“怒吼的新闻记者”。如同斯诺、史沫特莱和斯特朗等许多优秀的国际主义新闻战士一样,基希也是中国人民的真挚友人。在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法西斯主义的斗争中,他深切同情中国人民所遭受的凌辱和苦难,以他无比犀利的笔作武器,热情地支持了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早在30年代,鲁迅在批驳狄克(即张春桥)的一篇杂文中就曾提到过他。鲁迅写道:“假使‘有人’说,高尔基不该早早不做码头脚夫,否则,他的作品当更好;吉须不该早早逃亡  相似文献   

5.
汪康年(1860)——清末报人,《京报》、《刍言报》创办者之一。陈范(1860)——清末报人,先后在上海、北京任  相似文献   

6.
康德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出身于东普鲁士哥尼斯堡的一个手工业者的家庭,并在此度过了一生.1746年他从哥尼斯堡大学哲学院毕业后,担任了九年的家庭教师.1755年到母校担任讲师,1770年任教授,1786年任校长一年.康德不仅对哲学有很深的造诣,而且也有广博的自然科学知识.他的主要著作有:《宇宙发展史概论》、《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等.  相似文献   

7.
独立战争的号手潘恩是他,吹响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号角,是他,以他战斗的篇章,启迪了被压迫的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心灵,鼓舞他们拿起武器,奋起反抗英国腐朽的殖民统治。他的名字已载入为美国自由独立而斗争的史册。他是谁?他就是北美资产阶级民主战士、独立战争时期著名政论家和当时轰动美国和欧洲的《常识》的作者潘恩。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1737~1809),于1737年1月29日出生在英国诺福克郡塞特福德。父亲是一个缝衣工人、基督教教友会信徒。潘恩因家境清寒,13岁便缀学,当过裁缝、店员、教师和小税吏。青少年时生活之路坎坷不平,屡受失业和饥饿的威胁。为了  相似文献   

8.
“为弑君辩护的”弥尔顿人们在阅读西方新闻学理论著作时,经常可看到这样一句论及“出版自由”的话:“杀人只是杀死一个有理性的动物……,禁止好书则就扼杀了理性本身”。这话出之于三百多年前一位英国名人之口,他就是被恩格斯称作“第一个为弑君辩护的人”、启迪了后来法国启蒙学者的“先辈”弥尔顿。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是英国伟大的诗人、政治家,英国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参加者。他于1608年12月9日出生在伦敦的一个富裕的公证人家庭。他在新教徒的父亲的关切下,自幼学习文学、音乐,学习拉丁文、希腊文等多种文字。他酷爱读书,“自12岁起,每日读书必至子夜方才就寝”。1625年入剑桥大学,1629年、1632年先  相似文献   

9.
去年深秋的一个夜晚,文汇报编委全一毛因疲劳过度,加上气候急剧变化,又发病了。他嗓门里堵着的一口痰,咳不出,咽不进,脑门里严重缺氧,而挂在他床头的一只准备急救用的氧气袋里,不巧又没有了氧气,可是老全的神态,并不十分紧张。因为,他自十年前得病  相似文献   

10.
11.
乓穴青生报够两编辑—}除了稿一费, ,全调了÷你们那张报纸没人爱看;;玲·…:可战是报社美术编样岭别,我也是来采访的岭记者?那边优先新闻界漫笔(漫画)@王景峰~~  相似文献   

12.
《新闻战线》编辑部: 你刊设有《新闻界人物》一栏,已介绍了一批先进人物,长了新闻战士们的志气,我们也从中受到了不少的启发和鼓舞。这个栏目是受欢迎的,可惜近一年来日见稀少。是新闻界的先进人物不多吗?肯定不是。新闻工作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有大量真正的无名英雄,他们  相似文献   

13.
密集的广播电视网广播和电视在澳大利亚的新闻传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前面曾经提到过,澳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有250个左右(包括130多个商业电台),电视台有130多个,另外还有200多个电视转播台(包括80多个商业电视台)。就澳国土范围来说(约相当于我国的五分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的设施 台湾新闻媒介的现代化要数中国时报系和联合报系。这两大报系,均已实现采编全程自动化,目前正向行政、采编、印务、业务全程电脑自动化目标前进。 走进两报系总部各有数百平方米面积、可容纳数百人同时工作、号称没有纸笔的大编辑室内,我们看到,数百张桌子上,每张都放有一部电脑和一部电话机,所有电脑均联成一网。编辑和各级主管通过各自的电脑,可同时审阅记者通过手提式电脑或电话键入的文摘或图片,编辑就在电脑上接受主管人员的指示,查阅资料,进行编排和组版。总编和执行副总编可从编辑台后面的电脑屏幕上,随时检阅各个版面的工作进度。如果他们认为有的稿件需要换版,只需让身旁的分稿助理按几下键,便可将一篇稿件连题带文由一个组版机转入另一个组版机。同一版内稿件位置、栏宽、字体、字号的调整就更容易了。过去,记者发一条稿子,作业流程繁复,自动化后,大部分稿子,几乎只需经记者输入、组版机拼版两道手续,由“梯段作业”变成了“同步作业”。所有的版组完,图片、图表等制作完,又可按键直接输往工厂制片印刷,十分快捷。据了解,联合报系总部与位于美国、欧洲、泰国和  相似文献   

15.
去年10、11月间,受厅、台领导委派,参加中国新闻代表团访问澳大利亚。现将一些见闻记述于后,供有兴趣者参考。悉尼报业公司一瞥澳大利亚人对新闻怀有浓厚的兴趣,据说阅读报纸的人数在全世界名列前茅。1831年创刊的《悉尼先驱报》(后改为  相似文献   

16.
今年6、7月间去台参加中文传播研讨会时,与台湾新闻界有所接触,现写下对台湾新闻界的粗浅印象,供朋友们参考。 媒体大膨胀 自台湾当局1988年元月宣布解除报纸登记和张数限制(即“开放报禁”)以来,台湾报业获得了大发展,目前报纸总数已由当初的31家发展到288家,5年间增长了8倍多。报纸版面也大幅度增加,报禁期间规定每种报纸每天最多只能出3大张12个版,现在一些报纸出好几大张,像联合报、中国时报这样的大报有时一天出20张80个版,一份报就是一大摞,看都看不过来, 我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台湾多家报纸的地方新闻版,并不是各地新闻的拼凑,而是分别编印、自成体系的“地方报”,也就是说,专供台北地区读者阅读的是专登台北新闻的“台北版”,专供高雄、屏东一带读者阅读的是专登高雄、屏东地区新闻的“高屏版”,如此等等,这些地方版几乎涵盖了台湾的每个县市,使各地每天发生的新闻都得到充分、及时地报道池。因为这样,台湾报纸多集中于台北,其他城市报纸很少。众多地方版无形中加大了报纸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7.
1945年11月17日日本新闻会为加强“大东亚共荣圈”的宣传策略,制造“太平洋战争必胜”的舆论,在东京举行大东亚新闻大会。这次大东亚记者大会有82名代表参加,汪伪政府派出以《中华日报》代社长许力求为  相似文献   

18.
1938年 12月19日汪精卫与陈璧君、周佛海、陶希圣、曾仲鸣等一行十余人从昆明飞抵河内,走上了背叛国家和民族的道路。 12月29日汪精卫出逃后,日本首相近卫文磨按预定计划发出诱降声明,汪精卫在香港《南华日报》上公开发表《艳电》,表示响应。这则主张投降求和的《艳电》,由陈公博于12月26日从河内带到香港,汪精卫集团的智囊人物顾  相似文献   

19.
徐宝璜字伯轩,江西九江人。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辛亥革命前肄业于北京大学。1912年考取官费赴美留学,在密西根大学攻读经济学及新闻学。1916年回国,先是在北京《晨报》做过短时期的编辑工作,后到北京大学担任教授,主讲经济学方面的课程,同时兼任蔡元培校长的秘书。1918年,开始在北大政法等系,为学生开设新闻学选修课。同年10月北大新闻研究会成立,他担任副会长兼导师。1920年以后,除在北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号召新闻工作者到群众中去 2月28日,河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广大新闻工作者坚持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认真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振奋精神,鼓起干劲,为搞好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为稳定政局、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稳定人心做出积极的贡献。通知要求全省新闻工作者做到以下几点:(一)克服机关化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二)发扬不畏艰苦,深入现场采访的好思想、好作风,争创第一流的工作成绩。(三)学习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努力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