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2002年末,工人日报社为了在社会上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加强对劳模事迹报道,在全国新闻单位首开先河,开办了专门报道劳模的版面《劳模视点》。两年多编辑《劳模视点》专版的工作,多数时间都在做着宣传典型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的正面报道,因此对“表扬稿”的采写有了一些体会。如今,对先进人物特别是劳动模范的宣传常常流于固定模式和套路,因此“表扬稿”看似好写,但要出彩,在现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并非易事。分析起来,我觉得,要做好劳模报道,要注意角度问题。一、捕捉当代劳模精神的闪光点弘扬劳模精神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  相似文献   

2.
典型报道是中国一个特有的报道样式,其诞生六十余年来,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经历了从起步到繁荣再到衰微的过程。如今典型报道虽然还时常可见,但其地位及影响却大不如前了。本拟在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报道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说明:典型报道的诞生、发展与其时的社会需求密切相关,而中国当前的社会环境决定了典型报道仍有存在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李莉 《新闻采编》2010,(3):47-48,26
上世纪40年代,我国典型人物报道拉开了序幕。至今,典型人物报道已经过了60多年的实践,形成了自己的报道风格和思路。这类型的报道也成为了我国新闻宣传的示范典型。大体来看,改革开放前,典型人物报道经过了1940-1950年的"政治典型"和1960-1970年的"媒体造神运动"两个时期。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此类报道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张鹏杰 《新闻世界》2013,(11):203-204
目前对典型人物报道的研究非常多,但根据典型人物所蕴含的不同标准和价值取向所进行的历史分期研究却并不多见。本文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典型人物报道历史,将之分为"建国初的探索期"、"‘文革’十年的曲折期"、"改革开放初的繁荣期"、"上世纪九十年代后的多元期"、"网络时代的自发期"等五个时期,并结合案例逐一阐释不同时期的报道特点。  相似文献   

5.
王硕 《新闻爱好者》2011,(6):124-125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对新闻工作非常重视,提出要"努力破‘四难’:正面报道难、典型宣传难、舆论监督难、新闻创新难"。其中,典型报道是党报常用的新闻手段之一,在发挥示范、激励、引导作用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贯彻落实卢展工书记的要求,让典型可信、可敬、可亲?作为一家有着60余年历史的党报,开封日报社长期以来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形成了颇有特色的"典型做法"。  相似文献   

6.
劳模靠报纸出名,报纸靠劳模争光这是长期以来在广大职工中流传的两句口头语,也是广大职工对《工人日报》创刊四十五年最好的实践总结,是最公正的评价。我作为《工人日报》的一名老通讯员。对此感受最为深刻。四十多年来,经《工人日报》宣传过的各个时期英雄人物,劳模先进,很难说是有多少个。但是,《工人日报》每报道一个选进典型、每宣传一个英雄人物,都会在全国职工中引起极大的反响,都会收到最佳的社会宣传效果。就拿我们山西晋华纺织厂来说吧,《工人日报》每报道一次我厂的劳动模范,都要在全厂职工中掀起一次学赶先进的浪潮,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杰  刘冲 《新闻世界》2013,(7):118-119
【摘要】本文从社会历史研究法角度出发,分别选取了抗战时期、改革开放初期和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这三个时期的典型报道,以种族、环境、时代为要素,分析每个时期的典型报道的特点,找出差异形成的原因,以期让典型报道更好地发挥其价值。  相似文献   

8.
窦钢洪 《东南传播》2010,(10):128-130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网络已经展现出"强势媒体"的势头,广播的地位不断受到冲击。不过,广播线性的、听觉文本的传播属性却在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中发挥出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本文以南平广播电台对"6·14"延平山体滑坡的报道为例,着重探讨地方广播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不同时期的不同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前不久发生的深圳大运会交警"丧子守岗"的事例说起,说明典型报道在新时代所面临的困境。典型报道在新时期式微的原因在于时代的变迁和受众主体意识、批判意识的觉醒。然而,典型报道并未过时,当今社会同样还需要弘扬主旋律和正面典型,只是新时期的典型报道的策划者要改变观念,转变宣传方式,追求典型的"平民化",追求"典型"的可模仿,让受众能够在平视中感受典型,学习典型。  相似文献   

10.
一、典型人物报道是中国特色1、历史追溯报道典型,树立典型,以典型引导人、鼓舞人、教育人,是典型报道的重要功能之一。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年代的黄继光、邱少云、杜凤瑞、安业民等;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的典型报道中,往往是用一条消息、一篇通讯、一篇评论加若干日记或书信摘编等,对人物事迹进行追记。这在有意无意中,将典型报道模式化、脸谱化,套路化,导致了媒体间典型报道的"同质化"。  相似文献   

12.
张秀丽 《出版广角》2015,(12):90-91
本文通过对典型报道时期、艺术形象传播时期等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媒介对焦裕禄精神的传播形式进行分析,试图探讨在移动互联时代典型人物精神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3.
典型报道理论与毛泽东新闻思想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典型报道有一套完整的理论 ,这一理论由两个层面构成 :一是作为指导方针的毛泽东的党报理论 ,它构成典型报道理论的基础 ;一是作为其报道方式内在规定的毛泽东的典型方法 ,它构成典型报道理论的主体内容。典型报道理论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一部分 ,并突出体现了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特征。典型报道理论于延安新闻界整风改革中形成并运用于我党的新闻实践 ,从而创生了典型报道。典型报道理论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 ,但它有超特定历史条件的科学性 ,并体现了我们民族思维的一些特点。同时 ,典型报道理论在实际运用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新闻领域的典型报道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议中,曾经发挥了巨大的价值和作用.特别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我国典型报道的黄金时期.但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至今,典型报道开始日渐式微并陷入困境,逐渐从主流媒体的主导地位走向边缘化、弱化的地位--虽然新闻实务界对于典型报道的各个方面一直在不断的调整和改革,但依然无法挽回典型报道的颓势.  相似文献   

15.
刘颖超 《青年记者》2017,(21):61-62
典型报道的内涵和意义 (一)典型报道的内涵 从定义来看,典型报道指的是对某个特定历史时期内所产生的工作业务或道德素质表现突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个人、集体或者经验模式进行的集中宣传报道,最常见的有典型人物报道、典型集体报道、典型经验报道等.通常来说,典型报道的主题明确,导向性强,注重对社会舆论的塑造和引领.  相似文献   

16.
刘建 《新闻传播》2009,(7):27-27,29
典型报道可以说是党报的一种独创。它兴起于抗日战争晚期,兴盛于新中国建设初期,时至今日,仍然在中国新闻传播中占有重要地位。经由典型报道所推出的很多先进模范人物,也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起到相应的模范带头作用,其中不少突出代表也将汇入历史。但在新的改革开放历史背景下.典型报道也面临着种种新的考验。因此,研究典型报道的兴起背景、正反得失以及未来趋势等发展历程.不但具有相当的理论意义.而且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劳模,作为工人的典型力量,为我们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曾经豪迈地唱着“咱们工人有力量”,诚心向劳模致敬和学习。本刊基于非常朴素的想法,还原了几个不同时期劳模代表的形象,并希望从他们身上,看到我们社会变迁的大致脉络。我们依然坚守劳工神圣的观念,虽然今天人们对劳工的定义多有不同。我们依然认为劳动光荣,因为在这个充满诱惑的社会,更需要那份朴实,那份感动。  相似文献   

18.
档案馆如同政府的其它机构,其职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不同的,社会的变革、技术的进步,使档案馆的职能也在不断地变化。我国档案馆自20世纪50年代建立以来,从最初为党政机关服务,逐步实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的转变,并正向"五位一体"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9.
郝鹏 《新闻三昧》2006,(5):35-36
典型报道,可谓是我国新闻事业中的一道独特景观。它师承原苏联的“典型宣传”,融合毛泽东的典型理论思想和典型工作方法,成为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新闻报道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典型报道作为党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都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雷锋、焦裕禄、张海迪这些典型人物成为那一代人中不可抹去的记忆。然而,我们在回顾典型报道昔日的辉煌之时,却也无法回避这样的现实:典型报道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典型报道面临的尴尬首先,典型报道这种方式已难以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同。2003年,广电总局“宣传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呼声”课题组对6个省…  相似文献   

20.
劳模,作为工人的典型力量,为我们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曾经豪迈地唱着“咱们工人有力量”,诚心向劳模致敬和学习。 本刊基于非常朴素的想法,还原了几个不同时期劳模代表的形象,并希望从他们身上,看到我们社会变迁的大致脉络。 我们依然坚守劳工神圣的观念,虽然今天人们对劳工的定义多有不同。我们依然认为劳动光荣,因为在这个充满诱惑的社会,更需要那份朴实,那份感动。[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