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表面活性剂增敏光度法测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研究了在 Co(Ⅱ)-XO体系中,几种表面活性剂对该体系显色反应的增敏效果. 结果表明:在pH=5.7醋酸-醋酸钠的缓冲溶液中,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存在时,钴(Ⅱ)与二甲酚橙可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由570nm红移至592nm,测定的灵敏度明显提高,表观摩尔吸光系数由3.3104L·mol-1·cm-1提高至 4.9×105 L·mol-1·cm-1 . Co(Ⅱ)在每25ml 0~20μg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本法可用于人发及环境水样中微量钴的测定,同时也拓宽了二甲酚橙显色剂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π电子受体茜素红与电子给予体头孢呋辛钠的荷移反应.实验表明,在水溶液中,中性条件下头孢呋辛钠与茜素红在室温下即可形成稳定的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λmax=520 nm,表观摩尔吸收系数为1.13×104 L·mol-1·cm-1.头孢呋辛钠药物浓度在7.52×10-6~6.66×10-4 mol·L-1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线性回归方程为A=0.204c(×10-4 mol·L-1)+0.222,r=0.9992,相对标准偏差为1.2﹪.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准确.  相似文献   

3.
确定分光光度法测定酸奶中钙含量的最佳操作条件.在pH值为10.8的NH3-NH4Cl缓冲溶液介质中,在澳化十六烷基吡啶(CPB)的作用下,Ca2+与二甲酚橙(XO)生成蓝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2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7×104L·mol-1·cm-1,Ca2+含量0~15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相对标准偏差≤3.1%.加标回收率为96%~101.6%.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好、体系稳定、试剂和仪器廉价、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新试剂N-间甲苯基-N′-(对氨基苯磺酸钠)硫脲(MMPT)可与汞(Ⅱ)发生显色反应生成橙黄色的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位于312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312=6.0×104 L*mol-1*cm-1,Hg(Ⅱ)含量在0~30 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  相似文献   

5.
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柠檬黄和胭脂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对饮料中柠檬黄、胭脂红两种食用合成色素进行测定,确定了各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及其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收系数α和摩尔吸收系数ε.结果表明:柠檬黄在λmax=426nm处的a=34.25 L.g-1.cm-1、ε=1.8×104mol.L-1.cm-1,胭脂红在λmax=507nm处的α=26.70 L.g-1.cm-1、ε=1.6150 × 104mol.L-1.cm-1.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182%和2.76%,在红牛饮料中的回收率分别为91.87%和94.41%.方法不需要进行色素分离,操作简便,精密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以偶氮氯膦Ⅲ(CPAⅢ)为显色剂,建立了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乳制品中钙含量的方法。在p H=3.2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盐酸缓冲介质中,在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作用下,钙与偶氮氯膦Ⅲ(CPAⅢ)可形成一种蓝色配合物。配合物在波长666nm、615 nm处有正吸收峰,在543 nm有负吸收峰,ΔA=A666+A615-A543。钙的质量浓度在0~1.2μg/m L范围内与ΔA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5×104L·mol-1·cm-1,比单波长灵敏度(ε666=1.5×104L·mol-1·cm-1)提高了133%。平均回收率为94.8%~102%,相对标准偏差为1.0%~3.1%(n=6)。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7.
为在环境友好条件下测定黑木耳中锌的含量,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曲拉通X-114代替有机萃取剂对Zn-双硫腙红色疏水配合物进行浊点萃取,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黑木耳中的锌含量.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27nm,测定pH为4.5,锌含量的线性范围为0.2~1.2μ·mL-1,线性回归方程为A =0.3898c(μg·mL-1)+0.0125,相关系数r=0.9971,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5.318×104L·tmol-1·cm-1,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为2.3%.用该法测定黑木耳中的微量锌,回收率为98.06%~101.4%,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一种以双波长光度法同时测定水中铜锌含量的分析方法 .以铬黑T(EBT)为显色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为增敏剂,通过试验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在p H=9的硼酸-氯化钾-氢氧化钠缓冲溶液体系中,铜与锌都能与铬黑T显色剂形成稳定的紫红色络合物.铜络合物和锌络合物在540 nm处的摩尔吸收系数分别为15 284 L·(mol·cm)-1,16 438 L·(mol·cm)-1,都在01.2 mg·L-1遵循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9.
甲基橙氧化褪色光度法测定食盐中的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在酸性介质中,碘酸根在溴化钾的催化作用下使甲基橙氧化褪色的原理,建立了测定微量碘的新方法.主要研究了碘酸根氧化甲基橙褪色光度法测定碘的实验条件,测得其最大吸收波长在510nm,表观摩尔吸收系数为3.4×104 L·mol-1·cm-1.吸光度变化值与碘酸根浓度在0-35 ug/25 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回收率为89.6%-107.1%.该方法用于测定碘盐中碘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在乳化剂OP存在下,2-(3,5-二氯-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酚(简称3,5-diCl-DMPAP)测定锌(Ⅱ)的显色新体系。结果表明:在pH 6.0-10.0的酸度范围内,锌(Ⅱ)与试剂形成1:2的紫红色络合物。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65 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2×105L.mol-1.cm-1,锌质量浓度在0-6.0μg/10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用于镁合金中微量锌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在pH=3.78的BR缓冲溶液中,1,10-邻菲啰啉(phen)与锌(Ⅱ)形成螯合阳离子后,再进一步与曙红Y(EY)通过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力形成离子缔合物,引起吸收光谱的变化,最大褪色波长位于516 nm,另在548 nm处产生新的吸收峰.考察了最佳的反应条件、光谱特征及方法的灵敏度与选择性,研究发现,Zn(Ⅱ)在2.0×10-6~1.0×10-4mol.L-1的浓度范围内遵守郎伯比尔定律,方法的灵敏度高,摩尔吸收系数ε为7.003×104L.mol-1.cm-1,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对大多数离子的允许量都较大.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据此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微量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文章合成了4-甲氧基-3-磺酸基苯基三氮烯试剂,研究了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其与镉(Ⅱ)的灵敏显色反应。在Triton X-100的存在下,于pH=9.5~11.6的硼砂-氢氧化钠的缓冲溶液中,显色剂与镉(Ⅱ)形成2∶1的红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4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7.56×104L.mol-1.cm-1,镉含量在0~10μg/25m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  相似文献   

13.
变色酸2B光度法测定血清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pH1.62的Clark-Lubs(C-L)缓冲介质中,变色酸2B能与血清蛋白质形成有色复合物,其λmax为579nm,比试剂本身红移约6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09×105L·mol-1·cm-1(HSA),线性范围为0-100mg·L-1.研究了该反应体系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应用于人血清样品总蛋白的测定,结果与经典的考马斯亮蓝G-250法一致,而且线性范围宽,基本无干扰,操作与重现性都优于考马斯亮蓝法.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双环已酮草酸二腙(BCO)与铜(Ⅱ)的显色反应,建立了直接测定铝合金中微量铜的光度分析方法。在氨性缓冲溶液介质中,在表面活性剂CTMAB作用下,铜(Ⅱ)与BCO形成蓝色的配合物,配合物在606nm处有最大吸收,铜(Ⅱ)的含量在0~80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79×104L·mol^-1·cm^-1。该方法简便快速,应用于铝合金中铜的测定,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新试剂N-间甲苯基-N′-(对氨基苯磺酸钠)硫脲(MMPT)可与汞(Ⅱ)发生显色反应生成橙黄色的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位于312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_(312)=6.0×10~4L·mol~(-1)·cm~(-1),Hg(Ⅱ)含量在0~30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钛铁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铁的方法,探讨了方法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以钛铁试剂为显色剂,可于560nm处测定土壤中铁的含量,铁含量在0-3mg/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线性回归方程为Y=0.0889x,相关系数1=0.9984,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K560=5.12×10^4L·mol^-1·cm^-1。该方法简便,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此法用于土壤中铁的测定,结果与磺基水杨酸法相符。样品标准加入回收率分别为95.6%~99.9%,相对标准偏差为0.34%-0.53%(n=6)。  相似文献   

17.
用荧光光谱法在pH7.4的PBS中研究了黄豆苷原(Daidzein,Da)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Da可静态猝灭BSA的内源荧光,温度升高时受动态猝灭的影响变得明显.二者之间的结合位点数约为1.5,315 K、310 K,300 K和290 K时的表观结合常数分别为5.44×104L.mol-1,5.70×104L.mol-1,5.29×104L.mol-1和5.69×104L.mol-1.焓变为0.2969 kJ.mol-1,熵变为91.78为J.mol-1.K-1,各温度下的自由能变均小于零,热力学参数表明二者之间主要靠静电力发生作用,熵变对反应过程具有较大贡献,且反应是自发过程.同步荧光光谱表明Da的加入改变了BSA的构像,使色氨酸残基的微环境亲水性增强.本研究对于阐明Da与蛋白的相互作用机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对溴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与镍(Ⅱ)的显色反应.在pH10.0的氢氧化钠-硼砂缓冲溶液中,在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存在条件下,镍(Ⅱ)与对溴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形成稳定的红色络合物,在525 nm处有最大吸收波长,镍的含量在0~0.5μg/mL范围内符合朗伯-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收系数为1.2×105 L·mol-1·cm-1. 该方法用于测定水样中的镍含量,回收率为96.4%~104.6%,相对标准偏差为1.5%~3.1%. 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植物叶上铅含量的吸光光度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吸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植物叶上的铅含量,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的选择、缓冲溶液的酸度和用量、二甲酚橙(XO)的用量、显色时间等因素对吸光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5.50的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溶液中,铅与二甲酚橙和乳化剂OP反应生成红色的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λmax=572nm,加标回收率为98.59%-103.96%,被测试的六种植物中,单位面积的女贞吸铅量最大,可达10.4015mg·m-2,可为环保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中性条件下,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偶氮类小分子染料茜素黄R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紫外可见光谱表明,茜素黄R与牛血清白蛋白键合形成的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386nm,比茜素黄R红移了13nm,二者的结合摩尔比约为1:1,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8.70×103dm3·mol-1·cm-1。结合分子模拟技术研究复合物的结合模式和键合机制,判定茜素黄R在牛血清白蛋白上的结合位置位于site I结合位点,讨论二者之间的作用力以静电作用为主,同时也包括疏水作用和氢键。分子对接模拟结果与实验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