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骁果兵是由隋炀帝在全国范围内招募的勇武豪侠之士组成的一支精锐部队.其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征辽战争的需要,"雁门之围"之后发展成为一支完全由隋炀帝控制的亲军部队.从骁果兵的待遇、管理及使用等方面来看,它是与原有府兵完全不同的募兵."江都之变"之时,江都的主要军事力量是骁果兵.骁果的发展是隋炀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论杨玄感李渊起兵与隋朝的灭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玄感与李渊的起兵是隋王朝上层统治集团长期矛盾和斗争逐渐激化的必然结果。杨玄感、李渊起兵反隋的举措,属于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隋王朝这座强大的堡垒,最后是在内部被攻破的。  相似文献   

3.
隋代京兆郡鹰扬府汇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府兵制度是我国中古时期主要的军事制度之一,它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四朝二百余年,至唐玄宗开元年间废止。隋代是府兵制度完善之时,它上承魏周下起大唐,是府兵制度发展十分重要的时期,因此对隋代府兵的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府兵的最重要组织形式是兵府,对兵府情况的统计研究是府兵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前贤学者在隋代兵府研究上作出了不少努力,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如劳经原、劳格、罗振玉、谷霁光等诸位先生分别在其论著中补过隋代兵府,并都有精彩的论断。本文在继承前贤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搜检史籍及墓志资料中对京兆郡一地兵府的记载,对捡获的京兆郡十六个兵府,进行系统归理与考证。  相似文献   

4.
论杨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素既是大隋王朝建国安邦的功臣之首,又是祸国殃民,导致隋王朝灭亡的元凶。由功臣到奸枭,究其原因:一是轻君国重私利;二是隋文帝、隋炀帝的纵容  相似文献   

5.
两汉之际,面对西汉王朝统治的衰落,社会上出现三种对刘家王朝的不同态度:禅让说、中衰说和革命说。这三种观点相互激扬,反映出西汉皇权的不稳定性。其中的原因主要包括西汉皇权的合法性存在疑问和天下为公观念的冲击。  相似文献   

6.
仿北齐律的结构,《开皇律》确立并完善了封建刑律的十二篇体制,删除了北周不少苛酷的刑罚内容,标志着封建刑罚制度趋于成熟,很好地维护了封建宗法关系,有效地巩固了封建皇权与封建国家的统治,为隋初的社会兴盛和国家统一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并直接影响到唐代。隋帝统治后期和隋炀帝在位期间以法坏法、有法不依、滥用酷刑,使自己制定的良法如同具,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7.
隋朝禁卫军十二府之列的左、右领左右府,各置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领千牛备身、备身左右各十二人,备身六十人,其基本职能是"掌侍卫左右,供御兵帐",在禁卫武官制度中处于关键地位。隋炀帝大业三年改制,改左、右领左右府为左、右备身府,与十二卫及左、右监门府共同构成禁卫军十六府。左、右备身府各置备身郎将一人、直斋二人,领千牛左右、司射左右各十六人。隋朝领左右、备身府制度源于东魏北齐,东魏北齐领军府统领左右府,其长官为领左右将军,领千牛备身及左右备身、刀剑备身、备身三个系列的禁卫武官。其制最早可追溯到北魏孝明帝中叶元叉专政之初出现的领左右及千牛备身诸职。大业九年隋朝开始招募骁果,设折冲郎将、果毅郎将为长、贰官"掌领骁果",并置左、右雄武府,以雄武郎将、武勇郎将为长、贰官领骁果府兵,而在现实中统率骁果的将领并不都是折冲、果毅、雄武、武勇郎将。骁果的征募及相关军将的设置,是在隋末大规模战争中府兵大量减员且无法继续从民间征发的情况下,隋炀帝采取的征集兵员特别是保障禁卫兵力的措施,是禁卫武官制度一次局部性变革,是对府兵制和禁卫军十六府制度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军机处摭谈     
一、军机处设立的背景在中国传统皇权专制社会中,大体存在着一条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皇权越来越强大,制衡皇权的力量越来越少。明朝初年,朱元璋通过发动“胡惟庸案”,废除了宰相制,大大加强了皇权。为了应付繁忙的政务,朱元璋建立了一个由大学士组成的顾问班子,日后发展为内阁。清朝作为最后一个王朝,继承了明朝制度,将皇权推向了顶峰,军机处就是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9.
与传统"征妇怨"不同,敦煌曲子词之征妇表现出鼓励、支持丈夫从军打仗、求取功名的思想取向,展现出积极乐观、昂扬进取的精神面貌与崭新状态。通过成因分析,敦煌征妇之所以呈现出与传统征妇不同的崭新面貌,与敦煌民众包括敦煌女性的爱国之心、唐王朝府兵制度下的慕功与尚武精神,以及唐代女性思想解放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王弘论     
王弘服膺儒学,坚持礼法。东晋末年,他投靠刘裕,成为刘宋王朝的开国功臣。无嘉初,王弘利用皇权与相权相争之机,助文帝铲除徐羡之等人,升任首辅,后为皇权所逼,退出权力中心。王弘的思想、行为对当时的社会影响较大,从中可以看出儒学渐兴以及皇权不断加强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1.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个儿子。李世民出生之日,正是隋王朝由盛转衰之时,隋炀帝大修离宫、游幸江都、三侵高丽、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激起了人民的反抗。611年,知世郎王薄登高一呼,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在农民战争如火如荼的年月,李渊被隋炀帝提升为太原留守。李世民看到隋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即积极协助  相似文献   

12.
征中国封建社会,皇帝是历代王朝国家机构的核心。皇帝作为国家机构的最高层次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一点从秦朝一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就已经确立了。皇帝独操皇权,独占权势,是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一个基本特征。那么,是不是说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中,皇帝就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呢?本文拟从统治阶级对皇帝的培养和约束这一方面对与此有关的问题作一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汉明帝多元化性格的形成受到其出生时的政治环境及其父光武帝施政的重要影响,其"严切"的统治作风和个人性格对东汉后期的皇权政治无疑有较大影响,在个人性格驱使下所建立的"严切"政治,虽在当时起了某些积极作用,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其产生的后果与影响,则主要是消极的,尤其对于整个东汉王朝、知识分子以及学术文化的摧残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4.
西汉时儒学独尊的局面在玄学、佛学的冲击下被打破。隋王朝建立后,隋文帝及隋炀帝大力弘扬儒家思想,提高儒学政治地位,并以儒家勤政爱民的思想为执政理念,在儒学方面采取了诸多措施:尊敬孔子,重用儒士;编修儒家典籍;崇经尚礼,宣扬教化。隋王朝虽统治时间不长,但这些尊儒重教的举措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笼络士人、宣扬德化、稳定统治的作用,并推动了多元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权力的交接一般都会影响到新帝初期的朝政稳定,嘉庆朝亦不例外。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乾隆帝逝世,嘉庆帝亲政,嘉庆朝的历史由乾隆训政走向嘉庆亲政。为顺利行使、稳固皇权,嘉庆帝在王朝统治集团内部恩威并施,雷厉风行。如,诛除和珅,召尊师朱珪回京,重用皇室诸王,整肃军机处和内阁,处分、罢斥和珅余党。最终重塑皇权,稳固朝政,为嘉庆朝的真正开始奠定了坚实的皇权至上基础。  相似文献   

16.
隋代国家权力与私家权力斗争的焦点是对户口的争夺,隋王朝推行了以轻税为核心的括户政策,使大量私家荫户成为国家编户,创造了二十年内户口翻番、仓储剧增的奇迹。括户触及了世家大族的根本利益,激化了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矛盾,成为隋亡的深层原因。唐初接受隋亡之鉴,对世族妥协优容,故而户口增长缓慢。  相似文献   

17.
隋炀帝杨广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人。他上马可挥刀杀敌,下马可赋诗作文,有安邦定国之才。但是,隋炀帝有一个小小的缺点,那就是爱面子。这个小小的缺点不仅拖垮了大隋王朝,而且还要了他自己的命。公元609年,隋炀帝决定西巡。那时候,西域有27个小国。这些小国虽然名义上隶属大隋王朝,实际上是相对独立的。  相似文献   

18.
白居易曾先后担任翰林学士、知制诰、中书舍人等要职,在其代皇权制作的12道翰林制诏与中书制诰中,不仅反映出唐王朝所具有的国际地位,且展现了唐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交往中及所奉行的外交政策,即众国仰承的国际地位,睦邻是务的对外政策,慰问加官的交往礼数,捍卫权益的外交原则。  相似文献   

19.
<正>"乱七八糟"这个成语同历史上两个重大事件有关。"乱七",指的是发生在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西汉初年,刘邦为了巩固皇权,在铲除异姓诸侯王的同时,又分封了一批刘姓子弟为王。但是,随着诸侯王的势力不断扩大,到汉景帝时诸侯王势力严重地威胁着汉王朝的中央政权,其中  相似文献   

20.
(一)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稷山县)人,生于公元六五○年,卒于公元六七五年,是初唐负有盛名的一个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被称为“四杰”。王勃是“四杰”之首。七世纪初年,正是隋炀帝杨广统治中国的时候。政治上,凶残腐败;经济上,横征暴敛;生活上,荒淫浪荡。这样,就使人民生活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不得不高举造反义旗,组织农民武装,进行声势浩大,轰轰烈烈,你死我活的斗争。最后,终于推翻统治了二十八年的隋王朝。李渊和他的儿子李世民,原为隋王朝的命官。当各地农民起义军向隋王朝展开武装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