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数学教学中的学习管理是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的监控。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这往往是数学老师容易忽视的问题,因此也往往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出现学习困难、差生群体扩大。本文主要论述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怎样进行管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成绩,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可笔者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调查中却发现,对数学学习有兴趣的学生不到三分之一,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考到高分。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为什么学生会不喜欢呢?学生不喜欢数学,虽和这门学科的高度理性有关,但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怎样给数学课堂学习一点动力源,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3.
数学情感,是指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表现出来的兴趣和爱好。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少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枯燥乏味,对数学没有浓厚的兴趣,因而在内心深处对数学的学习失去了信心,产生了厌烦和抵触的心理。而对于喜爱数学,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来说,却感到了数学的神奇和美妙,觉得学习数学是一种享受。为什么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会产生以上两种不同的状况呢?笔者认为,这与数学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有很大的关系,与教师重视对学生的数学情感的培养密切相关。因此,数学教育工作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奠基石,将为学生形成良好数学素养创造必要条件。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值得每位数学教师认真思索和琢磨。  相似文献   

4.
“热爱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是新课标情感目标中对学生学习数学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自主参与学习的动机.这也正是快乐数学的要义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踏上数学学习的快乐之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写数学日记恰恰能做到这一点。"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数学是现实的、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6.
职高数学教学的点滴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是自然科学最基础的学科,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为职校生学好专业理论课、实践技能和谋职就业准备必需的数学知识和较强的抵触心理,这是职高生在数学学习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和上课时多下功夫,站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法服务学法的角度加以考虑,使学生产生对数学较好的认知态度和浓郁的学习情感。我认为职高数学的教学方法力求使学生认识到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2011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而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学关系的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应用的普遍性和逻辑的严密性。这三个特性使学生对数学的印象单调、枯燥、乏味,难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才能表现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才能在学  相似文献   

8.
学生是如何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这是数学教学研究所关注的基础性问题.本文围绕数概念、加减法、乘除法这三个常见的数学内容,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进行  相似文献   

9.
王建鹏 《教师》2010,(29):82-82
数学是模式的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面对这三大特性,学生在认知和运用数学知识时总会感到有一定的难度。这也是导致多数学生患“数学恐惧症”的主要病因之一。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摆在每一个数学教育者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应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数学课堂的特点出发,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作为教学目标,不断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很多老师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较为困难,其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数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数学学习主要涉及到理性思维,无法吸引学生自主地学习。二是数学本身具有一定难度,这使得一些学生望而却步。三是教师往往通过讲授这一门通道,使学生丧失了主动学习的机会。四是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使教师能摸清它的基本脉络,从而保证学生的通过率。的确,在数学这门学科而言,让学生主动学习难度相当大,但是关键还在于教师的观念,在于教师对自主学习的理解。为了使学生自愿主动学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王建业 《学周刊C版》2014,(3):148-148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数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理科知识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和测试成绩普遍较好,但是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出现学习和成绩的差异。这给教学任务造成严重负担,同时也导致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成绩的下降,并使得学生在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极为困难。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数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理科知识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和测试成绩普遍较好,但是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出现学习和成绩的差异。这给教学任务造成严重负担,同时也导致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成绩的下降,并使得学生在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极为困难。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数学认识信念具有复合性、素朴性和多维性等特点,是深刻影响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主要变量。积极的、正确的数学认识信念影响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影响数学问题解决的学习,影响数学认知策略的学习和运用,影响数学学习中的元认知活动,锚定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价值判断、情感体验和学习动机,左右学生的数学学习意志。  相似文献   

14.
路大解 《考试周刊》2012,(59):56-57
数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而学习数学应该是主动的、富有乐趣的,数学课本也该是内容丰富、有趣味的,但是现在许多学生对学习数学提不起兴趣,感到数学枯燥乏味而难学。学生学习的热情正逐渐衰减,于是数学成了学生的负担,学生逐渐讨厌数学,对数学学习感到厌倦。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也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改善教学方法,创建快乐的数学课堂,让学生不再厌倦数学。  相似文献   

15.
聋生由于先天不足.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困难.这使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恐惧感。为了帮助聋生消除学习数学的恐惧,就要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秦嫒媛 《成才之路》2013,(28):32-32
数学能力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数学的能力,另一种是独立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数学新成果的能力。在初中阶段,无疑应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初中阶段学生所学习的数学,是将来学习数学与运用数学,进行数学创新的基础,因此,初中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多是“灌输式”,教师把所有的问题都会分析得明明白白,讲得透透彻彻,学生只要照着死记硬背就算了事。学生的地位是从属的,不是课堂的主体,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机械型”“记忆型”的,学生的大脑成了知识的仓库,对待问题的解决,他们做不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稍加变化的题型就会束手无策,不知从何下手了,这也正是教育的失败所在。  相似文献   

17.
数学学习动机是推动数学学习的驱动力。学生没有数学学习动机,就象汽车没有发动机。学生有了强烈的数学学习动机,就有了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发展数学学习动机的最主要手段。帮助缺乏数学学习动机的学生的最好办法就是帮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进步,并在进步中体验一种内部的自我激发。  相似文献   

18.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在数学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是实现提高数学素养这一目标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主动创设数学情境。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面对这一要求,我们的理念是“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本着这一理念,教导学生在学习中应用数,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提高生活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一些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常感到枯燥乏味,对数学没有浓厚的兴趣,因而在内心深处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产生厌烦和抵触的心理。而对于喜爱数学,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来说,却感到了数学的神奇和美妙,觉得学习数学是一种享受。为什么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会产生以上两种不同的心理状况呢?我认为,这与数学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有很大的关系,与教师重视对学生的数学情感的培养密切相关。数学情感,通常认为是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表现出来的兴趣和爱好。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