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下人形成一股迁移的潮流纷纷进入城市,因此,他们与其进入的城市生活空间的矛盾冲突、他们生命价值的体现与受挫理当是值得关注的文学内容。纵观五四至今近百年来小说家们对乡下人进城后生活的书写可以发现,乡下人进城后,仍然没有摆脱生存困境和精神困境,即使是在新时期,他们也很难被城市真正地接受,他们的生活仍然是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2.
洋槐树传入河南方城地区百余年间,其生物特性结合特定年代的物质条件使洋槐花迅速成为一种“好吃”的春季食物,并通过与乡土社会、地方性知识、历史记忆和情感投射发生联系,由此获得其符号意义。这一尚在进行中的符号构建个案再次验证了饮食人类学关注的“好吃”与“好想”是可以调和的,而人们为事物赋予本土化意义的文化本能则使得“好吃”终将走向“好想”,“好想”则能够促进“好吃”,由此也可呈现饮食人类学中国化的一种应然视角。  相似文献   

3.
在《城的灯》中,李佩甫一方面既把城市作为现代化努力的方向,又直陈城市的污浊肮脏,另一方面他既从乡土文化中寻求中国现代化转型的生命意义,又直面乡土的黑暗与颓败。在对城乡文明的双重认同与质疑中,他既体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清醒认识又表现出对理想的迷惘。  相似文献   

4.
《中学科技》2008,(11):22-23
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我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航天员翟志刚按照指挥中心的命令,缓缓开启轨道舱舱门,面向摄像机挥动右手致意,并用洪亮的声音报告:“……神舟七号向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问好!请祖国放心,我们坚决完成任务!”随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全国各族人民向航天员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5.
进入20世纪以来,由乡村走向城市成为中国社会最突出的主题,“乡下人进城”也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书写母题之一。20世纪初,尤其是80年代以来,“乡下人进城”书写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20世纪20-30年代至60-70年代,“乡下人进城”书写的出现与中断;(二)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乡下人进城”书写的复归;(三)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新世纪初,“乡下人进城”创作潮流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罗伟章创作的一系列乡下人进城题材的小说,表现了农民工融入城市却遭失败的悲剧和乡土失落情怀两方面的主题,并以底层叙事的视角表达出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的路在何方的困惑,但他这类题材的创作还未能从深层次上揭示出造成进城农民工生存困境的意识形态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铁凝的《谁能让我害羞》、邵丽的《明惠的圣诞》和须一瓜的《雨把烟打湿了》三篇小说并置阅读,分别选取男性进城、女性进城和乡村学子进城三个层面来探讨乡下人进城的融入之痛。此类叙事在城乡二元的背景下,构建一个城乡对话,在三类人物的进城故事中揭示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向现代∕后现代社会的转型之痛。  相似文献   

8.
校本研修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教育质量。在《乡下人家》校本研修课中,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展现乡下人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开展批注式阅读,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品读课文;运用以读代(带)讲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乡下人家的美;进行拓展延伸,使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效。  相似文献   

9.
在时下诸多人文社会科学论著中频频可见"张力"一词,也常见通过揭示某种内在张力来展开论题的论述方式.这一思考进路与整个现代性反思传统显然有着直接关联,因而后者内在的某些理论缺失不可避免的附着在这种思虑方向之上.及时的省思其中存在的问题,显然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符号论视角重新解读克罗齐的表现主义美学。克罗齐将人类的先天认识能力视作一种符号能力,人只能以符号化的思维认知世界,这一认识过程就是表现,表现即符号。艺术是融化了情感的意象符号,这种符号悬置了它所指涉的客观世界,复归到人类的精神活动之中,随人类精神不断绵延创造。符号思维也是克罗齐精神哲学发展模式的隐喻,它是一种对精神活动全体进行分节与解构的策略。然而,克罗齐的符号概念是内在矛盾的,他过于强调符号的诗性意义和永恒变化,否定符号之间存在本质性差异,这导致审美活动与语言理解缺乏普遍性框架,从而落入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的窠臼。克罗齐对符号的诗性运思纵然偏颇,却也昭示着在那个被工具理性宰制的世界中,人类向语言与艺术复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城乡教育差距。这个命题,我们可以在官方文件中找到端倪。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2010年,全国普通小学生均公共财政预  相似文献   

12.
语言的词汇标志着极为纷繁复杂、形形色色的事物。而词汇是语言中最敏感的语言要素,几乎处于经常的变动之中。随着科学技术、旅游事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术语不断涌现出来,渗入我们的生活之中。这些新词有的是利用我们汉语的构词材料造出来的,有的则由英语翻译过来,情况比较复杂。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系统不同,在翻译中要处理好这个问题,的确不是一件易事。笔者有幸接触了一些风景名胜及科技翻译材料,颇有感触。友人送我一套四川宜宾兴文县的国家级风景名胜“石海洞乡”图集名信片。“石海洞乡”的  相似文献   

13.
14.
文学与思想的论争,在新世纪文坛方兴未艾。文学所需的思想,既应复杂而深广,又应独特而新颖,更需经过审美转化:复杂与深广,要求作家不断深入挖掘题材;而独特与新颖,则要求作家形成个性化的社会人生感悟,对既定思想保持必要质疑;至于审美转化,则要求作家努力促成思想的情感化、形象化和形式化。  相似文献   

15.
历数千年的人类文明,直至晚近方从农耕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从乡村社会转变为城市社会。后者迄今不过200年而已,在历史时间的纵轴上仅占据很微渺的一段,却给人类社会的运作方式和文化观念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正是在20世纪,这种新的文明形态在全球渐次扩展开来;也正是在20世纪晚期,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踏步地走上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康庄大道。在我们亲历的短暂时间里,亿万中国人历经了地覆天翻的历史性转变。200年世界经验具有普适性的参照意义,但每个文明有其独特的历史积淀进程和内涵。对于城市化已进入又一关键节点的中国来说,如何从世界经验和自身经历中获得镜鉴,在学理上进行阐释、剖析和省思,是中国城市史研究学人应有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16.
从符号学的视角来看,语言教学不仅是以语言符号为主要载体的人文学科,还是一个动态的指号过程,不仅传递信息、生成意义,还时刻挑战学习者的符号探险。以文化符号学为观照,探索语言教学的符号化表征,从符号表征模式、空间符号以及情感与形式三个维度思考语言教学的符号化定位,能够促进语言教学与符号学的对话与融合,开启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7.
钟发全  申屠待旦 《师道》2005,(11):41-42
牛犊子鼻子被一条绳索控制,被“牵”着会幸福吗?  相似文献   

18.
周军夫 《小学教学研究》2010,(6):118-119,122
文化是复合、开放、动态的系统性存在.有其自身的深层结构和构成因子。这些内在的构成要素,也即文化的四重表现形式,大致可概括为:文化符号,人物及事件,礼仪习俗传统,信念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新文学史研究的“张力”论,尝试从“张力”角度来分析新文学史本身所具有的张力特性,并进一步阐释新文学史研究中“张力”论的践行及其价值。论文在反思现有文学史研究的基础上,力求达到对于文学史特点的辩证把握和多元透析。  相似文献   

20.
2012年度的电视剧《小麦进城》和2014年度的电视剧《满仓进城》通过两个普通乡下人的进城奋斗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乡下人进城的一种范式: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两部电视剧给当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的启示是:乡下人可以拥有和分享城镇化的成果,乡村和城市相互碰撞融合,碰撞的相互性决定着融合不可能是一边倒的吞并,而是互相学习、汲取之后的重组。城乡之间的碰撞、交流、吸纳、融合才是新型城镇化的健康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