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在目标模式中,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到课程评价,都存在着对不同取向进行选择的问题,而这也是课程界争议较多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优化目标模式,我们应依据不同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选择不同的取向。从而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2.
张韵  吕晓 《重庆师专学报》2007,26(1):102-105
课程关学探究取向是多元探究典范下的一种价值选择,是课程研究发展的必然。本研究对课程美学探究取向的缘起、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分析了课程美学探究取向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美学探究取向在课程研究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评价问题已成为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课程评价在课程实施中的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课程评价正日益走出传统的、单一的评价模式,向新的课程评价观迈进。本主要阐述课程评价发展所体现出的新的取向。  相似文献   

4.
毛福生 《现代教育》2003,(14):23-23
加入WTO,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环境得以改变,课程建设取向发生变化。在课程改革中,课程建设思想的选择取向和对高、中等人才价值、标准及具体教学目标、能力要素的选择取向,决定了课程设置模式和专业教学模式的选择取向,也反映了当前对职业教育评价、衡量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在以技术培训、技术教育为主流和主要特征的职业技术教育代替以职业能力本位为主流和主要特征的职业技术教育的理念下,  相似文献   

5.
课程意识的提出并受重视既是基础教育改革和教育理论思考的结果,也必将推动基础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认知取向的课程意识是必要的,它自然倾向于比较不同的课程观,并要求课程观的转变。更重要的是行动取向的课程意识,它要求自觉地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并评估教育目标是否实现。  相似文献   

6.
网络课程的科学目标取向和实践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课程设计中有三种不同的目标取向,分别代表着三种不同的课程观:行为目标和结构主义的课程观、生成性目标和建构主义课程观以及表现性目标和人本主义课程观,科学的目标取向是网络课程设计的前提。目标导向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模式是科学目标取向下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该模式的主要设计环节包括:内容—媒体设计、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活动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学习支持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7.
大学绿色教育课程体系的初步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章在论述大学绿色教育目的、课程价值取向与目标、课程内容选择等课程设置依据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大学绿色教育课程设置的五项基本原则:方向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渗透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及少而精的原则,总结了大学绿色教育课程设置的四种模式:单元课程模式、渗透结合模式、跨学科课程模式和活动课程模式.初步构建了大学绿色教育课程的整体系统——二类三层次四部分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8.
运用课程理论对我国大学体育的课程取向进行历史的、逻辑的分析可知: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取向在逐渐发生着转变,表现为:目标取向从社会性、普遍性等宏观目标向具体的行为目标转变;内容取向以知识为中心向知识、活动、及经验的整合转变;课程实施取向从对大纲的忠实向自主创建转变;课程评价从单一、单向的评价模式向综合评价模式转变。我国大学体育的课程设置与运行主要是围绕这四个过程展开,而这一完整的过程本质上是典型的课程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9.
课程政策是在不同的价值取向指导下的政策行为,不同的课程政策取向,制约着人们确立不同的课程政策目的、采取不同的课程政策模式乃至确定不同的课程政策内容。课程改革能否成功,与课程政策取向密切相关。课程取向的本质是指课程编制和课程改革主体,在一定社会和教育范围内为调整课程权力的不同需要,调控课程运行的目标和方式,在制定行动纲领和准则时自觉坚持或不自觉表露的政治立场。课程取向具有全局性、变动性与长期性和民族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研究型课程开发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型课程是上海市中小学第二期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全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中,它以“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形式出现在新的课程体系中,虽然两者在课程形态上有所不同,但就其课程的具体实施来说,都面临着一些共同性的困难,其中,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有待人们深入探讨与研究的共同问题。本文试从研究型课程的特点入手,寻找较为合理的开发方式,并对研究性课程开发中的各种要素进行分析,为学校有效地开发研究性课程提供借鉴。   一、关于研究型课程开发范式的选择   课程的开发模式主要有: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泰勒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紧紧抓住时代变革的特征和需要,从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全面加以改革,以构筑面向21世纪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与建国以来历次课程改革相比,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但冷静地分析,新课改在价值取向和改革的实施方式上仍存在诸多偏误和不足:1.在价值取向上存在典型的城市中心取向。从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来看,无论是各门课程在不同学段对学生的目标要求、内容标准,还是教学建设、课程资源的利用等方面,都体现出重城市、轻农村,过度关注都市儿童的身心发展,忽略了农村儿童的倾向,体现出浓厚的都市话语霸权。  相似文献   

12.
课程实施的取向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本质的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相应的课程价值观。根据美国课程学者辛德尔、波林和扎姆沃特的归纳,课程实施有三个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与“课程创生取向”。20世纪80年代以前,“忠实性的价值取向”始终占主导地位。此种取向认为,课程变革就像技术一样,通过学习变革方案所要求的新的行为和新的组织模式,教师乃至整个学校体系就会自然而然发生变革。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课程实施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地遵循课程设计方案去做的过程,而是一个从静态预设到动态生成的过程,其本质是一次再创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参与者主要有“职业成就价值取向”、“环境适应价值取向”、“现状维持价值取向”。不同类型的价值取向形成的原因不同,对课程改革产生的影响也不相同。课程改革参与者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对课程改革参与者的支持与激励,课程改革实践者的反思与变革是重塑课程改革价值取向,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4.
经过三次基础教育改革,美国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游戏取向课程模式。回顾美国游戏取向课程模式的发展轨迹,我们发现,游戏取向课程模式经历了非游戏课程模式、非干预性游戏课程模式、干预性游戏课程模式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游戏取向课程模式的演变体现了游戏与课程关系的变化、对游戏功能与课程价值认识的变化及教师在游戏中作用的变化。这种发展趋势充分表明:课程需要游戏,游戏需要干预,干预时要尊重儿童。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课程政策取向,制约着人们确立不同的课程政策目的、采取不同的课程政策模式乃至确定不同的课程政策内容。本文概述了课程政策的定义,对课程政策取向的本质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课程政策取向的三个特点:全局性、变动性与长期性、民族性。并对这些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国家课程开发比照的基础上,论述我国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中有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的取向问题。作认为,校本课程目标应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取向;校本课程内容应以选择与学生实际需求密切相关的知识、经验并采用横向的课程内容组织形式为取向;校本课程实施应采用相互适应取向或课程创生取向;校本课程评价应采用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  相似文献   

17.
不同的课程模式各有其价值取向,在此,我们只想介绍一组价值取向基本相同的课程模式,即以"儿童本位"及"经验导向"为哲学观,课程的实施趋向于"统合"的课程模式.它的典型定义是,将不同的内容混合成有主题且有问题焦点的研究,其教学方法以儿童为中心."统合课程"的观念是当今课程改革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基于现代课程观的高职课程改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不同的课程模式都有不同的课程观作支撑,而不同的课程观会影响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本文试图从现代课程观的视野探索高职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对课程体系、课程模式、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类型等改革实践方面的问题进行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教育质量的重要变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不同的推进模式。这些不同模式具有不同的特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模式的实施效果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对推进模式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模式的选择与实施进行反思,提出选择具有后续动力的渐进取向推进模式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综合课程开设方式及内容选择和组合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科学等综合课程的设置和开发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无论是北京、上海等省市层面的,还是教育部国家层面的课程改革都在综合课程上做了探索。出于各自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在综合课程开设方式上采取了不同的模式,由此导致他们各自在综合课程内容选择和组合方式上也各有特点,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局面。在综合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诸如政策的制定、课程标准的研制、教材的编写、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问题都将引起大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