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中国出版业正处在一个大转变时期,编辑的职业角色、职业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正在重新定位,重新塑造。编辑的职业道德建设也面临新的挑战。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年编辑是出版事业的未来。他们的职业精神、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状况如何,对当今及未来中国出版业的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新闻出版业大发展大繁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召开后,编辑出版界掀起了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热潮。为推动这一学习深入开展,本刊特约请新闻出版界的6位十七大代表谈他们的学习心昨,并刊发在京编辑界学习十七大会议精神座谈会部分代表的发言。欢迎编辑界同仁结合实际工作就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促进编辑事业再上新台阶踊跃投稿。[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求真务实--编辑精神的灵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世上有了编辑这个职业以来,人们就从谋求这一职业的长远发展计,自觉不自觉地在倡导其自身的行业精神,用于行业自律.我国自现代意义的编辑行业出现以来,无论是张元济、邹韬奋所从事、开创的出版事业,还是鲁迅所从事和领导的编辑事业,都十分注重培育有自身特点的中国编辑精神.新中国成立以后,以鲁迅为代表的编辑精神更是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形成了足以向各行各业夸耀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编辑精神的嘹亮赞歌——《编辑之歌》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是一曲编辑精神的嘹亮赞歌. 叶圣陶、邹韬奋、冯雪峰、巴金、赵家璧、叶籁士、罗竹风、周振甫、姜椿芳、金灿然、陈翰伯、严文井、王子野、韦君宜、陈原、叶至善、王仰晨、戴文葆、宋原放、边春光、龙世辉.仰望这一排光辉的名字,谁不肃然起敬.他们的道德、学问、睿智、文采、事业、贡献,已经载入出版史册.他们当之无愧是中国编辑的光荣代表,是中国编辑高扬的旗帜和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5.
一、编辑的社会作用编辑与著作是两种性质不同而又互相依存的工作。作者的作用和地位为世人所熟知,而编辑由于并不直接生产精神产品,其作用和地位不易被人重视。古时,出版业中并无以编辑为专业的人,历史上出现的著名编辑,都是大学问家,并不以编辑为专业。现代出版业中出现了职业编辑,发展为社会分工中一个行业,他们在社会文化建设上所发挥的作用可大略概括  相似文献   

6.
我是出版战线上的一个新兵。每当我走进编辑室看到编辑桌子上盈尺的稿子,以及编辑同志认真的文字修改,仔细的勾划,工整的小楷誊抄……对编辑这一行就不由得肃然起敬。这时,只有这时,才更强烈地感到我们的出版编辑工作同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有着多么密切的关系啊! 可是,我也常常听到一种议论,叫做编辑工作是给人家作“嫁衣裳”的。我想,如果是指编辑同志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长年累月奋发努力,埋头苦干,不为名,不为利的“无名英雄”精神,  相似文献   

7.
编辑劳动的个体性与群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编辑劳动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具有明显的个体性。它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劳动者个体的钻研和思考。各类信息的搜集、选题的设计与构思、作者的发现与选择、稿件,的审读与加工、图书市场的调查与开发……等等,都要靠一个个编辑人员勤奋努力的个体劳动,才能取得成功;编辑劳动成绩的大小、创造水平的高低也取决于编辑个体的智能和劳动态度。正是这种个体劳动的特点,才会使优秀的编辑工作者可能成为编辑家,并在自己的劳动中形成与众不同的编辑业绩和编辑风格。不过,编辑劳动的个体性与其他脑力劳动的个体性并不完全相同。例如科学家、艺术家、作家等脑力劳动者,他们的劳动方式主要是个体的;他们的社会角色(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又要求他们这种脑力劳动突出自己的个性,个性特色越是鲜明,其精神产品就越能显示出独特的创造风格。因而他们的劳动个体性特别强烈;而编辑的劳动方式并不全是个体的;编辑的社会角色是:精神文化生产的组织调节者、精神作品文本的制作者、传播者。这种社会角色对编辑劳动的要求是个体性与群体性的高度结合;编辑创造的业绩与风格也不能离开这种结合表现出来。所以,编辑劳动的个体性就与群体性很难完全分开。最近,有位作家给编辑家黄伊写了一本传记:《烛照篇——黄伊和当代作家  相似文献   

8.
论策划编辑的文化品格□任火“策划编辑”所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市场———一个以物质为载体的精神产品市场。这就意味着,“策划编辑”所面对的是人的精神领域,他所“策划”的产品必须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精神需求有低级与高级之分。低级需求属于人的...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是编辑工作的生命线。在出版社转企改制的大背景下,编辑活动要坚持以人为本,走群众路线,这是对作品进行选择和加工的最终依据。而老一辈编辑家对繁荣出版事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身上体现出了高尚的品质和职业精神,是后来编辑学习的光辉榜样。  相似文献   

10.
“编辑无学”吗? 前不久,几家大学在试办编辑专业的讨论中,又有一种不赞成的意见,立论是“编辑无学”。这同在整顿编辑职称工作时,有人提出编辑是不是一门学科、一种科学,编辑职称应不应该列入学术职称系列的问题性质很近似。这又一种意见认为:自古以来,“无编不成书”;可是中国历代都未办过什么编辑学校,也未形成独立的、系统的、完整的编辑学;就说现代吧:鲁迅、茅盾、叶圣陶、冯雪峰、王任叔等等,都是大作家,又都是著名编辑,可是他们学过编辑学吗?没有,  相似文献   

11.
任火 《编辑之友》1998,(4):30-32
编辑是时代的神经,编辑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折光。当我们把目光投向编辑这一社会群体,试图对它的精神脉络做一番梳理时,不能不对它所赖以形成的时代精神加以审视,换言之,只有将编辑精神置于时代精神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我们才有可能探到编辑精神的精髓,否则,我们就有可能不得要领,误入迷津。  相似文献   

12.
李静  游苏宁 《编辑学报》2017,29(3):210-213
时至今日,在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倡导下,科技期刊编辑义不容辞的责任无疑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吸引到更多的优秀论文并将其发表在祖国的科技期刊上.认为唯有传承并努力践行韬奋精神,诚心团结并精心培育作者,矢志并竭诚为读者服务,尊重但不迷信学术权威,才能通过恪守工匠精神以回归编辑工作的本源.  相似文献   

13.
编辑的角色地位与职业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宁 《编辑之友》2002,(5):48-49
当今世界,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传播方式和手段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与之相应,人类精神文化的生产和传播也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这一过程中,编辑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缔构者所扮演的角色虽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已发生某些新变化;同时新的形势对作为体现编辑素质的职业敏感性也有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伯乐的褒贬     
编辑,向来被人们称为‘伯乐”,是令人尊敬的职业。这是因为他们甘作人梯的精神,为他人作嫁衣裳,不仅慧眼识人,而且要呕心呖血,而在作品赢得声名时,他们却往往退居一旁,鲜为人知。编辑,又被人们称为“文稿之官”,硃笔一批,即可定文稿之生死,赐作家以祸福,因而他们又是握有一定权力,令人敬而畏之的。  相似文献   

15.
田霞 《军事记者》2008,(9):58-58
《新闻编辑论》置于书桌时,我首先被书页上的几行字吸引:他们是新闻稿件的组织者,他们是新闻人才的扶植者,他们是为人作嫁衣的奉献者。当了多少年的编辑及处长,对这个问题还没有好好思考过,是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这就是作者以多年的记者生涯、编辑实践与对新闻理论研究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现代编辑从教材策划阶段开始,一直到教材出版,甚至延续到使用阶段,除了选题策划还要担负着联系上下、协调左右的工作。他既是策划者,也是组织者、联络者和协调者,更为重要的他还是这一系列教材的经济责任承担者。传统意义上的编辑是指对书稿内容给予把关、改错、拾遗、补漏的出版社工作人员。他们的精力主要集中  相似文献   

17.
消息     
《科技期刊管理学》出版发行 《科技期刊管理学》由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一件大喜事。一喜这本书为科技期刊编辑学增加了新的篇章。管理学的书到处可见,但专论科技期刊的管理学,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本。此书为编辑学特别是科技期刊编辑学的创立,增添了砖瓦。二喜该书出于4名(姜富明、冉强辉、何剑秋、吴川灵)40岁以下的青年人之手。他们志同道合,出于对科技期刊编辑事业的热爱与执著地追求,大胆地迈出了新的步伐。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这对老编辑来说也是一种慰藉。三喜的是该书对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作了全面的、系统的论述,初步建立了一套较新的编辑管理体系,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编辑学报》主编翁永庆编审为该书作序。他说:“我对青年人这种治学精神深感钦佩。尽管他们的编龄只在七八年之间,但由于他们在科技期刊编辑学领域努力工作,勤奋钻研,刻苦学习,以及对编辑工程和编辑部工作的认真探索和积极参与,归纳和形成了自己的见解著述于书中,使该书内容充实,见解独到。青年人勇于实践,敢作敢为,已成为编辑学领域的一支生力军。我为编辑学事业后继有人而感到由衷地高兴。”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视野中审视编辑与出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立于1897年的商务印书馆最能体现我国现代编辑和出版业的精神。张元济抱着“扶助教育为己任,故向书林努力来”的理想来经营商务印书馆。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文化启蒙运动,是我国进入现代社会的开端。新文化运动的许多主张比如白话文化和现代教育都通过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式教科书得以实行,1949年以前进过学校的人几乎都读过商务印书馆的书。商务印书馆还荟萃了当时中国顶尖的知识精英,他们整理古籍,翻译西方著作,参与塑造了现代中国的文化形态,我们很难估量他们对现代中国的影响。同时商务印书馆也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其影响一…  相似文献   

19.
周冀 《出版广角》2021,(7):53-55
学习西迁精神就是要开展以"爱国、奋斗"为核心的奉献报国精神的教育,引导和鼓励更多知识分子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干事创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更大作用.文章以编辑策划弘扬西迁精神的校史类著作《交通大学西迁》为例,从图书前期策划到具体实施细节,包括选定作者、筛选史料、撰稿方案以及编辑流程和编辑特点进行阐释,以期为同类图书的策划出版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全国部分省、市连环画出版工作座谈会一结束,湖南美术出版社立即把中宣部领导同志的指示和会议精神向有关编辑进行了传达,并在组织编辑们学习领会会议精神的同时,结合本社两年来连环画的出版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会议精神象和暖的春风,吹进了编辑们的心田,振奋了他们的精神。大家一致认为,这次会议确定的方针和原则是十分正确的,非常及时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