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课堂教学“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能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强调”合作、创新”的同时,更不能忽视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数学知识,培养科学的探究能力呢?我在教学中进行过一些尝试,并取到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推广和实施,改变了人们的教学思想,课堂教学模式已由过去以教师的教为主(单向传授)转向以学生的学为主,语文课教学手段多样化了,课堂气氛活跃多了,学生体验丰富多了,师生互动交流多了……然而,如何使沉默的课堂成为“爆发”之课,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真正实现“对话”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笔者觉得可以针对学生心理特点,改变课堂教学策略,不妨从以下几方面作尝试:  相似文献   

3.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新理念是:以人为本,其核心就是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基本目标是在“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仅要关注教学的过程和效果,而且要关注  相似文献   

4.
袁俊红 《时代教育》2007,(6Z):105-105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历史课教学尤其如此。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传统语文教学中,没有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本位,学生的参与兴趣受到压抑,致使教学效率低。要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温福平 《成才之路》2011,(27):74-74
素质教育的教学观认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教师的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尽量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去,充分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教学方面:要求教师善于激发学生好奇与探究的天性,让他们自由和自主地讨论。要注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相似文献   

7.
“读”乃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也是我国传统的教法和学法。 古往今来,多少人对于“读”作过肯定和推崇。我国历史上,对于求知求学,进私塾叫读书的,一读就是几年、十几年乃至终生读下去。古人诗圣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千古名句几乎人所皆知。鲁迅先生更以切身经历来肯定,推崇“读”。他在谈到写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准备工作时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足见鲁迅先生对“读”的看重。今人,著名的作家叶文玲在一九八五年《中学生阅读》发表一篇散文《我的“长生果”》现已选登在中学课本第五册第九课。在写作上,强调“读”的重要。他说:“那是初中二年级时,我写了一篇800个字小小说《夫妻间的小风波》”。被刊登在县级报纸上,她深有体会地说:“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那800个字。”可见“读”的重要,可见“读”见成效。  相似文献   

8.
在“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今天,用“学生主体论”的教学理念来审视我们前面走过的路,规划明天的作文教学。我们指导的着力点还需进一步端正和明确,实施策略还需进一步调整和改进。例如:[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王爱菊 《考试周刊》2014,(83):50-51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语文教师应该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一、创设相应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力求做到让学  相似文献   

10.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重要举措之一。《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不但要完成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这些任务,而且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发生过程,突破以往教学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通过主体活动获得情感、能力、智力的全面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把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作为首要任务。下面谈谈我的做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基本思想。课程结构设置了大量的“探究与实践”“相关链接”等内容,合作探究教学活动正是“社会实践活动”的核心。它引导学生从链接中、媒体中获取感性认识,从生活世界中自主选择主题进行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从“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出发,重新审视、定位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摒弃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为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境地,创立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能力思维和人格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梁东丽 《考试周刊》2012,(82):33-33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老师的教应以学生为主体,优化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会学、善学、创新学。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培养创新能力,以此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体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亲身实践主动思维,解决问题.”这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4.
薛之平 《上海教育》2007,(10A):54-55
批改作业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工作环节,在“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服务学生”的理念支配下,我们确实要在面批作业上动些脑筋,想些办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相荣华 《考试周刊》2012,(79):59-6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堂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标准》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要真正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过去上课时多用“填鸭式”教学,老师因循守旧,使得大多数学生形成了一种定势——课堂枯燥乏味,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的局面。随着新课改的出现,素质教育的提倡,要求把“填鸭式”教学转变成“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7.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但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中不是以“导演”的身份出现,而是充当“演员”,学生则当“观众”,只能被动地听教师讲,无独立思考活动。这种“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尝试着放手,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真正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方面笔进行了一些探索,也有一些体会,现写出来,供同仁们参考,并恳请指正。  相似文献   

18.
服务型课堂是我们目前追求的理想课堂,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追求。服务型课堂的主体和主人都是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不仅是服务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也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主体教育思想的核心体现,同时它也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最重要保障之一。  相似文献   

19.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不少学校的生物及其实验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改进。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内容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它要求教师在教学模式上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过去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就是完全的“填鸭式”教学,老师因循守旧,照本宣科,使得大多数学生形成了一种定势——政治课枯燥、乏味。于是课堂上时常会出现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的局面。随着课改的出现,素质教育的提倡,要求把“填鸭式”教学改成“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学生对这样的课堂是否感兴趣。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学到了一些东西,我就从如下几点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