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蠡散文《囚绿记》历来被誉为名篇,并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囚绿记》在“囚绿”与“不囚”之中,体现了陆蠡先生不屈的灵魂、卓异的人格,同时表达了作家深沉的人生惆帐。从文章的内涵和结构中,可以细细品味《囚绿记》独特的生命力量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李东美 《阅读与鉴赏》2008,(11):41-41,16
记得有一位诗人曾这样概括过散文表现生活的艺术特点:“一粒沙一个世界,一朵花一个天堂。”陆蠡的散文《囚绿记》正是体现了这样的特点。读《囚绿记》能使我们享受到绿色天堂里的欢快和喜悦,一种生命、希望之树常绿的审美感,一种不怕挫折、执著、向上的激情。这是绿的呼唤。  相似文献   

3.
文娟 《现代语文》2007,(2):75-76
与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第二册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把《囚绿记》的主题归结为民族气节的赞歌,这种解读是从政治功利价值出发对文本进行的宏观政治话语阐释,是对文本真实意图的曲解。从文本自身出发,进行微观细致的分析。探究能指链条上的所指,《囚绿记》应该是陆蠡理智与情感交锋的心灵独语,是作者对心灵印痕的真实回忆。  相似文献   

4.
我曾准备上一堂公开课,确定《囚绿记》后,对网上搜来的不同教案反复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上课的思路大同小异,大致分以下几个步骤:先明确课文围绕绿写了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五部分,再思考作者为什么囚绿,最后体味绿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2.理解作者的感情,探究文章的主旨。3.品读文中的优美语句,培养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写作兴趣。教学重难点1.重点: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体验。2.难点:正确理解绿的内涵和写作意图。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破题导入:标题中的"绿"是什么?"囚绿"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囚绿"?  相似文献   

6.
陆蠡是我国三十年代一位有才华的散文作家。他的作品文笔纯朴、清丽,感情细腻而又深沉,虽然内容比较狭窄,然而在思想上和艺术上却都闪烁着他自己特有的光彩。《囚绿记》是他的散文创作趋向成熟阶段的一篇有代表性的作品。《囚绿记》写于一九四○年,“异族的侵凌,祖国蒙受极大的耻辱”(《绿池》)。当时作者蛰居已成“孤岛”的上海,他那对河山沦亡的感叹和人民蒙受凌辱的愤懑与寂寞的情绪,以及对生命的爱恋,追求自由的  相似文献   

7.
《魔山》是包容托马斯·曼审美主义思想的一本巨著。作品在死亡与疾病的描写中突出表现了笼罩现代世界的虚无主义主题,感性与理性的冲突共同形成了文本鲜明的二元对立结构,作者通过爱与音乐试图解决两者的矛盾,表现了一个人道主义作家的精神关怀。  相似文献   

8.
刘方 《师道》2003,(8):47-48
一今人读《鸿门宴》,往往抑项扬刘,说项羽有勇无谋,女人心肠,不该放走刘邦,以致后来败走垓下,皇帝没做上,连命也丢了,真是大傻一个。其鄙夷不屑之情,溢于言表。而对刘邦则赞美有加,说他有头脑,会办事,能屈能伸,皇帝本该他做。英雄被视为傻瓜,小人倒成了崇拜的对象,美丑错位,善恶颠倒,实令人匪夷所思,不胜感慨。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A5):19-20
《水浒传》塑造了108位英雄好汉的形象,是一部英雄传奇。在这个以男性英雄为主导的世界里,作者用描写男性英雄的手法和语言塑造女英雄,使作为正面形象出现的她们丧失了作为女性应有的正常美,成为了衬托男性主体的木偶。本文围绕小说中三个男性化女英雄,结合荣格的阿尼姆斯原型分析《水浒传》中审美错位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说:"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感情",并且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在我们日常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通过表面的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又以文章的思想感情来推敲文字的表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就陆蠡《囚绿记》展开文本微观分析,力图阐释在全知视角下叙述心灵的声音,采用图解等的方式把身处抗战时期的人们淤积心灵中的郁闷又试图伸展的灵魂做一一分析,并结合其创作的总体风格来做诠释。  相似文献   

12.
魏晋时代是一个个人觉醒的时代,不论是文学还是生活都出现了与汉代不同的表现。由于玄学的影响,代表时代典范的世族大家在思想方面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解放与自我表现,在战乱环境中男性生存时间的短暂,使女性自觉承担起家庭管理和教育的责任,不仅改变了儒家的审美规则与性别定位,而且形成男性女性化的独特审美错位。这种变化从精神分析学角度来说是源于人性中特有的“恋母情结”。  相似文献   

13.
王虎森 《湖南教育》2008,(12):37-37
《囚绿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3课)一文的“研讨与练习”中有这样一个小问题:“放绿”之后为什么还怀绿?在相应的教师教学用书上,答案是这样的:怀绿其实也是怀念苦难中的北平人民。这是暗示的写法。  相似文献   

14.
错位与复归——当代中国教育政策价值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代教育政策形成和执行中较为普遍的一个偏离是用二分式思维来看待教育政策,使教育政策价值整体被机械割裂,造成教育政策价值错位。教育政策价值的复归应是其完整性的复归,关键是达到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应然价值和实然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三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在陆蠡的《囚绿记》中,"绿"是生命,"绿"是希望,"绿"是寄托,"绿"是快乐,"绿"更是最为知心的朋友。在联系《囚绿记》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对"绿"的象征意义进行分析与探讨,以帮助师生深刻地理解作品,把握作品的题旨。  相似文献   

16.
情感在形象生成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小说中林黛玉有多种情感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文章试图以林黛玉的情感为线索,注重对词句的感知,再现黛玉从"忧思萦绕"到"惊喜忧悲交加"最后转为"悲恸魂散"的审美形象,通过还原人物审美形象,深入挖掘其蕴含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窗口拥上一团绿,这生命的活力深深地将你吸引住,你爱上了它。可是爱使你失去了理智,与普通人一样,你的占有欲也随爱而生。你爱它柔软的卷须,舒展的嫩叶,婆娑的舞姿。你把绿牵引进你的屋子里,让它伸到你的书案上。你用它装饰你的房间,装饰你的心情。渐渐地你的爱几乎将绿囚禁到死亡。  相似文献   

18.
19.
学创作作为一种审美的艺术活动,必须遵循审美的基本法则。而当今小说创作却日趋背离审美规律,陷入审美困惑之中。本主要剖析当今小说创作中审美出现的失衡与错位现象。  相似文献   

20.
<正>《囚绿记》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散文家陆蠡的代表作,同时,陆蠡也以之冠名自己最后一本散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将其编选在现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中。我相信,这是对这位诚悫忠直的、牺牲于抗日年代的年轻作家最好的纪念与致敬。有意思的是,苏教版与沪教版也将此文选编入初中语文教材。能同时入选三种教材,可谓名篇,然其篇章虽名,其旨却未必昭明。罔顾全篇而断章取义,不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