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往,人们在研究戊戌变法和“新政”的过程中,总是将这两次事件分别探讨,理由不外是戊戌变法的领导力量资产阶段改良派,而“新政”的领导力量是封建顽固派。由于人们在认识上,总认为资产阶级心良派在政治上比封建顽固派进步,因此,在对戊变法和“新政”问题的分析上,更倾向于褒扬前者,贬低后者。本人认为,对这两次维新正确的认识方法应当是将分析的重点放在这两次维新运动的发起目的和最终结果上。从这个角度讲,无论是戊戌变法或是“新政”,由于他们的基本目的一致,因此,结果也是一样的,都必然以失败而告结束。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持续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在形式上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这一时期,为了维护这种民主共和制度,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当时中国政体的设计可谓煞费苦心。但不管是总统制,还是责任内阁制,都因设计上的不足,不能引导中国走向富强。  相似文献   

3.
南洋与我国的关系源远流长,近代以来,爱国华侨对南洋的开发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开发南洋侨胞的民主革命思想而呕心沥血,雷铁崖即中其中的典型。本文通过雷氏在南洋的民主革命活动,阐述雷氏在南洋开发中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4.
在本世纪最初几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对知识有过不少论述,并基于这些论述,揭示了近代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发展教育、普及知识、培养人材的进步主张。在迎接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新时期,在全党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材、尊重教育的历史条件下,认真研究本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对知识的认识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最首要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因此,能否认识帝国主义,提出正确的反帝纲领,便成为决定革命成败的关键。在本世纪初年,资产阶级革命派曾经对帝国主义有过不少的论述,并基于这些认识,提出了民族主义纲领。他们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及其在民族主义纲领上的反映,多年以来,没有进行深入研究。他们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达到什么程度?到底有无反帝思想?是否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主义纲领?怎样看待他们未能直接反帝的局限?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以往 ,人们在研究戊戌变法和“新政”的过程中 ,总是将这两次事件分别探讨 ,理由不外是戊戌变法的领导力量是资产阶级改良派 ,而“新政”的领导力量是封建顽固派。由于人们在认识上 ,总认为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政治上比封建顽固派进步 ,因此 ,在对戊戌变法和“新政”问题的分析上 ,更倾向于褒扬前者 ,贬低后者。本人认为 ,对这两次维新正确的认识方法应当是将分析的重点放在这两次维新运动的发起目的和最终结果上。从这个角度讲 ,无论是戊戌变法或是“新政” ,由于他们的基本目的一致 ,因此 ,结果也是一样的 ,都必然以失败而告结束。  相似文献   

7.
清末,为自救图强清政府编练了新军。这支军队的编练、来源及所受到的影响带有明显的革命倾向,以至武昌新军首义后全国新国大都站在了清朝的对立面,对于结束清朝统治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南京临时政府是孙中山领导的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是中国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这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9.
明治维新性质诸种说法纷纭歧异,但近年来争论沉静而入低谷。反思各家之说时,本文辨析了“民族民主的”“资产阶级改革”论,重点指出明治维新的两个阶段,即前一段是资产阶级革命。后一段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同英、法、美、俄等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对比中,指出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国图书馆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由近代图书馆的萌芽时期进入兴盛时期。促进辛亥革命胜利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图书馆的重视。在辛亥革命胜利前资产阶级革命派将图书馆作为宣传革命思想的阵地,扩大了近代图书馆的影响。辛亥革命胜利后南北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图书馆规则等举措,不仅建立起公共图书馆系统,而且建立起种类齐全的近代图书馆体系。因此,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揭开了中国图书馆事业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1.
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中国近代影响最广、最深、最久的思想武器之一。它对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资产阶级革命派运用进化论的基本观点论证了民主革命的必然性和民权主义出现的客观必然性 ,点燃了资产阶级革命派民族主义的火炬 ,对中国如何后来居上的重大问题提出了宝贵的见解。当然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进化论也存在着忽视思想启蒙的局限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对认识的微观领域研究的一种尝试,笔者采用动态的、整体的、联系的方法对认识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全面的剖析。首先,指出促进认识发展的根源是由外在动力系统和内在动力系统组成的“张力场”;其次,具体阐述不同的动力因素在认识危机的潜藏、呈现和消解的不同状态起着的程度和不同的作用;最后,指出这个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史学思潮,包括地主阶级改革派史学思潮、资产阶级改良派史学思潮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史学思潮。传统的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注入救亡图存在的民族危机意识,传统的历史变化观点注入近代改良的社会思路,传统史学的朴素的历史观点注入了近化进化论的思想,是中国近代史学思潮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4.
电厂认识实习是热能动力类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有效掌握实践知识的重要措施和方法。把电厂认识实习与发电厂动力设备及系统两门课有机地安排到实习基地教学,对提高电厂认识实习教学质量,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16.
辛亥革命时期,会党反清斗争经验的丰富和政治经验的缺乏,注定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积极争取的社会力量;会党简单、率直、行侠好义的性格特点,以及革命派对会党这一性格特点的准确把握,则定格了革命派与会党之间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为争取会党参与,革命派采取了必要的手段与方法;在革命派领导发动的武装斗争中,主要领导皆为会党首领,会党徒众可以说是“无役不与”,革命派利用会党是一种非常成功的策略。在完成反清大业后,革命派对会党的态度骤然变化,无情地将昔日的盟友抛弃,对会党组织加以取缔、镇压。这种现象的发生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与软弱性、会党的革命『生与破坏性这些本质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竞争规律,为社会化大生产和广泛应用科学技术开辟了道路,促使了科学劳动组织和管理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加之剥削形式和调节机制的作用,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要求,推动了劳动方式的变革,开拓了世界市场,不断进行占有制形式的调整,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另外,资产阶级在政治、法律和意识形态领域也有一定的革命建树。  相似文献   

18.
简论“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政治思潮,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较大的影响。洋务派只学西艺不涉及西体,目的是为了清王朝的中兴大业,但其利用外国技术却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戊戌维新派认为“西学为用”还包括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等政治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给予封建势力以强烈的冲击,带来了思想解放,在此历史条件下产生了“平均地权”的政治思想。因此,我们不应该以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来否定“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有着必然性和艰巨性的特点:从世界潮流看,中国要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必须由古代社会转向近代社会;从历史传统看,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一时不易被彻底改造和摆脱;此外,外来侵略势力的渗透、干涉和勾结更加剧了革命的难度。所以民族革命(独立)和民主革命(近代化)互为表里,民主革命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中心任务,也是中国经济真正近代化的前提。1840年以来,随着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形成,社会旧有阶层(地主、农民)和新兴生产力代表(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作了近代化的尝试。从革命角度讲,主要有: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民主派进行的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斗争、无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斗争。这些革命先后打击和推翻了清王朝、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宣告了民主革命任务的初步完成。  相似文献   

20.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之所以要干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是因为必须走历史的必由之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过于软弱,没有能力领导人民赢得反帝反封建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