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分配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的重要内容,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党的十六大报告确立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为进一步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与效率都业昆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合理调节社会分配关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我国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3.
试论社会分配不公张新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形式为补充的多种分配方式,实行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  相似文献   

4.
十六大报告指出:“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收入差距过大。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  相似文献   

5.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其内涵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在做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为尺度,根据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劳动量(包括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其实质是消灭剥削,消除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劳动成果的占有现象.它是人类分配史上的一场重大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6.
在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的重要内容。社会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分配关系三个方面。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起着决定作用,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分配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对所有制也起着决定的作用。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根本改变了人与人的关系和分配关系。但是,必须看到,资产阶级法权在所有制方面还没有完全取消,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还严重存在,在分配方面还占统治地位。因此,研究不断改善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对于学习和理解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自觉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发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优越性,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合理的政府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通过深化政府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目标。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精神及战略部署,对进一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要规范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这些重要论述,是我们党在分配理论上一次新的突破,对做好高校工资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高校工资制度的进一步改革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工资制度是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依据按劳分配原则,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借助于货币,对劳动者进行个人消费品分配、给以劳动报酬的各种制度的总和。…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民生为重点,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的重要内容.和谐社会是一个大多数人能够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社会.收入分配是人际和谐的核心,收入分配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社会和谐,如何逐步消除分配中的不和谐的音符,缩小收入差距,理顺分配关系已成当务之急,和谐社会,需要建立完善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10.
关于改革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的思考曹建一、对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改革的回顾和反思在改革以前三十年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分配关系,除个别时期外,基本上是实行利润全额上交制度。这是一种统收统支的财政分配体制,它使得国有企业毫无自主支配的财力,...  相似文献   

11.
分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分配关系的性质能体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进而指出整个社会制度的性质,分配问题解决得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影响到社会的公平与公正,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因此,分配问题在《经济常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第二课《杜  相似文献   

12.
《光明日报》的《经济学》专刊于二月二十七日和五月二十二日先后发表了孙启佑同志的两篇关于当前农村分配方式的新变化的文章。文章说:大包干的实行,在分配方式上带来了新的变化;大包干的分配关系表现为“多产多得”,这意味着决定产量的不仅有劳动,还有生产资料;承包户的收入不仅有劳动的报酬,还有生产资料的“报酬”。这些论点,是符合实际的,因而也是正确的,我完全赞同。但文章中关于“大包干在分配方面的基本特点是收益分成制”的结论性的意见以及几个具体的论点,我认为是不恰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实行了一个战略性的大政策,这就是允许和支持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简称“先富”),经过十多年的实践,这个大政策逐步被人们接受和认识。可是,近几年由于实践中出现了收入差距悬殊的社会分配不公,一些人对“先富”政策产生了怀疑和非议。因此,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深对这个大政策的理解,以利于更好地继续贯彻执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1 本教材中应注意、熟悉的名词解释 1.1 财政——以国家权力为特征,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的分配形式。 1.2 专卖收入——国家对某些重要军需民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垄断,利用垄断专卖价格获取高额财政收入。 1.3 社会主义国家财政本质——社会主义国家运用国家权力,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分配再分配过程中形成的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分配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为此,党的十六大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那么我们如何正确理解十六大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与分配制度新概括?怎样结合经济常识从多角度透析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原则与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呢?一、从有利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十六大报告指出:"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7.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党的十五大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二者的结合,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也是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总体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 一、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内容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分配方式。它的基本内容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理顺分配关系 ,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领域必须坚持的两条基本原则 ,贯彻这两条原则 ,首先必须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关系。一、公平与效率的区别(一 )主要适用的分配环节不同国民收入的分配要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环节。初次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直接参与物质资料生产的社会成员或…  相似文献   

19.
收入分配是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党的十六大报告,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和广大理论工作者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我国要在收入分配领域,实行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重要方针。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十六大报告提出让不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重要方针,表明我们党已经背弃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接受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生产要素价值论,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实际上,让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20.
中共十六大进一步创新和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分配关系理论的研究 ,确立了“要素贡献分配原则”作为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制度的指导原则。这一原则在充分肯定劳动、知识技术、管理等各类生产要素对社会再生产不可或缺的作用的同时 ,鉴于各要素的形成及运作与教育活动密不可分 ,也间接肯定了教育活动对社会总产品形成的贡献 ,从分配关系的角度为教育获利的合理性问题提供了理论佐证。同时 ,决定了教育应当按照产业模式进行运作 ,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教育究竟是一种事业 ,还是一种产业 ?历来众说纷纭 ,莫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