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必然会损害经营者的利益 消费者和经营者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二者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相似文献   

2.
消费格式合同是追求经济效率的产物,但经营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在合同中规定诸如减轻或免除自己责任的“霸王条款”,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果不通过立法严加禁止,不仅损害个体消费者的利益,而且会助长经营者的违法行为,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文章拟通过现实生活中大量“霸王条款”的调查研究,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和社会危害性,从立法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论证“霸王条款”的违法性以及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 知识要求:(1)识记: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机构和途径;(2)理解: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必然性和必要性;(3)运用:运用所学知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能力要求: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仅对消费者有利,同时也有利于规范经营者的交易行为,更重要的是有益于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市场秩序的规范化,逐渐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反不正当竞争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为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己任,对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最终实现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的终极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5.
随着手机市场的蓬勃发展,由于法律机制不健全,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经营者在使其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至消费者的利益于不顾,经营者采用价格欺诈、强制性订购、订购陷阱等各类手机陷阱方式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只有构建法律机制,完善监督机制,采用公益诉讼机制,强化消费者雏权意识,才能保护手机服务市场中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制定是为了维护经营者以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是该法的规定中却将保护的主体局限于经营者,并且没有为消费者直接主张权利提供法律依据,实为一大遗憾。在实践当中,经营者之间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不仅会导致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权益受损,消费者在这些行为中也成为了受害者。国外诸多国家已经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直接规定了禁止经营者侵犯消费者权益,我国亦应当重视这一问题,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规定纳入《反不正当竞争法》中。  相似文献   

7.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10年以来,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规范经营者行为,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与消费者最贴心.对消费者最有用的法律之一,将继续对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目的认识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法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正确的方式及有效途径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能够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结合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经历及见闻,初步培养解决问题,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情感觉悟: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在商品服务市场中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在遇到具体的消费问题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消费者要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难点:消费者要依法…  相似文献   

9.
价格欺诈行为,又称欺诈性定价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价格手段欺诈、诱导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本文通过对价格欺诈行为的危害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根据价格欺诈行为的现状探索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这为规范经济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竞争法的目标是保障市场竞争秩序,保护经营者、消费者的利益。但是从法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根据消费者效用理论以及市场竞争理论,竞争领域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是无法量化的,因此竞争法对于利益的保护不是通过"定分止争"的方式来实现的,而是通过保障竞争的形式正义来保证竞争所导致的利益分配符合实质正义的要求,这是竞争法不同于民商事法律的、独特的实现其立法目标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制假售假会造成社会总财富的巨大损失,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掠夺,使社会经济产生停滞萎缩,丑化了国家形象,损害了民族经济的声誉,原因是经济利益的驱动,交易过程中信息亍有的不对称性,地方保护主义等;要根除制假售假,强调人的自律,加强商业道德建设,以德兴商,塑造良好的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儒商人格”。  相似文献   

12.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中有部分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无视自己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导致严重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事件,使企业陷入了严重的信任危机之中。面对这种情况,企业应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以便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和谐的信任关系,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生活中,公民自己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或者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他人侵犯的情况都可能发生。我们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守法的自觉性,做到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要懂得为什么要维护以及怎样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刑法、民法通则、诉讼法等法律具体规定了公民的各种权利,并规定了保障公民权利实现的各种措施。权利固有的特点是不容非法侵犯,一旦受到非法侵犯,权利人就有权依法加以维护。换句话说,公民的权利和利益是由国家法律明文规定并加以保…  相似文献   

14.
网络环境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保护网络环境下的消费者合法权益,增强消费者信心,以促进我国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成为我们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网络消费活动的特殊性入手,立足于网上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调整和经济进步的双重要求,从立法、执法、司法三个方面提出具体完善措施,为更好地保护网络环境下的消费者权益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创造一个体育服务业健康和谐的发展环境,建立规范有序、良性运行、充满活力的体育市场竞争机制,有效排除各种健身安全隐患,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从体育市场、体育消费者、政府和社会的角度,对尽快在我国体育产业进行全面服务认证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欺诈消费者,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 (一)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中,有下列情况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的,消费者可以通过以下五种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一是与经营者协商和解。当事人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本着公平、合理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诚意,通过摆明事实,交换意见,取得  相似文献   

18.
活动目的:通过开展活动,增加队员的法律意识,了解3·15,了解消费者权利,懂得消费者应正确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促进中队3·15系列活动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消费者问题产生的原因 1.有关人士认为。消费者问题,实质上是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保护问题。人们这种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保护在消费领域中提出来,并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形式出现。 2.一般观点认为,消费者问题的产生,是以商品经济和社会分工为前提条件的。  相似文献   

20.
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重点是保护消费者的经济利益。《消法》中所规定的“消费者”,应当包括为“打假”而购买商品的人,因为“打假”有利于保护全体消费者的利益,有利于监管市场,符合《消法》的立法本意。对欺诈行为的确认,不能给经营者提供“无意售假”的借口,应当依据已经发生的客观事实,从各个方面去认定经营者的欺诈行为。对“增加赔偿”的规定,应当作整体和全面的理解:当消费者的受害损失超过购买商品和提供服务价款的一倍时,应当按实际损失甚至更高的标准进行赔偿;当经营者许诺“假一罚十”时,法律应当支持受害消费者获得10倍的赔偿;法律还应当从更深入的层次采取措施,使商品销售者和提供服务者的欺诈经济成本高于欺诈经济所得,力争在源头上杜绝对消费者实施欺诈行为的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