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合阅读》的基本教学策略是“一篇带多篇”。“一”是重点。首先是要抓好单元内重点篇目的学习,不要平均使用力量。体现单元精神的课文是单元的重点篇目。《文言寓言三则》所在的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其主题是“文言基础”,目的就是让学生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以文言文写的《文言寓言三则》自然成为单元重点,要以本课的学习,带动其他课文的学习。  相似文献   

2.
吴开华 《教育革新》2007,(10):35-35
新课标下的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能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一些文言篇目。  相似文献   

3.
文言文中常遇到用表示乙种意义的音同或音近字(假借字)来表示甲种意义的另一个字(本字),这种语言现象叫做通假。阅读古文时,如果不理解通假现象就会望文生义,闹出笑话;了解和掌握通假现象的用法规律,有助于我们学习课文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现将初中课文基本篇目中的所有文言通假现象从形体上加以归类(以课下注释和课后作业为标准),帮助大家学习,特别是复习文言词语,避免死记硬背通假字的本义。一“以简代繁”:本字是形声字,假借字就是该形声字的声旁字。如:才美不外见。(《马说》)“见”(假借字)通“现”(本字)…  相似文献   

4.
初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五册《捕蛇者说》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课本对这句的解释为: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 显然,注者是把“苛政”解释为“苛酷的统治”,就连现行的一些文言注本,如《中学语文文言文译注》、《文言文译释》、《文言文释译》、《初中古文译注》等,也都将“苛政”解释为“苛酷的统治”“残酷苛刻的政治统治”或“残酷的统治”,这些注释,既没有弄清“苛政”的具体意义,也不符合文章的主旨,看似通顺,实质上并不准确。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篇目都有大量的课下注释,这些注释在帮助学生扫除文字障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以及扩大知识面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文言文注释的存在,也致使一些学生放松了对文言词句的深入研读,对注释产生了很大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阅读文言文,首先要扫除实词理解方面的障碍。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古人常说,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为什么“不离句”?这是因为词有概括义和具体义之分。概括义是从许多具体义中概括提炼出来的,词典中对词语的解释一般是概括义;而具体义是一个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所显示出来的意义,我们常见的课文注释多用具体义。这是说的根据上下文解释常见的文言实词也就是要准确地理解词的具体义。  相似文献   

7.
课本的阅读提示和注释尤其是文言诗文的提示和注释,能帮助学生正确把握词意、句意、文意,提高考生的应试能力。考察学生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亦是新“课程标准”提到的对学生古诗文阅读的评价重点之一。因此,我们在复习文言文的时候,对课本的阅读提示和注释,千万不可忽视。近几年各地中考文言文试题中有不少是涉及到课本阅读提示和注释的,如果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及考前复习中重视并读“活”了提示和注释,这类题目是不难解答的。广东省近三年中考文言文试题大多涉及到课本提示和注释。如2002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选了范仲淹的《…  相似文献   

8.
※[新考点浅析] “新课标”对我们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加强古诗文的背诵;二是学习文言文,重在理解其基本内容,不要过多地关注文言词法、句法, 即要把文言文当作“文章”来学,而不能仅当“文言”来学;三是明确评估考查的重点, 强调对诗文的整体理解,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文章。  相似文献   

9.
统编版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出现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文言文。教师在教学时应把握文言文学习的基本策略,建议从四个方面入手开展教学:一是故事激趣,感知文言,让学生爱学文言文;二是依照“音同本字,音循字义”的原则,循义辨音,读准文言;三是读好停顿,读顺文言,做到“声断气连”;四是疏通文义,体悟文言,借助注释,运用“增删调换”等方法理解文意,体悟文言文所蕴含的道理,从中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根据这一要求,上好文言文必须处理好“文言文”和“语体文”的关系,改革文言文教学方式,既要有“言”又不能忘“文”,用学案连接课堂内外,把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把学生自学和老师点拨结合起来,解决好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又不能把文言文学习仅仅当作文言知识的例子,而要用问题探讨、活动体验和对文本的现代化解读把文言语体打通,让学生自由出入古今,获得语文学习的解放,真正提升语文的素养。  相似文献   

11.
随着1988年语文教材的修订,文言文的选文篇目、编排序列、教与学的重点难点要求等,都做了相应的调整变更。广大师生无疑希望得到一套与新教材配套、又有别于前些年问世的为数不少的“文言文注译”之类的文言文学习指导书。最近,我细读了中语特级教师、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对我们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加强古诗文的背育;二是学习文言文,重在理解其基本内容,不要过多地关注文言词法、句法,即要把文言文当作“文章”来学,而不能仅当“文言”来学;三明确评估考查的重点,强调对诗文的整体理解,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文章。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文言文注释中,存在一些不妥之处,现提出个人的想法,以求教于大方之家.一、当注不注,引起歧义给文言文作注,是为了便于后学者读懂文言文.然而有些注本的注释,包括供青年人自学的注本的注释和中学文言文教材的注释,也往往对那些不注就不能使读者明白其义,或者不注就容易引起歧义,或者看似容易,其实难懂的词语不加注释.如《岳阳楼记》:“虎啸猿啼.”(以下简称“虎句”)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七九年十月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以下简称《作品选》)对“虎  相似文献   

14.
周启 《语文天地》2011,(12):47-47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文课文中有两处注释值得商榷。 一、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课文对该句“用”注释为“介词,表原因”。笔者认为此说不妥。如果“用”是表原因的介词,那么前后两部分就有因果关系,而此句明显没有因果关系。那么,此句中“用”作何解释呢?笔者认为此句的“用”作动词,意思是“采用”,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自读自讲五步法”是一种依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旨在全面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的教学方法。主要适用于中学文言文自读篇目。这种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步:明确要求,定向指导。在对具体篇目进行阅读教学之先,要向学生明确地提出本篇学习的目的要求。要求的基本内容一般为: 1、需要了解或掌握的文言基本知识。包括与本篇有关的文体、文学、文化常识,常用的文言实、虚词和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等。  相似文献   

16.
目前学生使用的工具书很少解释文言词义,我们就要求学生把课本注释当作“工具书”来用。并且在教学文言课文时,注意指导学生看注释、用注释,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首先我们告诉学生,注释中的翻译有直译与意译的区别。直译能做到字字落实、句句交代,但有时在语气上难以同上下文连贯。意译语句通顺,但往往不能字字落实。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教科书语文第二册文言课文《师说》是传统名篇,我已向学生讲授多遍,但每次都是照《参》宣科,总觉得有惑未解;一是觉得文章中心论点不好确定;二是认为课文首段第2句的注译欠准确;三是对第2段“士大夫群聚而笑”一处的引号有不同看法;四是对“小学而大遗”一句注译有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18.
【备考指导】 解答文言文阅读题,必须理解文言与现代 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要掌握判断句、疑问 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变式句。 一、文言判断句特点及翻译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主要用判断动词“是”  相似文献   

19.
凌丽屏 《考试周刊》2010,(44):45-45
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由此可见学生对文言文的无奈、畏惧。究其原因.在于初高中课标要求衔接不上,导致初高中文言学习断层。义务教育第四学段(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目标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文言文16篇)。”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目标的阐述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相似文献   

20.
同学们到了八年级,要求背诵默写的文言篇目增多了,文言文及古诗词代表着中国古代优秀文化,八年级的语文加大了对这部分的学习,也可以说是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继承和发扬的举措。文言文的学习关键也在“读”和“背”上,犹如外语学习有“语感”问题,文言文学习同样也存在“语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的多了,背诵的篇目多了,其中的精髓也就自然而然的理解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