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祝福》中一共有六处提到钱,在此略作分析。第一处,祥林嫂初到鲁四老爷家打工,“第三天就定局,每月工钱五百文”。这里说“五百文”,而不说“半吊”之类的大单位,目的是夸其工钱之多,从而说明“四叔”是出“高薪”来聘祥林嫂这个“打工嫂”的,简直是十二分的对得起祥林嫂了。这也为后来“四叔”抛弃祥林嫂做了铺垫:以前还是很对得起祥林嫂的,之所以要“开除”,实在是出于无奈。鲁迅就是这样冷静地嘲讽“四叔”那些堂而皇之的封建卫道士形象的。第二处,是祥林嫂被婆婆绑架的时候,她婆婆到“四婶”家“算清了工钱,一共一千七百…  相似文献   

2.
一、小处入手求创新 学生对教材的研读,往往失之于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若能引导其从小处入手,通过细节分析来解读作品,则能使其获得独到的理解与认识。如《祝福》,可设计《细微之处看(祝福)》的研讨题目,让学生充分挖掘小说的“细枝末节”,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与主题。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之友}2010年第9期刊载了侯玉双老师的《祥林嫂的三“笑”》一文,对《祝福》中祥林嫂三处“笑”的描写,作了一定的剖析。关于祥林嫂的第二次“笑”,即柳妈问她为何依从了贺老六时,祥林嫂竟“笑”了,“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  相似文献   

4.
杨大忠 《学语文》2012,(2):28-29
《祝福》通过讲述祥林嫂在封建社会神权、族权、夫权和政权四条绳索的扼窒下最终走向坟墓的悲剧,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妇女的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戕害。小说中有一处情节很令人费解:祥林嫂初次来鲁镇,在鲁四老爷家做女工。后来婆婆找来了,要儿媳回去,鲁四老爷说:"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  相似文献   

5.
《祝福》中的“三”笔者在备课时,有意将《祝福》中跟“三”有关的作品构成整理出来,便于学生记忆。一、内容要素:1.人物:三类①封建礼教的维护者:鲁四老爷、四婶、卫老婆子、婆婆等。②封建礼教的受害者:祥林嫂。③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我。2.地点:三个卫家山...  相似文献   

6.
(一)“自觉反抗”之类论调有多少? 小说《祝福》是鲁迅传世名作,祥林嫂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一个鲜明生动、永存不朽的艺术形象。祥林嫂是怎样一个典型呢?不少《祝福》研究者认为。祥林嫂是自觉清醒的反抗者.她是劳动妇女“抗击和搏斗”“封建制度”的典型。例如林非在《鲁迅小说论稿中》写道:“祥林嫂以自己全部的精神力量,默默地抗击着封建制度对她的摧残。  相似文献   

7.
一、话中有话,突出个性戏剧的对话,讲究话中有话,即有潜台词可挖。话中有话,才能性格化。《祝福》虽是小说,其中人物的对话却可谓句句性格化的。例一,四个“四叔说”——勾画出一个封建卫道者的嘴脸。“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四叔说。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是封建伦理道德的维护者,既是祥林嫂的婆婆“要_她回去,”他当然无话可说了。“可恶!然而……。”四叔说。“可恶!”是四叔得知祥林嫂是被其婆家,串通卫老婆子抢走的“报告”时,感到冒犯了他的威严而表示的恼怒。“然而……。”却是他发火时旋即记起不能失掉封建伦理的体统,祥林嫂是逃出来的,“这不好”,即使被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面对近万字的《祝福》,阅读过后初步能对祥林嫂的悲剧有直观的压抑之感,若想引导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进一步浸润《祝福》的悲剧感,需要寻找到祥林嫂“死亡”的三重奏:祥林嫂的悲剧之悲不仅仅是她最终在鲁镇新年的祝福声中走向了死亡的结局,还有封建礼教和人心凉薄对她生的希望的蚕食,更有甚于被忽略、被遗忘的终极悲哀。  相似文献   

9.
祥林嫂为何要逃出婆家? 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四老爷家帮工的原因,如小说《祝福》中所说,是因丈夫死了,家中有个“严厉的婆婆”。人教版《教参》上说:“为了逃避在婆家的难堪虐待,她到地主家帮工。”但这“难堪虐待”的内涵让人有些模糊,是生活上虐待她呢,还  相似文献   

10.
倡导“文学为人生”的鲁迅先生一面对愚妄的凶手们掷出投枪匕首,一面向麻木的受害者寄予了最大同情。教材上选人了先生的一些小说名篇,教师要反复阅读咀嚼,融会贯通,课堂教学中才能让学生理解透彻文章深刻、丰富的内涵。笔者多次阅读欣赏并且讲授《祝福》,并根据对以往一些文章的认识,近来对其有更深理解:对祥林嫂的传统理解中都谈到“夫权”、“族权”、“神权”等封建礼教思想,多停留于一方面——外在方面的理解。笔者觉得,如能在文章中把握住“祥林嫂”内在心理的发展和变化过程以及原因,就能更完整地诠释《祝福》的悲剧意义。阐述如下,请同仁批评。  相似文献   

11.
《祝福》中有许多悖论.这给阅读分析造成了困难。这种困难有时看起来好像是难以解决的。如,当老师讲祥林嫂死于封建礼教的压迫时,就有学生提出,如果按照封建礼教压迫来解释,祥林嫂倒不会死,因为按照封建礼教的要求,祥林嫂应该从一而终.而她的婆婆应该  相似文献   

12.
一、关涉到人物性格的塑造人物性格是复杂的,小说在人物性格塑造方面不可能删繁就简直接点明,它总是通过其他方式来暗示读者的,这也是小说艺术的魅力之一。《祝福》中,祥林嫂被她婆婆带人捆绑走后,小说用了两个词来表现四叔的态度,很有意思:“可恶!然而……”这是四叔的第一次评价。四叔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根据上文看,祥林嫂的婆婆和卫老婆子采取“先斩后奏”的方式,等祥林嫂到河边淘米时让两个男人强行把她捆上白蓬船,然后才到四叔家叫人。事后,四叔听了“看见的人”的“报告”才知道这一情况,因而觉得“可恶”。但祥林嫂“诚然是逃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祝福》中,祥林嫂对再嫁进行了“出格”的反抗,这本是诸家教参的定论,也是语文同仁们的共识。但是,吴良仪同志在《中学语文教学》(1998年7期)上发表《祥林嫂究竟反抗什么》(以下简称《祥》文)一文,认为“祥林嫂对再嫁不反抗”,至于她再嫁时“出格”地“闹”,“这是对婆家将她‘捆卖’这一做法的反抗,并非反抗‘再嫁’。”吴老师并据此提出,对人教版教参上最能揭示主题、概括人物性格的一句分析,即“为了反对婆家的捆卖再嫁,她进行了‘出格’的挣扎”一句,要将其中的“再嫁”一词删去。对此,笔者以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4.
一点刍见     
有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资料在分析《祝福》一文时说“关于魂灵有无的询问,道出她(祥林嫂)对鬼神的信念发生了动摇”。我们认为,这样评价不切合文章中祥林嫂的思想实际,把关于魂灵有无的询问说成动摇,未免提得过高。《祝福》中写道:“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这段话,只能说明祥林嫂在临死前,对魂灵的有无认识不清而在心灵上产生了矛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教学》一九八○年第一期发表的张浩逊同志《怎样看她的红眼圈——对《祝福》一句话的理解》一文,正确肯定了四婶是“虐杀祥林嫂凶手之一”,然而他对“凶手之一”的四婶“眼圈就有些红了”作的解释则是“为祥林嫂讲的‘亡夫丧子’悲渗事件本身震动、伤感”的结果,并指责别人“把鲁四太太眼圈发红说成是虚伪的表示是不符合作品的实际”,而只有他的论点:四婶“为祥林嫂‘亡夫丧子’震动、伤感”才可从作品中找到论据.据他自己说这论据是“祥林嫂与鲁家”无仇,所以祥林嫂的不幸不会“被他们当作喜事庆祝的”.张文论点论据,我很难苟同,故作此文与张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16.
情感和理喻     
《江苏教育》(中学版)开辟了“语文教师谈修养”的专栏,我认为很好,很有必要。平时我接触到的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几乎都与语文教师的修养有关。比如怎样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的问题,就与教师修养的关系很密切。有位教师讲小说《祝福》,为了引导学生从分析“我真傻”一句入手,深刻认识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就提出一个个带启发性的问题:祥林嫂为什么认为自己傻?为什么阿毛被狼吃了,祥林嫂就变傻了?阿毛不被狼吃,她会不会变傻?她的命运会不会好些?使学生认识到,祥林嫂只看到自然界里的狼吃小孩,只知道责怪自  相似文献   

17.
1、突出悲剧美质。以“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为教学主线,真正把《祝福》作为悲剧来教。悲剧,只有悲剧人物的价值表现得越充分,悲剧人物的毁灭给人的痛感才越强烈,欣赏的认识和情感才能在更高层次上获得肯定和再生,悲剧产生的社会意义才更大。悲剧教学的要义就在于把这一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和悲剧人物一起欢欣,一起痛苦,在痛苦中思考,在痛苦中奋发,在痛苦中升华。因此,《祝福》教学的中心就在于揭示祥林嫂的“价值”和“毁灭”的根源。探寻“价值”,经过二个阶段:感悟价值——祥林嫂的健康、能干、勤劳、善良而又坚强。突出其作为一个劳动妇女的价值;深化价值——封建势力对祥林嫂的不公待遇,祥林嫂对不平命运的强烈反抗。探寻“毁灭”,重在突出其“无主名”、“无意识”,似乎没有人存心要害她.要她死,但似乎每个人都在她的“死”上出了一把力。从而使学生深悟其悲剧的悖反性,使祥林嫂悲剧的美质不言而自明、无言而深入学生的内心,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中国文学长廊中著名的悲剧女性形象。地辛酸坎坷的遭遇已家喻户晓。但是,中学教师在教授《祝福》一文时,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学生读到祥林嫂的遭遇时.不仅不为之流泪,有时还觉得可笑。对学生此时的发笑,很多教师都摇头叹息,认为现在的学生情感太冷漠,那么.让人同情的祥林嫂为什么不能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 《祝福》的课堂上,讨论十分热烈。有学生说:“文中的‘我’明白事理,为什么不去启迪祥林嫂并且帮助她,帮她摆脱封建思想,给她支援,也许能使最后的悲剧不会发生。”其他学生也纷纷发表看法,“‘我’和四叔是亲戚,可为何相见谈话却总不投机?”“为什么‘我’刚回来,就想离开?”……  相似文献   

20.
<正>在《祝福》中,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婆婆和大伯可以说是祥林嫂两次不幸的根源,祥林嫂嫁而守寡,婆婆便利用封建礼教授予她的族权,卖掉祥林嫂为自己的儿子娶妻,如果不是婆婆这样做,祥林嫂或许能够凭借自己的力气安稳地生活下去,而最终却被卖改嫁,自己永远背上了不忠的耻辱,受人鄙视、讥讽。在贺家,祥林嫂遭遇夫死子亡的不幸之后,大伯也是利用封建礼教授予的族权,收回房屋,赶走祥林嫂,使嫁而再寡的祥林嫂再次生活无着,落入鲁四老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