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论“古佚小说”之名始自一九二八年海宁陈乃乾氏校印《古佚小说丛刊初集》,所收小说凡三种,为《游仙窟》、《三国志平话》、《照世杯》,皆系久经散佚国外(日本)而在国内早已失传的孤本古代小说。称久经散佚的古书为“逸书”或“佚书”,或加“古”字,称“古逸书”或“古佚书”,如《逸周书》、《古逸丛书》、《佚存丛书》等。“逸”、“佚”两字相通,来源甚古,已不自今  相似文献   

2.
一克孜尔石窟窟内现存与流失国外的降魔题材壁画约有8幅。计76窟2幅,98窟1幅,110窟2幅,175窟1幅,198窟1幅,205窟1幅。以上各窟开凿年代不同,形制也各异。故降魔图的位置、布局、形式呈多样化。兹分别叙述如下: 76窟为方形窟,穹窿顶。该窟壁画在本世纪初几乎被德国“皇家普鲁士吐鲁番探险  相似文献   

3.
巴米羊盆地主崖区有750窟,卡克拉克有100窟,弗拉底有50窟,胶格拉海有30窟,合计佛教石窟有1000左右。依据主室及底顶构造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正方形窟穹窿顶叠涩顶平顶八角形窟穹窿顶叠涩顶十字形顶圆形窟穹窿顶长方形窟平顶纵券形顶龛窟纵券形顶其中最多的是长方形纵券顶窟,次为长方形平顶窟。正方形窟中有穹窿顶、叠涩顶和平顶三种。八角形窟中穹窿顶最多,穹窿顶上有叠涩顶。也有纵券顶。圆形窟中均是  相似文献   

4.
《腊八燃灯分配窟龛名数》中,记述了当时莫高窟崖面上30多个大中型洞窟的名号,其中有20多个是以窟主命名的,这20多个窟名又分如下五类:一是中上层统治者的“官窟”,即以其职衔冠以窟名者,如“大王窟”、“天公主窟”、“司徒窟”、“太保窟”、“张都衙窟”等;二是因当地某寺院集资营建(?)  相似文献   

5.
一、第108窟保存现状莫高窟108窟为五代所建的大型洞窟。窟内有中心佛坛,上有一趺坐佛(五代塑)、二弟子、四天王。该窟在莫高窟窟区中部的下层。窟内地面比现在窟区地面低2米左右。窟内阴暗潮湿。甬道处可见以前沙埋的痕迹,证明以前流沙曾将该窟埋没。60年代加固工程施工时为了开拓上层通道,甬道加长2米左右,在没装门以前阳光不能直接射入窟内。1986年安装铝合金门。窟门下部与甬道顶部相平,空气不太流通。沙埋时窟内湿度大,潮湿空气不易排出,窟内四角处湿度增大,下部地下水及崖体自身水分的侵蚀,壁画全都酥碱。  相似文献   

6.
关于莫高窟第454窟的营建年代和始建窟主,学界历经多年热议,仍难达成一致看法。总体来看,先后有曹延恭夫妇功德窟、曹元深功德窟和曹元德功德窟之说,近些年来,似又回归曹延恭夫妇功德窟之说。文章通过讨论莫高窟第454窟主室南壁东起前三身供养人的排序关系,以及甬道的重层供养人现象等,认为霍熙亮和马德两位先生主张的第454窟为曹元深功德窟的看法更接近实情,即第454窟是节度使曹元深于940—942年间始建,时隔30余年,其子节度使曹延恭与夫人慕容氏又重修此窟。  相似文献   

7.
莫高窟第454窟窟主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关于莫高窟454窟窟主,有三种观点,即分别为曹元德、曹元深、曹延恭。467窟前发掘出的题名残块中的称谓,有可能为张议潮的结衔,因此不一定落自454窟。而454的窟主之一“慕容氏”,则为曹延恭夫人无疑。所谓的“覆盖”说欠妥,因此,454窟窟主为曹延恭夫妇无疑。  相似文献   

8.
《腊八燃灯分配窟龛名数》卷提供了敦煌一些窟名和大中祥符年间的窟龛数,根据这一文卷还可以了解其他一些窟名和年代,现在补述如下: 阴法律分配到的第二层是敦煌早期窟开凿的地段。乐僔开创的一龛已无遗迹可寻。268窟、272窟、275窟是目前大多数人公认的十六国时期的洞窟,但属于西凉或北凉,则意见不完全相同。从窟中仿中原木构的图象,以及造像和张掖、酒泉、高昌等地北凉作品不同来看,似是西凉窟。莫高窟出土有西凉经卷,却不见北凉文书。这也从侧面证实  相似文献   

9.
关于莫高窟外貌变迁,五十年代初,宿白等专家进行勘察,并发表了报告。六十年代配合莫高窟加固工程曾进行考古发掘,在底层洞窟前发现一大批窟前殿堂遗址和遗迹,我们对窟前的变迁有了新的认识。一窟前地面、河床、台地的变迁莫高窟开窟以来,自然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窟前地面升高,河床东移,台地扩大。隋唐以前,洞窟凌空开凿,窟前地面远比现在地面低。根据较为典型而且挖得最深的第53—55窟区段的窟前地层堆积和崖面遗迹来作说明。第53、55窟窟前殿堂遗址均为  相似文献   

10.
赵蓉 《家教指南》2022,(2):67-80
北凉三窟特指莫高窟第268、272、275窟,三个石窟毗邻相依,被学界普遍认为开凿于十六国的北凉时期。北凉三窟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属于统一规划还是渐次开凿,一直未有相关的具体研究。本文尝试利用石窟考古报告数据,分析北凉三窟的空间占位和空间改造现象。同时,将三个石窟中存在的重修重绘纳入考古层位学研究视野,动态把握由这些现象反映出的石窟本体受到干预的时间递进关系,进而对北凉三窟的开凿次第进行综合分析和论述。最后得出结论:北凉三窟目前的面貌是渐次开凿的结果,第268窟前半部最先开凿,其次开凿第275窟及第268窟后半部,再次是第272窟,最后对第268窟进行了扩建,三个窟相继进行开凿、扩建,并很有可能于西凉至北凉统治敦煌时期渐次完成。  相似文献   

11.
韦正 《家教指南》2020,(6):32-38
昙曜五窟的营造分第20窟、第19—16窟前后两个阶段;五窟从西向东依次排列,分别对应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景穆太子、文成帝;具体的营造次序为第20—17—19—18—16窟。这一营造次序既遵循也反映了昙曜五窟的营造理念,其核心内容是以西为上。  相似文献   

12.
云冈石窟的早期洞窟又称昙曜五窟,洞窟形制较为独特,与现阶段所知的大像窟窟型均不同。论文通过对昙曜五窟大像窟平面形状、洞窟内的雕刻风格以及云冈石窟山顶寺庙遗址的分析,同时对比克孜尔石窟、巴米扬大佛的洞窟形制,得出昙曜五窟的洞窟应是受到印度石窟寺的影响的结论。除此之外论文还对传统佛教文化传播的路线以及石窟寺之间的影响问题、昙曜五窟洞窟的性质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学界对莫高窟第285窟,以及山西云冈石窟第7、8、12、30窟,河南龙门石窟古阳洞,甘肃麦积山石窟第133窟,甘肃北石窟寺楼底村第1窟,东千佛洞第2窟,榆林窟第4窟等石窟中出现的兽面形象,大多认定为中国传统纹饰的饕餮纹。本文通过对此形象的对比研究,笔者认为此饕餮纹应为佛教文化中的"天福之面"(Kirtimukha)。  相似文献   

14.
陇南八峰崖石窟的创始年代尚存争议,但经综合分析可以认为,石窟始凿于北魏时期,唐、宋、元、明、清各代继续开凿或重修、重塑、重绘。窟龛、建筑、造像皆因地制宜,地方特色明显。各窟皆为平面纵或横长方形窟,窟顶多不规则。现存14窟,窟内大小造像175身(其中宋、元、明、清142身),第8窟中的“华严三圣”系宋代原塑,明、清重要壁画约18平方米,明、清、民国碑7通(含缀合碑)。  相似文献   

15.
对新发现塔什库尔干河谷大像窟的调查,论述了与此相关的塔什库尔干地区古代佛教文化。通过对玄奘法师的行程分析,论述大像窟在塔什库尔干地区的古代交通道路中的位置。探讨塔什库尔干河谷大像窟在葱岭以东、以西的大像窟影响关系中的位置,通过与龟兹和巴米扬大像窟的比较,分析出来自龟兹大像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敦煌莫高窟第130窟窟前遗址发掘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莫高窟南区南段维修加固工程作准备,一九七九年七至十月底和一九八○年四至六月,我们对第130、146、152窟窟前地面进行了清理发掘。参加这项工作的有马德、潘玉闪、蔡伟堂三同志。通过前后七个月的清理发掘,在第130窟窟前清出上、下两层建筑遗址及主室地面遗迹。现予以介绍。第130窟,位于莫高窟南区南段下层,距莫高窟南端尽头的洞窟约160米。它开凿于开元、天宝年间的盛唐时代,窟内塑造倚坐大佛一尊,高26米,造型庄严雄伟。它即是著名的“南大像”,是莫高窟仅次于第95窟“北大像”的第二大像。此窟后经晚唐、西  相似文献   

17.
敦煌莫高窟现存北朝窟龛中,塔庙窟与平面方形覆斗形天井窟过半。窟内本尊大部分为倚坐如来,包括如来交脚像、菩萨交脚像、二佛并坐像。这些本尊周围配置禅定印结跏趺坐佛、交脚坐佛、思惟菩萨等诸尊,影塑天部环绕供养。有关莫高窟窟内本尊的研究不多。文章从洞窟图像空间构成的角度考察北朝窟内本尊及其周围造像,指出北朝窟内庄严再现《法华经》所描述的佛国世界,其中心不言而喻应为释迦佛。  相似文献   

18.
关于敦煌莫高窟第 4 6 5窟断代 ,目前有吐蕃窟、蒙元窟、西夏窟等三种说法 ,本文介绍和分析在学术界颇有影响的几种观点  相似文献   

19.
须弥山中心柱形、双层礼拜道洞窟是本地形制独特的支提窟,在内地各石窟中仅为孤例,其渊源是由印度支提窟演化而来的,其窟制也最接近于印度支提窟的原型,同时也受到龟兹及河西诸地中心柱窟的影响。这种窟制与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式的中心塔柱窟。这类支提窟的发展演变,是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对研究佛教及佛教文化艺术的传布和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恒 《家教指南》2003,(4):9-17
本文较详细地分析了云冈双窟的5种形制和不同的双窟组合形式,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双窟中心标志”和“双窟左右边标志”的概念,探明了双窟中心标志在双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