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往数学教材中估算内容少、散,又为选学内容,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新课标实施以后,估算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它纵向贯穿于各个年级,横向蕴含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内容的具体教学中。新课标从2001年实施到现在,估算走过了一个什么样的路程呢?我就估算做了一个调查,  相似文献   

2.
民间历史文献是生成于民间、使用于民间和保存于民间的反映民间社会经济活动的原始记录,具有原始性、真实性、稀有性和不可再生性等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民间历史文献不断被发掘、整理和出版,积累了丰富的整理经验,形成了民间历史文献整理的基本原则,即原真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学者与出版社通力合作,开发、整理、出版了一系列民间历史文献资料,促进了学术研究的深化与发展,推动了学术研究范式的转型,拓宽了学术研究的领域,实现了研究方法的突破,为学术研究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把民间历史文献置于已有的史实中解读,并将其与传世文献以及其他文献相印证,将发挥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了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特点,论述了适用于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朗读:这是怎样的一个父亲呢 温馨与酸楚彼此渗透,无奈与达观互为包孕;于忧伤的淡灰色雾霭深处,射出了温暖、希望的光。细腻的笔触、精微的感觉,一切的一切,日常之至但却纯净高贵。时时处处,让你潸然泪下,于疼痛的同时受到启示与抚慰。  相似文献   

5.
课程研究的范式转型反映了其内在文化印痕的分娩。在全球化语境下,我国课程建设出现了本土化意义上的缺失与无序,主要表现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断裂,本族文化与外族文化的冲突上。课程研究为了实现其内在文化由“虚无”向“实体”的转向,着力于从传统文化的渊源中探寻自身内在生长点,以求在民族特色的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由此,肇始于过去,融适于现在,指向于将来的文化本土性建构实至名归。  相似文献   

6.
按照感性与理性的分类标准对色彩进行了重新分析,得出了室内色彩的设计源于感性,发展于理性,而最终完成于感性,肯定了色彩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课程研究的范式转型反映了其内在文化印痕的分娩。在全球化语境下,我国课程建设出现了本土化意义上的缺失与无序,主要表现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断裂,本族文化与外族文化的冲突上。课程研究为了实现其内在文化由“虚无”向“实体”的转向,着力于从传统文化的渊源中探寻自身内在生长点,以求在民族特色的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由此,肇始于过去,融适于现在,指向于将来的文化本土性建构实至名归。  相似文献   

8.
王朔的小说总是以反理性的精神取向解构现实人生、摒弃幸福爱情,抹煞了英雄、爱情与信仰,充满了顽主、小人物与价值的迷失,呈现出浓厚的世俗性与后现代性特征,由之而迥异于经典的叙述话语,迥异于传统的主流文学。  相似文献   

9.
新现实主义小说出现于中国社会转型期,展示了人生存的困境与不幸,提供了孕育悲剧的温床,但新现实主义小说中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的双重缺失,与悲剧超越的背离,阻碍了悲剧的出现。悲剧隐匿于新现实主义小说,客观上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观上则与作家身份的双重变化相通。同时,文中赞美模式的存在也起了相当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朱熹格物学说的倾向和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的格物说是宋明理学话语系统中的重要思想资源,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影响较大。朱熹对于《大学》里发源的格物学说的诠释,倾向于知性的理路,即在知识论的层面上来理解格物学说。然而,作为儒学者,朱熹的哲学归宿又是价值性的,因此,朱熹对于格物的知性解释与其价值优先的根本哲学立场形成了一定的理论紧张,这使得朱熹的格物说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知识与价值的纠缠之中。  相似文献   

11.
作者认为超额剩余价值并非来自于取得它的个别资本内部,而是来自于个别资本外部,来自于生产力特别低的个别资本中的劳动,并从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等方面,论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张文  张艳 《山东教育》2004,(16):30-31
最近有幸聆听了于永正老师在济南师范附属小学执教的两节观摩课,他与四年级一班的同学们一起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于老师的这堂课,不仅使同学们如沐春风,深受教育,也让在座的每位教师印象深刻,备受启发。于老师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作进…步的思考与学习。  相似文献   

13.
五十五度春秋,印证着北京教育学院的光荣历史 北京教育学院诞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事业的艰苦创业之际,复兴于改革开放、尊师重教的时代洪流之中,经历了世纪之交的两次重组与深度融合而发展壮大,在新世纪阔步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笔者携外甥女去逛新华书店,在琳琅满目的故事书中,她挑选了一本图画书坐在那里看,而且越看越着迷。笔者对她的反常行为感到很惊奇,走过去翻开封面一看,原来是一本由美国知名的童书作家米歇尔·努森写的《图书馆狮子》。书中生动活泼的图画,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引起了外甥女极大的阅读兴趣。因为职业的原因,笔者将这本书一连看了多遍,也被深深地感动了:感动于狮子的求知若渴、乐于助人、诚实守信;感动于馆长麦小姐的温和而严厉、威而不猛、亲而不狎:感动于天堂里的温暖与文明:感动于图书馆里的和谐与平等。  相似文献   

15.
周作人的散文创作极其复杂,闲适与驳杂集于一体,渊博与深邃凝于一身,简素与苦涩相得益彰。其中,“说道理”、“讲情趣”是周作人创作的最显著特征之一,他也以此自得。道理和情趣均来自读书和生活。情趣得之于品,道理得之于思。道理与情趣编织出了闲适、高雅、独异的文字。  相似文献   

16.
对名青年教师来说,能与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同台上课无疑是非常幸运的。如果能在课后聆听于老师评课,展开对话与交流,那无疑是青年教师梦寐以求的。而我,居然都幸运地得到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史前文明的发生与发展,具有多元复合的显著特点。早在夏代以前,中国的原始部族文明即经历了星散于全国各地,融聚于黄河中下游流域,然后再辐射于中国各地乃至环太平洋地区的活动轨迹,至西周时已初步奠定了政治统一、民族融合和经济文化之流的文明格局。由于远古史迹的湮没不彰,这一重要的文明时期给人们留下了无数难解的迹团,并导致了“一元发生”论者与“满天星斗”论者的各执一端。事实上,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成长壮大,是一个海纳百川、波澜叠起、从多元不断走向一体化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8.
设计理念 《爷爷变成了幽灵》是低沉的心灵奏鸣曲,安宁、寂静的氛围需沉浸始终。从揣摩老师的秘密问题起,娓娓讲述故事,配以图书幻灯片,让学生猜测与想象,讨论与交流穿插其中,对爷爷的爱与怀念之情氤氲心间。不纠缠于世界上有没有幽灵的科学论证,回到故事本身;不纠缠于字词的品析,回到文本的完整性,创设简洁课堂。  相似文献   

19.
多数组织仍把工业时代的控管模式,应用于知识管理,抑制了部属的真正价值与替能。“找到自己内在声音”与“激励他人寻找内在声音”.正是新知识工作时代追求成功的密码。在新知识时代,领导力不是来自于头衔一排名或是地位,是来自于道德权威;而道德权威来自下愿景,热情,纪律与良知。  相似文献   

20.
去年上半年,我应邀参加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县级品德教研活动,观摩了一堂由一位素质不错的青年男教师执教的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课——《圆明园在哭泣》,在他成功执教之后的一片好评声中,我一直纠结于课堂教学中两个被不少人认为是亮点的细节问题,徘徊于历史与课堂、历史真实与学生现实之间,难以释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