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娇娇 《文教资料》2012,(33):96-98
1980年代中期,被冠以“先锋”头衔并驰骋在“先锋派”写作的先锋小说家北村,在九十年代初期,更确切的说是1992年的淡漠转型.不啻为他个人文学立场,乃至文学界文学思潮风云变幻的一个表征。纵观他的“者说”系列到转型后的代表作《施洗的河》,不难发现,他的文学立场、文学价值观和追求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而贯穿他创作与思索的精神线索无疑是对基督教的皈依。本文将从《施洗的河》中蕴含的宗教情结,发掘作家北村创作思路和文学观念骤然转变的缘由和他对人生意义的探索。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阐释蕴含在作品本身的宗教情结:两个内容层面——宗教主题意蕴和人性人生选择探索:形式层面——叙述人的转换体现作者对神性对人性的启迪与拯救。  相似文献   

2.
作家莫言常常关注饥饿题材,这与莫言的童年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因为他有苦难的经历,所以在莫言心理上形成了一种挥之不去的饥饿情结。这种饥饿情结常常表现在四个方面:描写人物的饥饿生活、描写底层人物的艰难处境、饥饿成为创作源泉、饥饿主题和语言风格的成型。  相似文献   

3.
在莫言的作品中,有很多地方体现着莫言对于乡村的热爱,并且乡村成为了莫言的心灵归宿和精神的家园。因此,本文针对于“乡恋情结”在莫言作品中的诠释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童年经验是莫言创作的重要源泉和动力,是莫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父亲的严格管教,母爱的救赎,极度饥饿与寂寞是莫言童年经验的几个重要元素.莫言的童年经验不仅直接进入到创作中,成为作品原型,还深刻地左右了莫言创作的整体风格和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5.
莫言曾说过:一个作家.往往一生只写一本书,只写一个人。那本书就是作家自己的生活,那个人就是作家自己。莫言被称为“草根作家”。出生在农村。从小学没毕业到成为世界著名作家,莫言走过了一条坎坷艰辛之路。他在获奖感言中觉得“这事儿就像一个童话”;他又曾说:“写小说就是过大年。”莫言一路写来,又是充满着芳香甜蜜的。痛并快乐着的莫言!  相似文献   

6.
“乡恋”是人们形而下的情感经年累月凝固成一种形而上的情结,即对“精神家园”的呼唤,尤其对文化人来说,这几乎是他们灵魂的归宿。本文欲从恋“祖”——通过对祖辈们可歌可泣往事的赞美、恋“吃”——通过对饥饿年代里人们为了“吃”而产生的一系列非正常人行为的披露、恋“俗”——通过对故土民风民俗的回忆这三方面来解读莫言作品中的乡恋情结,力求从对故土的回忆中寻找一种自由自在的生存状态,尽而变为一种超越的力量,以达到振奋民族精神的愿望。  相似文献   

7.
莫言的小说具有一种西方酒神狂欢气质,同时又具有一种出自中国本土的民间品性。两者在莫言的小说创作中共存相生,文章试图发觉中国民间本土艺术经验对莫言创作中狂欢情结的影响,寻找中西文化品格的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8.
花间词和柳词在文学史上都被看作是艳情文学,但二者本质上实有不同。柳永的艳情词注入了对男女私情的个体化的真切体验,带着较为鲜明的平等意识和新爱情观,从而替花间词赎了"好色"之罪,而且柳词直率的情感表现、"骫骳从俗"的创作取向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审美精神走向言情化、世俗化有着潜在的深刻联系。  相似文献   

9.
贾方舟 《留学生》2012,(7):40-41
赵梦歌的画,使我想到我曾经策划过的一个名为“越界”的展览。所谓“越界”是指当下艺术中出现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一些艺术家不再坚守画种的“纯洁性”,而出现的一种越出画种边界的状态,即画种间相借鉴互融合的状况。  相似文献   

10.
在人际关系问题上不要太浪漫主义。人是有趣的,往往在接触一个人时首先看到的都是他或她的优点,这一点颇像是在餐馆里用餐的经验,开始吃头盘或冷碟的时候,印象很好,吃头两个主菜时,也是赞不绝口,愈吃愈趋于冷静,吃完了这顿筵席缺点就都找出来了,于是转喜为怨,转赞美为责备挑剔,转首肯为摇头。  相似文献   

11.
“成人化”情结是叶圣陶童话创作的主要特征,而“成人的教化”与“成人的悲哀”是其作品中反映出的两种具体形态。叶圣陶“成人化”情结的成因主要是传统儒家文化的深层心理积淀、王尔德现实主义童话创作的影响、社会现实的逼拶,以及作者“为人生”的创作观。重新审视叶圣陶童话创作的“成人化”情结,对目前的童话创作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毕淑敏等的"人生笔记"系列是女性作家表达自我生命体验的文字诉求。八位女作家对自我人生经历的重新演绎,为的是抚慰心灵的创伤,同时也流露了相似的自恋情结。她们独特的生命体验孕育并体现着成熟的女性意识和深刻的死亡意识,她们对其生命历程的反复叙述其实是实现自我救赎的特殊方式。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主席的文艺座谈会讲话既展示了文艺发展的新机遇,又对文艺工作寄于厚望,既为文艺发展把脉,更为文艺发展引路。习主席文艺座谈会讲话,高屋建瓴,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文艺工作者应自觉顺应时代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做"爱国情怀、人民情结、责任意识"的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爱国情怀"是"因何而文艺";"人民情结"是"为谁而文艺";"责任意识"是"如何文艺"。文艺工作者要以爱国情怀为基点,以责任意识为途径,以人民情结为归宿,以创作文艺精品、文化经典为己任,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实现文化强国梦。  相似文献   

14.
《蛙》的主人公姑姑以妇科医生的身份经历了中国乡村几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发展史.在强大的国家政策和政治体制下,姑姑的人性被异化和扭曲。她从令人尊敬的“送子娘娘”变成追杀超生妇女的“女魔头”,深感罪孽深重,企图以捏泥娃娃来赎罪,却又不可饶恕地走上了卖假药、非法接生的罪恶之路。《蛙》深刻地批判了现实的残酷与荒诞、人性的变异与扭曲,呼吁人们在充满污秽的现实中保持人性本真的善良和正直。  相似文献   

15.
浓重的家庭情结是陶渊明情感世界的一个重要方面,他孝敬母亲、体谅妻子、关爱孩子、友爱弟妹,体现了诗人热爱亲人、热爱生活的至性深情,也影响着他的诗文创作与风格。  相似文献   

16.
吉普赛女郎与“吉普赛情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时期的三位吉普赛女性形象之所以魅力永驻,是因为她们提供了一种超出都市文明人生活经验的浪漫境界。优美的形体、张扬的个性、自然状态的爱情观与生存意识,使深陷平庸与琐碎生活的都市人麻木的神经受到有力的震撼,满足着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缓释着现代人的“吉普赛情结”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莫言无疑是一个最具狂欢气质的作家.在莫言那里,对民间的建构是狂欢节景观存在的本质根源.莫言的小说无论从表现形式,还是精神内涵上都完全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狂欢体.  相似文献   

18.
头发,常常被赋予特定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具有外貌表象、心理表象、时代表象、爱情表象和性爱表象的特征,所以头发频繁地被作家邀来进行文学创作。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足见文学的这一“头发情结”。  相似文献   

19.
头发,常常被赋予特定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具有外貌表象、心理表象、时代表象、爱情表象和性爱表象的特征,所以头发频繁地被作家邀来进行文学创作。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足见文学的这一"头发情结"。  相似文献   

20.
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张爱玲作品中月亮意象及其象征意义,可见月亮情结对张爱玲创作的意义在于:它是作者家园意识的投影;它是作者超越自我、把握人生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