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子君和安娜     
女性问题是文学创作中一个常写常新的文学母题.子君和安娜·卡列尼娜是其中两个经典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2.
《伤逝》的百年解读认为子君的悲剧是由外在因素(社会或涓生)或者内在因素(子君自身)造成的。但在女性主义视角的观照下,这两者在无形中都为父权制思想所钳制。子君虽吹响了五四女性觉醒的号角,但仍旧无法逃脱男权意识的怪圈。从根本上讲,子君的悲剧是父权制思想的悲剧。  相似文献   

3.
《伤逝》的百年解读认为子君的悲剧是由外在因素(社会或涓生)或者内在因素(子君自身)造成的。但在女性主义视角的观照下,这两种因素实质上又都深受父权制思想的影响。子君虽吹响了五四女性觉醒的号角,最终却无法逃脱男权意识的怪圈。从根本上讲,子君的悲剧是父权制思想的悲剧。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外国文学中两个著名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具体、详尽的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鲁迅小说《伤逝》中子君勇敢走出封建家庭与涓生结合,却按照传统的角色规范,沿着传统的生存价值观和生存方式走下去所带来的悲剧,探讨“五四”时期在“女性解放”表象下存在于两性关系中的由历史造成、遗留、仍在滋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和曹禺笔下的繁漪这两个艺术形象虽然出于两个不同的国度却有着很大的相似性,是她们存在的相同的男权社会和女性自身的缺陷导致了她们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7.
罗苏滨 《文教资料》2008,(36):11-13
本文从女性自我意识的角度对鲁迅的小说<伤逝>进行了分析,并从文本出发,结合时代背景,指出作品主题的现实针对性.本文分析了子君追求爱情的道路本质上是从独立走向依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依附使爱情失去了平等和生命力:强调只有女性得到真正的解放,在思想上独立起来,才能有真正的爱情.  相似文献   

8.
哈代与鲁迅相继塑造了两个叛逆的女性形象--淑·布莱得赫与子君,前后相隔30年,两个女性从叛逆到毁灭有着许多相似.前人对这两个悲剧型的叛逆女性未曾做过比较,本文就这两个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探究造成她们悲剧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9.
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妮娜把爱情当作自己一生苦苦追求的事业,但却以悲剧告终。黛玉、四凤、子君等对爱情如痴如狂,同样难逃厄运。这充分说明人们心中的男权主义价值观根深蒂固,女性的彻底解放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封建文化尤其是封建道德规范对女性的压迫和毒害使女性逐渐丧失了自立、自强的人格,产生强烈的依附心理,进而失去了与社会抗争的独立的人格力量,其对男性的推崇与纵容造成了男性的自私与褊狭,以及子君对个性解放的片面理解与自身的种种缺陷,都是造成子君悲剧的不应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子君与娜拉悲剧形象之比较,探讨了子君与娜拉形象的同和异,从而确定了子君形象是娜拉的影响性再现。  相似文献   

13.
赵红妹 《现代语文》2006,(11):74-75
林黛玉与安娜·卡列尼娜两个名字皆因偶然的机会分别为大家曹雪芹和列夫·托尔斯泰选中作了经典名作的主人公的代号,从此便必然地有了特殊的光辉,二人也成了人们品评不尽、道说不完、承载着太多社会因素与个人魅力、令人惋惜又心痛、惹人慨叹并思考的复杂形象。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二人最终皆为爱情而丧命,让人们为如花美眷的悲惨结局掬一把同情之泪的同时又不禁掩卷遐思:为什么会是这种结果?是谁把她们逼上了绝路?一、外来因素《安娜·卡列尼娜》中的生活画卷展开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书中的政治、历史事件好多都确有其事,可…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新文学创作的开拓者和先驱者,鲁迅在小说、散文、诗歌、散文诗这些领域中都做出了杰出建树.《伤逝》是他唯一一篇爱情小说,写的是子君冲破封建礼教同涓生结合,但又在生活出现危机后分手,最后导致子君的死亡.站在这个为爱情奉献了生命的子君身后,我们应该做一些冷静的思考并从中汲取教益.  相似文献   

15.
《伤逝》是鲁迅唯一一部爱情小说,整个故事以"涓生手记"的形式,从男主人公的视角讲述了这段爱情悲剧,而女主人公(也即这段爱情悲剧中的受害者)子君则成为了一个失语者。本文试图站在子君的立场上重新审视这段感情纠葛,从"五四"时代氛围下的熏陶者、贤惠温柔的合格家庭主妇、无爱人间死灭的魂灵三个方面为善良的子君展开辩护。  相似文献   

16.
17.
《伤逝》中子君的悲剧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本文在对此问题展开探讨的基础上,阐述了鲁迅的爱情婚姻观。这些,对后人无疑具有教育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安娜与繁漪为了爱反抗黑暗的封建家庭,追求自由是相似的。安娜勇敢地逃出了家庭,而繁漪却没有,然而她们都没有逃出爱的牢笼,却把自己葬送在爱的漩涡中,成为了封建贵族社会的牺牲品,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成为当时社会的牺牲品,这对异国姐妹的爱情虽然以悲剧结束,但是这也预示着中外妇女为了追求平等自由的生活,大胆地向封建男权社会挑战的勇气。  相似文献   

19.
托尔斯泰同名小说中的安娜因其经典形象成为某种意义上为追求爱情无视礼法而身陷婚外情女性的代名词,安娜悲剧及安娜现象依然存在,并且成为很多文学影视作品的热门题材,但有些作品因没有严谨的创作态度,不仅不能如托翁的<安娜>一样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反而在社会道德、行为信仰方面产生了错误的舆论导向.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廊桥遗梦>中的弗兰西斯卡寄托着有识之士回归正常的婚姻和完整的家庭的梦想.两位女性追求爱情及最后对爱情的取舍所导致的不同结局,拆射出女性在寻找自我、实现自我价值过程中的困惑与艰难.  相似文献   

20.
记得有一个哲人曾经说过,一个人越是追求不到的东西,其追求的欲望也就愈加强烈。想反,越是强烈追求的东西,也就越追求不到,即是侥幸得到了也会很快失去。安娜的爱情追求及其结果正是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