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据日本国民生活金融公库综合研究所近期公布的《教育费负担实际情况调查》显示,日本从高中到大学毕业,学生人均教育费用达到1045万日元。教育费用占到了家庭年收入的34%。调查表明,日本家庭通过减少和控制外出旅游、在外饮食,利用奖学金制度等来筹集子女教育费用支出的情况很多。调查还表明,从高中进入私立大学理学部直至毕业的教育费为1176.3万日元;这一费用在私立大学文学部为1019万日元;在国立、公立大学为866.7万日元。  相似文献   

2.
数字     
日本调查显示:大学升学率与家庭年收入成正比日本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大学升学率因家庭收入不同而呈现较大差距。家庭年收入超过1000万日元(约合65万元人民币)的大学升学率达61%,而家庭年收入低于400万日元的升学率为34%。  相似文献   

3.
《世界教育信息》2007,(11):90-90
日本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大学升学率因家庭收入不同而呈现较大差距。家庭年收入超过1000万13元(约合65万元人民币)的大学升学率达61%,而家庭年收入低于400万13元的升学率为34%。  相似文献   

4.
本期主要讨论日本、中国的学费和学生资助状况。在日本,学费上涨很快,但是学生资助制度没有及时得到完善。国家财政提供的资助主要通过日本学生资助机构办理。该资助属贷款而不是赠予,学生在毕业后必须偿还。多数私立大学虽设立了具有其特色的奖助贷学金,但获资助学生非常少。即便是日本国立大学的学生,其教育费负担也很重。在中国,公立大学的学费飞速上涨。虽然中国的学生资助类型多样,但是赠予型多用于奖优,助贫主要靠贷款,借贷学生的偿还压力很大。中日两国都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其教育机会均等化政策。  相似文献   

5.
日本青年从上高中到大学毕业花多少钱?日本青年从上高中到大学毕业,每人平均需要的教育费约为980万日元。这是国民金融公库在1994年11月10日公布的问卷调查结果。尤其是给孩子邮寄生活费的家庭,其教育费平均起来达到年收的36%。教育费已成为家庭经济的重...  相似文献   

6.
日本青年从上高中到大学毕业,每人平均需要的教育费约为980万日元。这是国民金融公库在1994年11月10日公布的问卷调查结果。尤其是给孩子邮寄生活费的家庭,其教育费平均起来达到年收入的36%,教育费已成为家庭经济的重负。这次调查以有高中以上的孩子的2107户家庭为对象,在1994年6月开始实施。被调查户中,平均每户有高中以上的孩子1.9人,一年期间平均必要的学习费用(学费、交通费、补习学校的酬金等)占家庭年收入的20.9%,达  相似文献   

7.
曾几何时,考上大学是一件多么光宗耀祖的事情!可为什么现在会有这么多人放弃高考,甚至考上了大学却放弃学业?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有些入是因为想出国留学,有些人是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而将其劝退了,然而,最主要的原因却只有一个:随着阶层固化日益严重,社会流动的通道越来越不顺畅,高等教育已经让很多平民阶层的家庭看不到希望,他们不再相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了.  相似文献   

8.
佐藤  钟启泉 《上海教育》2001,(15):59-61
教育现代化的一个世纪众所周知,日本的儿童曾经是世界上最用功的。世界第一用功的日本儿童为什么沦落为世界第一不用功的儿童呢?我想,解开这个谜的关键在于日本教育的现代化。日本教育的现代化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迎来了高峰。在近代学校制度发端的1872年(明治5年),当初不满10%的义务教育就学率超过了90%,那是在日俄战争之后的1890年前后。进入20世纪以后,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就学率上升。战后的教育民主化带来了初中的义务化,高中和大学、短大的升学率上升。经过高速发展期,到了1980年,高中升学率达94%,大学、短大升学率达37%。在2000年的今天,高中升学率达97%,大学、短大的升学达49%。大学、短大的升学率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迎来第一个高峰之后,近年来,由于高中毕业生就  相似文献   

9.
日本大学的管理及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大学的管理及特点郑礼日本的大学因经费来源渠道不同有公、私立之分。前者又可分为国立大学与公立大学,它们在办学经费由政府负担这点上是共同的,所不同的只是国立由中央政府(文部省)负担,公立由地方政府负担。鉴于此,不同类型的大学在领导体制和决策过程上会有...  相似文献   

10.
面临升学的季节,有孩子的家庭所感头痛的是教育费的上涨。东海银行对东京、名古屋和大阪三千名主妇作了调查,从四岁至十八岁的教育费,亦即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所需的教育费每月平均如下表。私立学校比公立平均高三点六倍。  相似文献   

11.
在日本,高等教育领域的奖学政策是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日本的大学,特别是私立大学的学杂费保持较高水平,已造成一些学生家庭经济负担沉重,因此日本正在调整奖学政策,对大学生和研究生采取不同的奖学政策。另外,社会人入大学本科课程和研究生课程学习,带来了终身学习的费用负担问题,目前日本正在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并采取了一些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刻不容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当的家庭影响和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和大学生活的特定环境,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不断产生,损害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高等学校除了传授科学化知识外,应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予充分的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培养出既有科学化专业知识又有健康心理的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里学生的心理负荷也在加重.在农村中学里,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很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业成绩、人际关系、家长期望和家庭生活状况都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较重的心理负担;来自城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对农村学生的冲击和影响相当大.这些使正处于身心发展时期的农村中学生产生心理矛盾,消沉、颓废、沮丧、偏激和困惑等各种心理矛盾交织在一起,这些矛盾若不能得到及时排解,就会沉积成心理障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4.
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在同兰州市主管教育工作的领导同志座谈时说,重点中学数量虽小,影响大。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从重点中学抓起,这样好抓一些,见效会大。兰州市总共有十七、八所重点中学,教育部门同学校一起下力气工作,使这些学校从片面  相似文献   

15.
东京大学自2007年4月开始,由大学负担包括留学生、研究生在内的所有学生的健康保险。东京大学现有学生2.9万人,每年健康保险大约需要2800万日元。根据实际运营该健康保险业务的日本国际教育支援协会的资料显示,在日本目前有60多所私立大学全额负担学生的保险,而作为国立大学全额负担学生保险的,东京大学是第一所。  相似文献   

16.
最近,日本希望进入初中和高中一贯制的私立学校的考生逐年增多。有人认为,这种六年一贯制私立中学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的大学升学率高,而且,这种学校的学生没有进行升入高中考试的沉重负担,学生非常喜欢。在六年一贯制私立中学学习过的毕业生中,很多人都对母校的教育非常满意,这说明,其优点绝非上述几点能完全概括的。它的优点是充分利用六年一贯制及私立学校的特长而形成的。其成果不仅仅是有利于上大学的升学考试,而且,它还产生了一个与培养21世纪所需人才相称的、丰富多彩的教育人的场所。六年一贯制私立中学正在给日本的中等教育注入新的生命力,它依靠自己取得的业绩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信赖。大学升学率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17.
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错误倾向的影响,普通中学学生的负担是十分沉重的。他们除了学业负担之外,思想负担也是重的。有的学生说,我回家一拿起饭碗,父母就不厌其烦地教训我要好生读书,尤其是提醒我考不取学校的严重后果,致使我一吃饭就心情紧张!其实,家长也有难言之隐!有的家长对我们诉说,他家四个孩子,两个已长到大人般高了,毕业好几年还在家待业,使家庭产生了不少新的矛盾。在这  相似文献   

18.
后进生在班集体中占的比例虽小,但影响甚大。他们不仅给老师带来繁重的工作负担,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而且也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如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管理,会给社会带来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因此,探讨后进生的特点和教育对策,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他们为何不上大学?——显在需求与潜在需求的决定要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6年以后,高中毕业生的大学升学率持续徘徊在50%前后。但是,先行研究并未说明学生们为什么不上大学,尽管他们能够很容易地进入大学。本文将探讨50%升学率背后所潜伏着的经济因素的影响程度。分析显示,选择直接就业的人主要是因为大学的高额学费,而选择升入专门学校的人主要是因为大学的高额学费和入学考试的低录取率。这一结果表明,如果考虑潜在需求的话,高等教育的实际需求要高于升学率所显示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中学教师在工作、家庭、社会的多重因素影响下,普遍感到压力和负担较重,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并引发一系列应激事件。EAP是一种新兴的心理咨询模式和基于心理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促进员工的心理健康,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团队气氛中可以起到显著作用。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将EAP引入中学教师管理领域,不仅能缓解教师压力,激发工作热情,改善教师生活质量,同时可以推进中学教师文化建设,改善学校管理水平,保证升学率,为学校带来客观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