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六世紀末欧洲耶稣會士利瑪竇入華,揭開了中西文化交往的新篇章。說是新篇章,當然意味着在那以前,由基督教表徵的"泰西"文化,與中國文化的交往,已有很長的歷史。 遠的不說。那以前九百五十年,便有景敎入華的記錄。時值號稱"天可汗"的唐太宗在位,他们的胸  相似文献   

2.
阿昌族的语言民俗、信仰民俗、节日民俗、人生礼俗蕴含多民族文化内涵,是阿昌族与其周边其他民族交往交流过程中文化涵化的结果。阿昌族民俗深受傣文化和汉文化的浸润影响,地理环境、政治体制、宗教传播、族际通婚等是阿昌族民俗文化涵化的主要原因。阿昌族本着“和谐共存发展”的理念,对其他兄弟民族的民俗文化加以采借与调适,从而形成了具有融合特征的民俗文化,有利于区域内各民族的文化共存与交融,奠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民俗文化融合逻辑。  相似文献   

3.
王维 《寻根》2008,(3):88-101
中日两国之间的历史交往,可以追溯到很古老的时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对于日本的影响涉及方方面面,且极其深远。  相似文献   

4.
即将到来的21世纪,是世界各国交往更加频繁、联系更加密切的世纪。这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就文化而言,我们无疑要吸取各国的优秀文化,丰富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但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我们也应把中华优秀文化,特别是传统美德推向全世界。中华传统美...  相似文献   

5.
潘少红 《寻根》2008,(3):118-122
中泰两国文化、经贸的交往历史源远流长,中国人很早就在泰国定居,近代以来更有不少人进入泰国谋生。如今,泰国华人人数不少于600万,有中国血统的泰国人就更多了。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与中国均为礼仪之邦,俄汉两个民族都非常注重礼仪文化。近年来,随着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确立,两国人民的交往特别是在文化方面的交往更加频繁,礼仪在交往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愈加凸显。在此背景下,只有充分了解两国在道德标准与价值观、社会关系、社会礼仪、社会习俗冲突等方面的文化背景与根源,熟悉和尊重对方的礼仪习惯,才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避免在交往中产生尴尬和误解,从而保证跨文化交流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7.
<正>自然地理条件是人们从事社会生产生活的自然前提和基础。河西走廊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深刻地影响了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造就了走廊内部自身多元文化共生共融的文化地理空间格局。同时,河西走廊多元文化共生共融不仅仅表现在走廊地貌本身所影响的游牧和农耕文化之间,更是表现在其“廊道”过渡地带的联通方面。伴随着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形成了河西走廊多元文化共生共融的文化风格。  相似文献   

8.
文化传播与汉代画像石刻李宏文化传播是指一种新的意识或文化特征从一群人向其他人及群体的扩散。这实际上是一种选择过程。这种选择是基于旧有社会文化积累的信仰体系和群体需求而作出的。在文化传播中,最为活跃的载体是人。通过战争、人口迁徒、政治交往、工商贸易等渠...  相似文献   

9.
藏彝走廊是一个民族众多、文化多样性十分突出的区域。在这样的区域中,不同民族间的交往、接触呈现了什么样的状况?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文章指出,藏彝走廊中的民族在民族交往中有两个突出特点:一、主观上民族观念淡薄、民族界线模糊;二、文化普遍持包容态度,使各民族在文化上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文章对这些特点进行了描述和分析讨论,认为藏彝走廊多民族交往的这些特点,对于我国多民族国家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具有重要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以及数学建模的思想对高校同学间对师生关系的文化对话进行了案例分析和研究.发现师生关系(C)归根到底是由文化的认同度(W)、师生在交往中消耗的有效能量(E)与师生交往的频率(H)决定的,并表现为乘级关系(C=W×E×H).文化认同是师生关系中的核心,师生之间不应纠缠于个别具体的文化与意义上的差异,而应共同迈向文化认知和感悟本质的追求,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1月12日,大理州文化发展座谈会召开。会议强调,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谱写大理文化繁荣发展新篇章。大理州委书记梁志敏出席会议并讲话,州委副书记、州长杨宁主持会议。梁志敏说,多年来,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手抓",创新发展思路,培育文化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政策保障,壮大人才队伍,文化领域呈现欣欣向荣、蓬勃发展良好态势,一些重点领域、重要工作、重大活动体现大理特色,走在全省前列。梁志敏指出,回首历史,大理创造了文化的  相似文献   

12.
王广瑞  燕晓轩 《中华文化论坛》2023,(3):79-89+189-190
社亲是村落之间结为类似亲戚一样友好关系的民间习俗,是中原地区特殊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遗存于晋冀豫边界地区。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探究社亲文化的本源,审视社亲的类型及其形成过程,阐释中原村落社会的一种民间交往机制,这既是为了对社亲文化的释读去表层化,也是为了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社会现象。追根溯源,社亲的起源可分为感恩型、生计型、玩笑型、祭祀型等类型。作为一种民间习俗,社亲的本源有相似性,其内涵的传承流变存在一个文化再造的过程,同时社亲也是中原地区村与村之间和谐互动的一种生活样态。  相似文献   

13.
《炎帝论》序张岂之我和陕西省宝鸡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交往已有六、七年之久。宝鸡市社联的工作,紧紧围绕学术研究和理论探讨来进行,很好地团结了宝鸡市的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成绩显著。1993年以前,宝鸡市的学人们已开始研究炎帝和姜炎文化,写出了不少论文和专...  相似文献   

14.
正一、古代丝路音乐交往的历史成就肇始于西汉武帝时期的丝绸之路,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以及西域都护府的设立,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商旅、文化的交流之路。在汉唐之际丝路兴盛的千余年间,伴随丝路商旅、宗教、文化的交往,音乐艺术也大放光彩,在乐人、乐器、乐律、乐曲、乐种的交流互鉴中取得了丰硕的历史成就。  相似文献   

15.
“文化”就是你、我、他,众人之间有序的和谐关系之体现,在人与人的相互交往中,在三五好友休闲的片刻,总之,在有人的地方都必须讲文化。一个社会如果做到文化无处不在,这个社会必然是公正、公平、和谐、有序的。在大城市建设各种博物馆、剧院、电影院,这些固然是文化的主要标志,但这些代替不了文化的方方面面,让文化与人们的生活,特别是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更加值得提倡。人与人交往,要通过语言来沟通思想感情。三朋四友相聚议事,总要有人说话。即或是亲戚朋友们相见,总离不开语言的交流。在这中间就有文化问题,这并不是说一定要讨论文化怎样…  相似文献   

16.
「书香」的由来及典故孔祥光书是知识的宝库,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智慧是知识凝结的宝石,文化是智慧发出来的异彩。人们在社会生活交往和交谈中,常常谈到某某人出身“书香之家”,某某人家是“书香门第”,就对其十分羡慕、景仰和钦佩,以至刮目相看。认为这些“书香”...  相似文献   

17.
如何对待于己有怨的人──“报怨以德”的艺术良言人们生活在社会中,总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离不开社会集体形成的各种关系网。整个社会就是人类互相交往的产物。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借助于交往活动,发生人与人之间直接的、间接的关系,构成一定的人群集合体而...  相似文献   

18.
裴伟 《寻根》2005,(4):126-129
波斯即今天的伊朗,中伊交往可追溯到公元前200年,即中国秦王朝和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伊朗人称中国为“Qin”,而中国人一直称伊朗为波斯。到中国汉朝和波斯安息王朝时期,除民间交往之外,政府间的交往也较频繁。由于13世纪蒙古人对整个伊朗和中国的占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印度是山水相连的邻邦,两国人民有文字记载的友好交往和传统友谊可以追逆到2000多年以前。中印两大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好邻居、好朋友;两国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有着悠久的文明。今年,是印度独立扣周年。记者最近采访了印度驻华使馆分管文化的二等秘书卫古玛(VIKRAMK·DORAISWAMI)先生,同他就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进行了交谈。卫古玛先生一口流利的汉语是在香港学的;他热爱中国文化,在大学学习的专业是中国历史;在没来中国以前,他就读了许多介绍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书;他尽可能多地观看前往印度访问演出的中国京剧、杂…  相似文献   

20.
圣诞文化链     
随着中外交往的不断加深,西方人心目中最隆重的节日圣诞节,已日益成为中国人一个聚会交流沟通的日子。然而,虽然节日已在中国流行,但作为一种文化,人们对这个世界性节日的相关习俗及其文化渊源仍然还缺乏系统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