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是画家,会刻图章,画写意花卉。图章初宗浙派,中年后治汉印。他会摆弄各种乐器,弹琵琶,拉胡琴,笙箫管笛,无一不通。他认为乐器中最难的其实是胡琴,看起来简单,只有两根弦,但是变化很多,两手都要有功夫。他拉的是老派胡琴,弓子硬,松香滴得很厚——现在拉胡琴的松香都  相似文献   

2.
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是画家,会刻图章,画写意花卉。图章初宗浙派,中年后治汉印。他会摆弄各种乐器,弹琵琶,拉胡琴,笙箫管笛,无一不通。他认为乐器中最难的其实是胡琴,看起来简单,只有两根弦,但是变化很多,两手都要有功夫。他拉的是老派胡琴,弓子硬,松香  相似文献   

3.
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是画家,会刻图章,画写意花卉。图章初宗浙派,中年后治汉印。他会摆弄各种乐器,弹琵琶,拉胡琴,笙箫管笛,无一不通。他认为乐器中最难的其实是胡琴,看起来简单,只有两根弦,但是变化很多,两手都要有功夫。他拉的是老派胡琴,弓子硬,松香滴得很厚——现在拉胡  相似文献   

4.
正多年父子成兄弟——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是画家,会刻图章,画写意花卉。图章初宗浙派,中年后治汉印。他会摆弄各种乐器,弹琵琶、拉胡琴、笙箫管笛,无一不通。他认为乐器中最难的其实是胡琴,看起来简单,只有两根弦,但是变化很多,两手都要有功夫。他拉的是老派胡琴,弓子硬,松香滴得很厚——现在拉胡琴的松香都只滴了薄薄的一层。他的胡琴音色刚亮。胡琴码子都是他自己刻的,他认为买的不中使。他养蟋蟀,养金铃子。他养过花,他养的一盆  相似文献   

5.
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 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 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是画家,会刻图章,画写意花卉。图章初宗浙派,中年后治汉印。他会摆弄各种乐器,弹琵琶,拉胡琴,笙萧管笛,无一不通。他认为乐器中最难的其实是胡琴,看起来简单,只有两根弦,但是变化很多,两手都要有功夫。他拉的是老派胡琴,弓子硬,松香滴得很厚——现在拉胡琴的松香都只满了薄簿的一层。他的胡琴音色刚亮。胡琴码子都是他自己刻的,他认为买来的不中使。他养蟋蟀,养金铃子。他养过花,他养的一盆素心兰在我母亲病故那年死…  相似文献   

6.
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 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是画家,会刻图章,画写意花卉.图章初宗浙派,中年后治汉印.他会摆弄各种乐器,弹琵琶,拉胡琴,笙箫管笛,无一不通.他认为乐器中最难的其实是胡琴,看起来简单,只有两根弦,但是变化很多,两手都要有功夫.他拉的是老派胡琴,弓子硬,松香滴得很厚--现在拉胡琴的松香都只滴了薄薄的一层.他的胡琴音色刚亮.胡琴码子都是他自己刻的,他认为买来的不中使.他养蟋蟀,养金铃子.他养过花,他养的一盆素心兰在我母亲病故那年死了,从此他就不再养花.我母亲死后,他亲手给她做了几箱子冥衣--我们那里有烧冥衣的风俗.按照母亲生前的喜好,选购了各种花素色纸作衣料,单夹皮棉,四时不缺.他做的皮衣能分得出小麦穗、羊羔、灰鼠、狐肷.  相似文献   

7.
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是画家,会刻图章,画写意花卉。他会摆弄各种乐器,弹琵琶,拉胡琴,笙箫管笛,无一不通。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春天,不到清明,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放风筝的线是胡琴的老弦。老弦结实而轻,这样风筝可笔直地飞上去,没有“肚儿”。他会做各种灯。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了一只纺织娘,栩栩如生。在小西瓜上开小口挖净瓜瓤,在瓜皮…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民族乐器中,胡琴类乐器是一个大乐器家族,在实际应用中为民族乐队编制的基础。皮膜震动的胡琴类乐器以音质柔美、气质内敛为传统民族乐队所看重,但是时间一长,在气候气温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容易使皮质发生变化而产生塌陷、声音变质,而且普遍发音量小、声音穿透力弱。不仅会导致乐队演奏立体和声效果不理想,也很难与管乐和木质发声原理的其他乐器音量相平衡。  相似文献   

9.
也释"胡琴琵琶与羌笛"--兼与胥洪泉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胡琴琵琶与羌笛"一句,历来注家都认为此句包括三种乐器,而胥洪泉同志最近撰文认为唐代"胡琴就是琵琶",该句只有两种乐器,即"琵琶"和"羌笛".本文通过剖析胥文论证过程的自相矛盾,考释唐代"胡琴"一词的真正含义,并联系岑参原诗的具体语境等方法证明"胡琴"不仅是乐器,甚至可能包括几种胡人乐器,从而纠驳了胥文的错误说法.  相似文献   

10.
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是画家,会刻图章,画写意花卉。图章初宗浙派,中年后治汉印。他会摆弄各种乐器,弹琵琶,拉胡  相似文献   

11.
唐代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胡琴琵琶与羌笛”一句,历来注家都认为此句包括三种乐器,而胥洪泉同志最近撰认为唐代“胡琴就是琵琶”,该句只有两种乐器,即“琵琶”和“羌笛”。本通过剖析胥论证过程的自相矛盾,考释唐代“胡琴”一词的真正含义,并联系岑参原诗的具体语境等方法证明“胡琴”不仅是乐器,甚至可能包括几种胡人乐器,从而纠驳了胥的错误说法。  相似文献   

12.
名人如是说     
浔阳江头的琵琶,恐怕不及阿庆的胡琴。因为琵琶是弹弦乐器,胡琴是摩擦弦乐器。摩擦弦乐器接近于肉声,容易动人,钢琴不及小提琴好听,就是为此。  相似文献   

13.
胡琴源流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国数以千计的各族民间乐器中 ,胡琴类拉弦乐器 ,是居于首位的庞大乐器族系 ,历史悠久 ,流传广泛 ,遍及东南亚。对此 ,国内外学者多有论述 ,其源流脉络已基本清楚 ,并已逐渐形成诸多传统权威之说。本文依凭史料 ,指出其中胡琴“在宋为嵇琴”之说的不准确 ;论证了“嵇琴本嵇康所制”和“《元史·礼乐志》中没有记载马头琴这件乐器”之说的讹误 ;文中配以文献绘图说明了由蒙古帝国、元朝开始 ,胡琴在蒙古民族宫廷与民间中 ,已演变为潮兀尔与胡兀尔两种不同形制的拉弦乐器 ;指出明末清初奚琴与潮兀尔·胡琴的不同形制。  相似文献   

14.
父亲今年76岁,是搞炮弹研究和教学的。他性格诙谐、乐观。我看见过父亲在黑板上十分精致的炮弹引信结构图旁,画了一盘冒着热气的烧鸡。父亲会唱一些歌,只不过是《平安夜》《八路军军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他也会奏一些乐器,但充其量也就是能用笛子、二胡勉强奏出他会唱的歌曲的片断而已。父亲特别随和,每当母亲加班不在  相似文献   

15.
顾青梅 《文教资料》2005,(31):147-149
伴随明清戏曲的高度繁荣,中国胡琴的发展达到第一次高潮,无指板的胡琴类拉奏弦鸣乐器,善于用吟、揉、绰、注等手法来表现音乐中音高、力度、音色的变化,能很好地衬托戏曲声腔,在后来的不断实践中,胡琴类乐器占了戏曲类主奏乐器之大半:胡琴发展的第二次高潮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刘天华先生将南胡带入学堂(后称呼为二胡),其优美凄婉的音色、轻便易携的形制深受各阶层人民的喜爱,广泛的群众基础使之在近代一跃成为中国民族乐器之首;当胡琴得到广泛使用之时,它的理论研究相应出现,自五十年代起,胡琴相关的信息陆续通过文字方式叙述、分折和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6.
胡琴是中国少数民族使用的乐器之一,发展至今已有千年历史。胡琴的早期雏形是筑、轧筝、弦鼗和奚琴,吸收了轧筝的棒擦法与弦鼗的播奏法,借鉴了宋代出现的奚琴,在形态制作与演奏方法上经历了竹轧、马尾弓的变化,最终形成了今日的胡琴家族。  相似文献   

17.
音乐艺术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声音的载体——乐器则是立象尽意的最直接现象。中国胡琴的形制及其音色映射着中国古人对待音乐艺术的态度与观念。文章从"制器尚象"器物观影响下的胡琴形制确认、"制器尚象"器物观指导下的胡琴音色追求、"制器尚象"器物观支配下的胡琴音乐表现三个方面入手,对我国三大类型胡琴的形制、材料、音色和艺术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以胡琴为代表的拉弦乐器的产生及发展似乎是一个历史问题,但同时也是一个美学问题。文章拟从审美观念的层面对这一乐器的形成与演进机制进行考察,以窥探一下胡琴历史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19.
二胡,作为胡琴家族中发展最快的乐器,在艺术实践方面却主要还是以独奏为主。胡琴重奏艺术的实践不仅可以提升演奏者的音乐素养,而且还可以拓宽演奏者的就业渠道,这些都是独奏实践所不能给予的。因此,本文主要从提升演奏者的音乐素养和拓宽演奏者的就业渠道为出发点进行阐述,来探析胡琴重奏艺术实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正那是一个冬天,他跟着老师学吹萨克斯。每天早上5点多,父亲喊他起床,两人走到村子边上一望无际的棉花地里,前一晚的白雪覆盖了整片大地。父亲坐在一旁,听他吹着不成调的旋律。在这座作为萨克斯世界工厂的村落里,人们大多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看待这件乐器。但仍有一些人会感到,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喜欢上了萨克斯,它便会陪伴自己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