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Ⅲ.把广告业视为控制手段 贝尼格以三章的篇幅,描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的大批量生产和销售中的控制革命,大众消费中的控制革命,以及广义的控制革命,即数据处理和行政系统中的革新。他把自动控制、通过统计资料进行质控和通过市场反馈进行统计控制等大批量生产领域中的各种现代控制手段,电讯传输技术如电报、传真、电话等,现代广告业,大众传媒,办公自动化硬件设备,电脑技术,等等,都视为服务于控制革命的技术手段。在论述大众消费中的控制革命时,他对现代广告业在物质经济运转过程中所起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引言所谓“媒介大战”是指近两年来国内大众传播媒介竞争蜂起的局势。本文所涉及的主要是公开性的信息流通渠道,即大众传播媒介的报纸、广播、电视,近年来日益火爆的竞争态势对传播业自身以及整个社会的影响和促动。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麦克卢汉理论视角来观察当前的媒介控制现状,讨论媒介“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将随着媒介融合生态的出现而体现新的内涵,新媒体的本质是互动和参与,媒介控制的关键不在事后处理而在于准确预见并做好规划,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将给有效的网络舆论预测提供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纵观媒介环境学派学者的论著,"媒介生态平衡"理念贯穿始终。本文通过对该学派的三位代表人物(伊尼斯、麦克卢汉和波斯曼)相关思想的综述,以梳理出"媒介生态平衡"理念这条理论脉络,并发掘该理念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于新闻报道,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新闻界都有一个共同的传统说法: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需要客观,不能掺入报人的主观意见。对于这一点,报人们都无异议。但同时,新闻界也自始至终有一个意见分歧的问题:判别什么是新闻的标准。有句名言叫“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中外有许多记者、新闻工作者也就此写过不少文章,甚至书与专著。可见,虽然不能编造新闻事实(这是第一准则),但是,各位记者却都有选择新闻的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事实其实只是一个“载体”。记者之所以选择这件事实而不选另一件写成报  相似文献   

6.
关于新闻报道,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新闻界都有一个共同的传统说法: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需要客观,不能掺入报人的主观意见。对于这一点,报人们都无异议。但同时,新闻界也自始至终有一个意见分歧的问题:判别什么是新闻的标准。有句名言叫“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中外有许多记者、新闻工作者也就此写过不少文章,甚至书与专著。可见,虽然不能编造新闻事实(这是第一准则),但是,各位记者却都有选择新闻的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事实其实只是一个“载体”。记者之所以选择这件事实而不选另一件写成报道,是因为这一事实能够“载”着记者想说明的问题、记者认为应该提出的呼吁、记者对社会的思考和认识奔向读者。如果把这些统称为记者想带给读者的“信息”的话,可以说,新闻事实作为载体,它能载的信息量越大,它的“新闻价值”就越高。我自称这一观点为“载体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界定了法官媒介素养概念的内涵,并提出法官媒介素养的本质是其如何调节与化解审判公开和公正之间的冲突。在此基础上,通过“庭审报道第一案”和“谢波德案”,探讨了美国法官媒介素养的历史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8.
我从报上看到的,就是我知道的全部。(威尔·罗杰斯)1998年6月至7月间,全球的亿万双眼睛,通过电视,看到了穿越过时空的世界杯赛现场。世界杯丹麦对南非的这场球赛中,裁判把丹麦的3名球员驱逐出场,另又亮出7张黄牌,这住世界杯历史上是罕见的。丹麦队教练约翰松对此事件不愿多置评论,只是说:“我们都看到场上发生了什么事,这只能证明  相似文献   

9.
评析新闻作品是解剖其形式、内容和传播效果的过程,遵循由表及里的方法,可以从形式分析、价值分析胶果分析三方面入手。形式分析形式分析的对象是新闻作品最外层的表现,也就是其直观的存在方式。不同作品具有不同的表现风格及表达技巧,构成表现层面。受众在接触新闻作品时,最先得到的印象是报道者的语言是否生动、语义是否便于理解、表现方法是否精当等等。评析新闻作品正如评价一座楼房先要分析其形状、颜色一样,也应从分析其形式着手。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传播研究所曾作过一项研究。他们把同一个命题用不同的体裁写成几种风格不同的文…  相似文献   

10.
“媒介偏向”是伊尼斯用来回答“媒介如何影响社会”之问的关键概念,凝结了媒介环境学的世界观、哲学观和媒介观。“偏向论”认为,媒介的力量源于媒介自身的偏向。该理论因而具有媒介存在论的色彩。但是“偏向论”对媒介的理解,体现出实体主义本体论的反生成性和追求静态平衡的特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崛起呼唤“媒介动力学”的提出,媒介不再是社会有机体稳定不变的组成部分,而是非线性的复杂动力系统,充满不可预测性,人与媒介的关系也从可把握的观察对象和难以觉察的背景,转变为不断变化和相互适应的“调试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理论体系的构建出发,认为:传媒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边际成本递增、价值实现方式、生产与消费的非理性、价格机制的扭曲上具有独特性;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方面须将传媒产业被抽象掉的因素和现象重新引入;另一方面,需建立在规范分析关照下的实证分析与实证分析基础上的规范分析的模式.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及其衍生产业经济学之上,其理论框架也在此基础上展开.  相似文献   

12.
试论伊朗“Twitter革命”中社会媒体的政治传播功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试图通过伊朗Twitter革命的个案研究,来观察和分析社会媒体在国家危机中发挥的政治传播功能与效用,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具有先发技术优势的背景下,社会媒体与国际政治力量结合对发展中国家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今年欣逢辛亥革命90周年纪念,日前翻阅旧籍,发现民国元年时事新报馆编印的《革命文牍类编》一部,其中蒐集了辛亥革命时期大量史料,对新闻史的研究颇有参考价值。该书为30多年前一位新  相似文献   

14.
传媒产业的理论视角:控制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岚 《现代传播》2004,(5):77-83
本文在充分讨论媒介的组织特性和媒介资源控制情况的前提下 ,通过说服研究、批判理论模式、使用与满足研究和技术理论等理论框架 ,厘清传媒产业的影响力问题 ;并且运用“完全竞争的市场”概念解释传媒市场的政策法规的制定以及政府在市场宏观调控方面的干预因素 ;接着从系统外部和内部即传媒的市场生存环境和竞争力两方面 ,对作为社会系统的媒介的影响和控制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 ,以期为进一步的传媒企业产业价值链和传媒产业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16.
17.
周凯  李斐 《编辑之友》2017,(7):54-59
社交媒体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方式,也影响着个体的政治参与模式.现有研究较多围绕社交媒体展开论述,而对“政治参与”这一核心概念缺乏细致深入的梳理.文章主张从认知性参与、表达性参与、行动性参与三个向度检视社交媒体与个体政治参与的逻辑关系.这一基于“政治参与”的理论框架不仅有助于全面、准确地理解社交媒体自身特征与不同政治参与行为的关联,而且将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的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困境与符号学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环境学派,是以多伦多两位媒介巨匠英尼斯和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传播理论范式.半个世纪以来,该学派已发展至第三代学人.在简要回顾媒介环境学派核心理论体系发展的基础上,文章指出媒介环境学派面临一些理论创新的深层次问题.通过媒介环境与符号环境的内在关联研究,提出媒介环境学派方法论融合创新的线索之一,是将媒介环境视为一种基于符号结构的“软”环境,以更切适于新媒介环境下人与媒介交互关系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早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互联网站的主页上就打出了“Forget TV”(忘记电视)的口号。又经过了六年的发展,如今的网络媒体现状如何?能与电视等传统媒体一争高下了吗?2002年韩日世界杯足球比赛,为网络媒体提供了一展身手的舞台,也为我们提供了全面了解和分析网络媒体新闻报道业务的机会。笔者试图以实例展示网络媒体在这次世界杯报道中的表现,藉此透视网络媒体新闻报道业务的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媒介恐慌论与媒介恐怖论的兴起、演变及理性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媒介恐慌论和媒介恐怖论源于世界恐怖主义日益膨胀的威胁和媒介世界浓厚的暴力氛围.媒介恐慌论作为一种研究恐怖报道与恐慌心理关系的媒介理论,虽然可以在中国文字诞生时发现它的起源,在魔弹效果论中看到它的发展,但却是随着"9·11"事件的暴发才成为真正的学术话题的.媒介渴望发生大新闻的心理和对突发事件的大规模报道,极易引发社会恐慌,形成"恐慌文化"和非理性的直觉式的反应.鉴于恐怖主义和媒介之间经常具有一种相互提供养分的倾向,恐怖主义已演变为一种弱者反抗强者的非对称的对抗性手段,一种象征性的发言权和传播方式.媒介要确保不被恐怖组织利用,就必须以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为首要考量,坚守社会责任、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自愿遵守面临恐慌或恐怖事件时的报道原则,愿意以相互体认、相互理解的态度与危机处理者合作互动,以向公众提供全面、真实、安全、平衡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