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台湾乡土文学作家中,王祯与黄春明历来被认为是风格极为相近的两位。在题材选择与创作手法方面,他们的确有不少相同之处,诸如同为“弱势群体”的代言人、表现技巧上都惯用讽刺手法等等。尽管他们创作方法不同,但却达到了异曲同工的效果。比较他们在创作上的同与异,有助于更进一步深入理解台湾乡土文学。  相似文献   

2.
刘绍棠小说研究起于五十年代,八十年代前期取得了不少成果,八十年代中期以后重归沉寂。历经几十年的刘绍棠小说研究虽取得一些成就,但有些方面尚未涉及,或虽有涉及而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新时期的乡土小说家队伍里,迟子建以其独特的身形为人瞩目,好以自己对生活朴素的,审美的理解,悲悯而不阴霾的情怀,执地表达着对黑土地的深情,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好笔下的乡土是诗意的乡土,生灵是诗性的生灵,而“幻想”则是好对艺术的理解和言说方式,这使好的乡土小说总有一种凌架于作品中人,物,事件之上的形而上性质。  相似文献   

4.
罗淑是20世纪30年代一位在小说创作方面极有成就的青年女作家.但因其去世过早,长期以来对这位作家及作品缺乏应有的研究和评价.本文将罗淑的小说创作放在当时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从题材选择、人物塑造、艺术风格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文章指出:罗淑的小说创作继承和发扬了五四文学"为人生"的现实主义传统,深刻地反映了她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四川农村的真实面貌,为现代"乡土小说"创作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本文在上述观点的基础上,也对罗淑及其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作了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论台静农的小说创作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静农以爱情小说的创作走上坛,而真正确立了他在现代小说史上地位的是乡土小说的创作。他的乡土小说描写了古老乡镇的风俗人情画面,展现了乡村百姓的悲剧命运,揭示了老中国儿女灵魂的愚昧与麻木,批判了国民劣根性。后期的小说创作重在青年知识分子革命形象的塑造上,属于早期革命学的范畴。他走了一条从爱情小说到乡土小说,到革命小说,再从革命小说回归到乡土小说的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6.
屯堡乡土小说主要以屯堡文化为背景,通过对屯堡人的生产生活、社会交往、人情风俗的描写,反映他们的文化观念、心理情感以及集体性格。屯堡乡土小说创作展示了屯堡文化的自觉、屯堡民俗文化"常"与"变"以及屯堡乡村文化精英之间的博弈。  相似文献   

7.
屯堡乡土小说主要以屯堡文化为背景,通过对屯堡人的生产生活、社会交往、人情风俗的描写,反映他们的文化观念、心理情感以及集体性格。屯堡乡土小说创作展示了屯堡文化的自觉、屯堡民俗文化"常"与"变"以及屯堡乡村文化精英之间的博弈。  相似文献   

8.
周立波的乡土小说采取寓政治风云于民俗风情的艺术表现方法,充分真实地、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主题、农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精神风貌和这一历史进程中存在的失误。他的小说是那个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形象历史。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以来,乡土小说的诸多创作主题此消彼长,又相互杂糅,相互渗透,在个别文本中不同的创作主题甚至相互依存,使得乡土小说呈现更加扑朔迷离的姿态。而作为社会最敏感的文化神经的乡土小说,其基本创作主题还是清晰可辨的,其中以理性的批判、自我意识觉醒的书写、现代农村探索精神的谱写、乡土家园的回归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宜宾学院学报》2015,(11):95-100
王鲁彦1923-1935年的乡土小说创作在左翼之前和之后有明显的转向:左翼转向之前,小说着重揭露农民的封建思想,批判乡民的国民劣根性,表现了商业资本冲击下扭曲的人伦关系;左翼转向之后,则主要表现出农民革命意识的萌芽和喷薄而出。革命话语的流行、现实形势的需要以及"为人生"的思想是王鲁彦左翼转向的主要原因。王鲁彦乡土小说对中国农民革命和乡土叙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文学价值,这样的变化表现出他作为知识分子具有的忧患意识和深切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1.
周作人在20年代关于“抒情诗的小说”和“乡土小说”写作的理论倡导着重于三点:强调乡土色彩;乡土文学是形成作家个性的一个基本要素;乡土文学是进入世界文学的一个必备条件。在废名早期的小说中有乡土写实性很强的作品,其中承载了他对乡村世界批判性的现实观照,到中后期他完全行走在他的老师周作人枣生所预设的途程中,他的田园诗化小说,显示了我国现代小说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多样化风格。  相似文献   

12.
马原小说表现为四个方面的特点:不确定性、非连续性和随意性、非原则性、主体的失落。这些特点反映出马原的小说创作深受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先锋派其他作家和马原一样,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后现代主义消解终极价值和意义的理论观点。后现代主义是西方后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它的虚无和颓废的灵光在中国当代文坛留下了一道浅浅的印痕  相似文献   

13.
戴厚英的乡土小说,尤其是《流泪的淮河》中的第一部《往事难忘》与第二部《风水轮流》对淮河都有大量而又独特的描写。这种现象的产生,与戴厚英成长的文化和历史环境密切相关,体现了戴厚英乡土小说创作中艺术探索和美学追求。通过梳理淮河与戴厚英乡土小说创作的关系,可以开掘戴厚英乡土小说创作中淮河文化的审美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进入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领域里,马金莲无疑是一位正在蓬勃向上的小说创作者,她的小说常常以一个回族女性的审美眼光审视着自己熟悉的土地,以朴实的文字讲述着乡土的故事,在个体经验的表达与乡土叙事中传递出一缕缕温情。本文以她的小说创作为研究对象,着力探究其对于当下中国乡土的叙述,以及在这种叙述中所传递出的乡土社会的现代嬗变和作家本人创作所处于的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15.
韩蜜蜜 《文教资料》2012,(34):82-84
阎连科是位个性十分鲜明的河南作家,自八十年代开始创作,他便执著地在"耙耧山脉"这片土地上耕耘。他在近三十年的写作生涯中,为读者奉献了多部直击灵魂深处的优秀作品,其小说寓言化创作倾向十分明显,显示了较高的思想艺术价值。因此本文试从寓言化创作的角度分析阎连科的乡土小说,希望能通过分析其乡土小说中寓言化创作的表现,为人们更好的走进阎连科的乡土世界提供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6.
谢肇淛的小说理论主要存在于<五杂组>和为几部小说所写的序跋里,其中不乏精辟之论.最重要的当数关于小说创作的艺术虚构问题和有关<金瓶梅>一书的资料与评估.至于其小说创作,目前已知的仅有文言短篇集<麈馀>四卷,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作者理论主张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谢肇淛的小说理论主要存在于《五杂组》和为几部小说所写的序跋里,其中不乏精辟之论。最重要的当数关于小说创作的艺术虚构问题和有关《金瓶梅》一书的资料与评估。至于其小说创作,目前已知的仅有文言短篇集《麈馀》四卷,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作者理论主张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潘灵的乡土小说创作呈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市信访局长》和《泥太阳》主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切入,对乡村发展的生态污染,乡村社会的恶疾,乡村经济的产业转变等社会发展问题进行剖析,而《一个人和村庄》、《幽灵诉》、《偷声音的老人们》则更关注被社会发展所碾压的个人的精神困顿,如孤独感、归宿感、飘零感等,论文从叙事立场、作品立意、审美特色三个方面对潘灵乡土小说的创作转向进行梳理和探析。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风格独异的作家,他一直以“乡下人”自居。沈从文以湖南湘西乡野文化与人性个性叙写而闻名于世,同时,也创作了许多都市题材作品。沈从文的都市小说和乡土小说在文学史上都有它的价值和意义,把沈从文的小说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乡土小说和海派小说进行比较是有价值的。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沈从文城市题材小说审美视角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20.
二十年代的乡土小说的创作核心就是“五四”反封建的思想,其强大而沉实的创作力就是潜藏在作家灵魂深处的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经过近十年的“咀嚼”和“扩大”,到三十年代就演变成为一股强大的革命力量,文艺此时也充分显示出了革命性和行动力.所以,二十年代乡土小说是从思想到行动的过渡,没有这种深沉的“挑战”式的悲剧意识,就没有文学后来者的越来越敏锐,越来越稳健;没有这种积极的“应战”式的悲剧意识也就没有中国文学的进一步的觉醒、改变,以及三十年代以后的革命文学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