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们注意到,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智力低于正常儿童时,常常有两种极端的态度:一种是溺爱,认为孩子已经是弱智了,心里觉得有愧于孩子,便千方百计“补偿”孩子,对孩子生活上的需求百依百顺,却很少花时间、花精力去教育培养孩子;另一种是厌烦,弱智儿童较正常儿童行为怪异,常有“胡作非为”之举,有些孩子还时常将大小便弄在身上,给家长带来了许多麻烦,对此家长往往缺乏耐心,有的甚至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显而易见,家长的这两种态度和手段,对弱智儿童的发展都会带来不良影响。 为了端正家长对弱智儿童的态度,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早期干预方法,我园积极实施送教入户,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在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情:孩子正在兴致勃勃地玩玩具,而家长却出于某种原因把玩具拿走了。这时.有的孩子不吭声了,而有的孩子却哭闹不停。许多家长都喜欢前一类孩子,认为这类孩子“乖”、“听话”,是好孩子;而后一种孩子却太“犟”,不听话.因此.常常遭到家长的斥责和批评.  相似文献   

3.
刘颖 《教师》2008,(13):45-46
在当代中国,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人们对艺术生活的渴求,在许多儿童中也掀起了“钢琴热”,为了培养孩子成才,许多家长不惜重金购买钢琴,想尽办法聘请钢琴教师,不辞辛苦、风雨无阻地带孩子上课。钢琴教学是一项十分专业的学问,尤其是儿童钢琴教学更有其特殊性,儿童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表现,家长在儿童学琴过程中的督导必须根据孩子的自身特征注重孩子的兴趣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在钢琴学习中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4.
《上集》儿童如何学会说话? 教学感言: 为了跟上国际化趋势,许多家长很早就送孩子到各种英语学习机构学英文。“哪一个学校可以让我的孩子学好英文?”是许多家长经常会问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家庭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孩子正在兴致勃勃地玩一件什么东西,这时家长出于某种原因把那件东西拿走了,有的孩子哭闹几声就作罢了;而有的孩子却哭闹不止,大有不把东西拿回来誓不罢休的劲头。许多家长都喜欢前一种表现的孩子,认为这样的孩子“乖”“听话”,是好孩子;而觉得后一种孩子太“犟”“不听话”,是不懂事的孩子。其实,从儿童心理学研究成果来看,通常所谓“犟”孩子的自我意识强,好胜心强,并具有一定程度的韧性。如果家长善于观察与利用孩子身上所蕴藏的“闪光点”,适时地加以诱发  相似文献   

6.
常艳春 《家教指南》2006,(12):11-14
近几年,有关“超常儿童”的教育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最近.还有许多读者朋友给本刊来信、来电咨询:什么样的孩子是“超常儿童”?如何通过教育手段把普通儿童变成“超常儿童”?如果“超常儿童”得不到相应的教育.还能否保持其超常的优势?……为了帮助广大家长朋友答疑解难、走出困惑,我们将大家咨询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归类,并特意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施建农教授为诸位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7.
儿童意外伤害最常发生在家庭及家庭周围的场所。在减少或避免儿童意外伤害中,家长承担最重要的责任,要减少或避免儿童意外伤害,家长要认真做到如下几点: (1)树立“安全第一”意识。家庭是儿童成长和生活最重要的地方,尤其是儿童入学以前。有许多家长认为家庭是最安全的地方,还会有什么危险?有这种思想的家长常常疏忽大意,然而就在其麻痹大意的时候,孩子却发生了意外事故。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地成长,但要实现这一愿望,首先  相似文献   

8.
当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家长的美术观,以成人画的标准来界定孩子的画。以“像不像”、“颜色合理不合理~构图饱满不饱满”来给孩子的画定位。造成许多美术培训学校和老师为了迎合家长要求“看得见”的心理。实施“模式化”教学.要求孩子用一样的形状.一样的线条.一样的颜色去完成同一幅作品。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引起我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正>开展英才教育,首要的是识别出英才教育的对象即英才儿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神童”,否则英才教育无从谈起。许多国家在识别英才儿童时,非常重视家长和任课教师的推荐,将家长和教师列为首要的推荐人。在我国,不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认为自家孩子都是天才,都是神童,其实未必;有的家长甚至还试图通过校外机构的培训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神童,目的是为了进入“神童班”,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对于孩子是有害的。研究表明,英才儿童在不同经济社会背景家庭的分布是均匀的,  相似文献   

10.
目前家长们都非常重视儿童成才问题,一些家长真可谓是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为了能让孩子到一所好一点的学校里就读,不惜花费“重金”;为了让孩子能在琴、棋、书、画等方面有一技之长,更是全力以赴地加入到陪读、陪练的队伍之中。然而,在大人孩子忙忙碌碌之中,许多做家...  相似文献   

11.
徐燕 《考试周刊》2009,(13):225-225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集体生活是儿童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儿童的正常发展的必要。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身只是个悲剧。”幼儿期是人生的起始阶段,是幼儿离开父母在集体中独立生活的开始。由于我国计划生育的实施,独生子女已趋向于普遍化,家长对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视,这使孩子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许多家长却忽视了对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孩子团队意识的培养,致使许多孩子变得目中无人、骄傲自满、以自我为中心、不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2.
雷敬 《家教指南》2003,(4):59-60
对孩子有针对性地实施“课外教育”,其重要性、必要性不言自明。许多成才者在回忆其成长历程时都不无感慨:是严谨而规范的“课内教育”为他们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是丰富而有趣且适合自己的“课外教育”促成了日后事业的成功!然而,生活中常听到许多家长抱怨:“我的孩子没啥特长,就知道玩。”感觉“课外教育”无从抓起;或者,孩子十分迷恋某项课外活动,家长却不知如何帮忙。看来,在对孩子实施“课外教育”之前,家长应首先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修养,至少应知晓自己该干点儿啥。———善于“发现”孩子真正的兴趣与爱好往往是通…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中国,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人们对艺术生活的渴求,在许多儿童中也掀起了钢琴热,为了培养孩子成才,许多家长不惜重金购买钢琴,想尽办法聘请钢琴教师,不辞辛苦、风雨无阻地带孩子上课。钢琴教学是一项十分专业的学问,尤其是儿童钢琴教学更有其特殊性,儿童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表现,家长在儿童学琴过程中的督导必须根据孩子的自身特征注重孩子的兴趣培养。  相似文献   

14.
一、三点半放学后孩子去哪儿 当前,为了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很多城市的小学一般是下午3点半放学,而家长却要到下午5点半以后才能下班,由此使得许多家长不得不面对学生看护上的“空档期”。下午三点半放学原本是为了“解放”孩子,但相关“配套”跟不上,反而形成了一个让不少人焦虑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5.
据统计,在我国中小学生中,3%-5%的儿童患有“多动症”。家长认为他们不听话,常常训斥、打骂;老师、同学歧视,甚至有的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千方百计地让这样的孩子转学或退学。“多动症”儿童比一般孩子更需要关怀。只有全面了解这一疾病,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采取教育、心理矫正以及药物治疗等综合方法,才能使这些孩子健康成长。相信下面3篇文章会帮助读者做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日前,东北某地3位小学生因不满家长强制让他们进入一暑期辅导补习班而一起出走。这种剥夺儿童“玩”的权利的现象在全国各地确是普遍存在。玩,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但是,我们有许多儿童家长在对待儿童“玩”的问题上存在种种不良倾向。有的是限制型,不准儿童玩。由手“应试教育”经久不衰,许多家长片面强调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忽视孩子综合技能的培养,不懂得儿童玩的重要性,因此不给儿童自由的时间与空间,  相似文献   

17.
许多家长都为孩子不完成作业或作业质量不高以及不良的作业习惯而忧虑,虽然采取了诸如“陪做”,“请家庭教师”等措施,但总是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孩子存在作业心理障碍。根据调查分析表明,孩子主要存在以下作业心理障碍: 1.恐惧心理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怕孩子成绩落伍,为了强化巩固所学知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家长不惜重金,对孩子进行钢琴音乐教育的投资。近年来兴起的“钢琴热”持久不衰,学习钢琴的儿童也越来越多,但很多孩子却因种种原因没学多久便半途而废了,既浪费了财力,也浪费了时间和精力。针对这些情况,本人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方法及体会,仅供大家参考。一、选择合适的年龄开始学琴现在许多家长让孩子学习钢琴更多的是为了丰富孩子的生活,开阔孩子的视野,陶冶孩子的情操,同时开发孩子的智力,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带来极大的乐趣。有些家长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就让他们学钢琴,认为…  相似文献   

19.
《家庭与家教》2002,(9):18-19
教育领域高额收费给许多家庭增添了沉重的负担。但也有很多家长,迫于竞争的压力,为了孩子能上一个好学校,不惜“争”着“抢”着送上各种“赞助费”。那些花钱买“校”的家长,对当初的选择是怎么看的? 家长一:花费昂贵却失望  相似文献   

20.
“早学多学”并不是一条适宜每个孩子的捷径 萧:许多中国家长都有一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都沿用了让孩子“早学多学”的家教传统。您是旅美教育专家。根据您的经验和教育新理念,您赞同国内家长的“早学多学”的传统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