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从非正式知识转移的特征出发,归纳了非正式知识转移的三个研究议题,梳理了三种基本研究视角,为国内本问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社会资本对产学研合作知识转移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是跨组织边界的创新活动,知识转移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产学研合作实际,研究了产学研合作组织中社会资本的构成及其内涵,分析了社会资本各维度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针对产学研合作跨组织边界的特点,引入界面管理作为中介变量,构建了产学研合作中社会资本、界面协调与知识转移绩效的结构方程概念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均对产学研合作知识转移绩效具有明显正向影响,界面协调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外派技术人员是企业间知识转移的重要载体,也是企业从外部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基于个体社会资本的角度,结合外派技术人员的工作特征与社会网络特征,探讨外派技术人员的社会资本及其对企业间知识转移的影响机制,指出外派技术人员的社会资本三维度(结构、关系和认知)分别对企业间知识迁移的方向、载体和内容的影响,为下一步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并为企业在外派技术人员管理、推动企业间知识转移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4.
个体知识分享行为的产生,取决于个体是否有分享知识的意愿或动机.计划行为理论对影响个体意愿产生的因素进行了详尽的阐释.组织社会资本的不同维度,通过影响个体知识分享的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影响知识分享意愿及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组织内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ITKT)是组织内隐性知识转移的主要方式,直接关系到组织核心竞争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本文依据知识特性和转移具体方式两个维度,将知识转移划分为正式显性知识转移、非正式显性知识转移、正式隐性知识转移和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4种类型,比较了它们的特征。分别从个体间、个体与团队间、个体与组织间、团队间、团队与组织间5个视角,分真隐性知识和伪隐性知识两种情况,考察了组织内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的过程机理,建立了过程模型,提出了组织内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的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6.
联盟网络社会资本对知识转移影响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考察了联盟网络企业中的社会资本关系维度,分析了企业间社会资本关系与知识转移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路径,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200家联盟网络企业知识转移状况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所获有效数据验证它们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企业间社会资本关系与知识转移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通过知识转移机会、动机、能力的中介效应影响知识转移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阐述社会网络与知识转移的相关理论,分析社会网络对个体之间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互惠动机的个体间隐性知识转移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个体间隐性知识转移是隐性知识转移、知识转移与知识管理的主体内容。隐性知识的非编码性、垄断性和知识主体的诚信缺失性决定了个体间的隐性知识转移契约存在软性约束,从而引致知识转移困境的存在,而传统的激励机制不是解决这一困境的最佳方式。互惠性偏好正逐渐成为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并对传统的“经济人”假设提出了挑战。隐性知识转移模型与委托-代理模型具有天然的拟合性,通过互惠性假设的植入,可以对基于知识转移的传统委托-代理模型实施优化性改造。知识转入方可以充分利用知识转出方非理性的互惠性偏好来获取更高的知识转移价值,从而实现个体间隐性知识转移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吴小霞  周建 《未来与发展》2006,27(11):40-43
一、引言企业经营活动随着经济形态的变化而变化,企业间相互依赖的网络化程度加大,网络组织成为理论和实业界关注的焦点。资源知识化使知识日益成为社会经济活动中越来越重要的资源。在网络组织的研究领域中,企业的社会背景对企业行为和绩效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很  相似文献   

10.
驱动员工知识转移的组织社会资本功能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柯江林  石金涛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2):144-146,149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组织竞争优势来源的视角,正逐渐从静态的人力资本转向动态的知识转移。但经济机制会导致员工知识转移激励扭曲问题,而应将它界定为组织公民行为,并运用社会机制来治理。知识转移除了需要意愿外还应包括机会与能力,基于此,从组织社会资本三个维度的七个构面探讨了其对员工知识转移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知识型团队有效知识转移的社会资本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知识型团队是组织进行知识创造的理想场所或者“Ba”,在开放系统下团队内外部的知识转移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知识创造结果.根据团队运行需要,本文认为“内部偏重于隐性知识转移而外部加强显性知识转移”是一个合理的安排,而与此相应的社会资本结构优化设计是:团队内部社会资本应具有强连结、紧密型网络、一般信任和共同的结构性知识等特征,而外部社会资本则应表现为弱连结、松散型网络、特殊信任和共同的组件性知识,前者有利于成员之间进行隐性知识的深度转移,而后者则有利于成员从外部主体进行显性知识的广度转移.  相似文献   

12.
企业的社会资本与隐性知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隐性知识对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已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企业界的普遍关注。在此,从经济社会学的角度,利用社会资本理论来阐述隐性知识的生产和有效转移是建立在非正式网络的基础之上,而非正式网络的建立有赖于企业良好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3.
知识转移的发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结合实地调查,论文从社会关系角度总结出知识转移的6个影响因素,分别为社会关系质量、社会联系强度、知识的粘性、知识发送方的动机和表达能力、知识接受方的吸收能力以及知识转移的网络媒介.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高技术产业集群中社会资本对知识溢出的影响机理。数据来自长春市软件产业集群中102家软件企业的调研问卷。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集群外部社会资本及内部关系资本与显性知识溢出正相关,内部结构资本与显性知识溢出负相关,内部结构资本、关系资本与隐性知识溢出正相关,内部结构资本、关系资本与认知资本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王斌 《情报科学》2012,(1):90-94
从知识网络理论、知识转移理论和创新绩效理论的研究视角,构建了基于知识网络伙伴关系与知识转移机制的企业创新绩效模型。运用结构方程和逐步回归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知识转移过程机制在伙伴关系与创新绩效之间有中介作用。同时,在网络界面治理的干涉作用下,网络伙伴关系与知识转移机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知识型企业核心员工离职时携带关键知识在组织间的同向迁移日益受到关注。基于社会资本视角对员工离职引发的知识由新雇主向原雇主反向迁移现象进行研究,是对目前关于核心员工离职引发关键知识迁移研究富有新意的拓展。认为作为社会资源载体的员工离职时,其社会网络嵌入方式发生变化,进而带来组织间联结的变化,并可能促使新,老雇主间结构洞的跨越及两者间关系网络的强化。对于员工离职引发的知识反向流动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为企业优化核心员工离职过程中的知识管理机制,挖掘员工流动过程中的积极效应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