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毅同志:你叫我改诗,我不能改。因我对五言律,从来没有学习过,也没有发表过一首五言律。你的大作,大气磅礴。只是在字面上(形式上)感觉于律诗稍有未合。因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我看你于此道,同我一样,还未入门。我偶尔写过几首七律,没有一首是我自己满意  相似文献   

2.
陈毅同志: 你叫我改诗,我不能改。因我对五言律,从来没有学习过,也没有发表过一首五言律。你的大作,大气磅礴。只是在字面上(形式上)感觉于律诗稍有未合。因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我看你于此道,同我一样,还未入门。我偶尔写过几首七律,没有一首是我自己满意的。如同你会写自由诗一样,我则对于长短句的词学稍懂一点。剑英善七律,董老善五律,你要学律诗,可向他们请教。  相似文献   

3.
你叫我改诗,我不能改。因我对五言律,从来没有学习过,也没有发表过一首五言律。你的大作,大气磅礴。只是在字面上(形式上)感觉于律诗稍有未合。因  相似文献   

4.
我的第一首诗李成岁我的第一首诗,写于1962年的冬天,发表于次年的《山东文学》第3期上,题目叫做《“小燕子”──给一位乡村话务员》。说它是第一首,当然不是说在此之前我不曾写过诗,其实写过很多,只是未曾正式发表过而已。我那时也像许许多多的“文学青年”(...  相似文献   

5.
1957年1月,毛泽东诗词18首公开发表。李淑一想起毛泽东曾填过一首《虞美人》词赠杨开慧。但只记得开头两句了。于是写信给毛泽东索取那首词的全文,同时把她1933年得知柳直荀牺牲后填的一首《菩萨蛮》词寄给毛泽东。1957年5月11日,毛泽东给李淑一写了回信。信中说:“大作读毕,感慨系之。开慧所述那一首不好,不要写了罢。有《游仙》一首为赠,(即后来题为《蝶恋花·答李淑一》的词)这首词1958年元旦首先在《湖南师院》特刊上发表,随后,《文汇报》、《人民日报》等全国各地报刊相继转载。《蝶恋花·答李淑一》1957年的手迹为“我失骄场”,而1962…  相似文献   

6.
《隆中对》开篇就记述道:“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教材于此作注说:“《梁父吟》,古歌曲名。传说诸葛亮曾经写过一首《梁父吟》歌词。”诸葛亮为什么“好为《梁父吟》”?传说他写过《梁父吟》歌词,又是什么内容?  相似文献   

7.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是李白写的一首景丽情浓,触景抒怀的五言律诗。黄锡珪《李太白年谱》说此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八月;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李白诗选注》说天宝十二年秋作。虽说法不一,但都肯定是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时的作品。天宝元年,“李白名播海内,玄宗于便殿召  相似文献   

8.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11月17日,发表在当年12月10日桂林《十月文萃》旬刊上。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蹂躏中华大地的严酷形势下,诗人写下了这首抒情诗,用“土地”这一意象象征祖国,表达了对祖国无限热爱的深情。  相似文献   

9.
据刘又辛在《西南师范学院学报》1979年第3期上发表的《六十年来现代汉语书面语言的发展》一文说:五四时期,《新青年》六卷登了安徒生《卖火柴的女孩》的译文,文中把“她”字写做“他女”。我们看了觉得奇怪,为什么要写得这么啰嗦?其实并不奇怪,因为那时还没有表示第三人称女性的“她”,所以就  相似文献   

10.
白求恩是加拿大一位著名的外科医生。他因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而献身,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一文使他成为中国几代人都极为熟悉的人物。然而,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位医学博士还喜爱文艺创作,甚至到中国后还抽暇写过有关中国的小说。1940年5月,香港《大路》杂志复刊号上,刊出一篇署名诺尔曼·白求恩的文章《中国肥田里的秽草》。这篇小说,发表于美国《进步周刊》,是该刊第一次发表关于中国抗战的文艺作品。小说写河北平原保定城外的乡村,一位平生劳作的老头儿,他的一生“好像就是和他的敌人——秽草作永无止境的斗争”。眼下,日本人占领了城市…  相似文献   

11.
1957年毛泽东的《菩萨蛮·黄鹤楼》在《诗刊》创刊号发表,当时,“把酒酹滔滔”为“把酒酎滔滔”,一位读者怀疑“酎”是“酹”的笔误,随即写信给当时《诗刊》主编臧克家。回信说:“毛主席的诗,我们不敢妄加修正。”这位读者又写信给郭沫若,郭老回信说:“这首词的发表,毛主席  相似文献   

12.
初中第六册     
沁园春·雪毛泽东同志《沁园春·雪》写于一九三六年二月,发表于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十四日重庆的《新民晚报》第二版副刊“西方夜谭”上。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我国解放以前公开发表的一首词.当时,这首词的发表,受到解放区和国统区文艺、知识界的高度重视和欢迎.特别是在重庆,引起了很大轰动,有十多种报刊发表了对该词的步韵唱和之作.补充注释:沁园春:词牌名,沁园是东汉是帝的女儿沁水  相似文献   

13.
我国历史上有两位伟大教育家,一位是孔子,一位是陶行知。毛泽东称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说他是“一位毫无保留地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江泽民同志也称他是“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典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社会学思想体系的内涵。他的《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我之学校观》、《中华民族之出路与中国教育之出路》、《创造是中国教育之完成》等是他生活教育理论的代表作。他从1927年起先后发动四个教育运动——土地革命时期的乡村教育和普及教育运动;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时教育运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民主教育运动。这些运动是他的生活教育思想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故乡》最早发表于1921年5月的《新青年》上,1923年鲁迅将它收在第一部小说集《呐喊》中,并且在小说集的前面写了一篇序言。在序言中,他说自己做小说是“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勇士,使他不惮于前驱”。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里说:“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从这些文字中我们都可以看出他写小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对外部世界所知甚多。他不间断地读书。本世纪中期没有其他一位世界领导人——甚至戴高乐都不例外——像毛泽东那样读那么多书,写过那么多东西。” (《毛泽东的后半生》,美国罗斯·特里尔著 )应当说,罗斯·特里尔所表述的“他不间断地读书”是非常符合毛泽东“活到老、学到老”的实际的。可以说,毛泽东的一生是终身学习的一生。终身学习成就了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的毛泽东,进而也影响了中国人民的命运。毛泽东是 20世纪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位倡导与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他对终身学习的目的、时间、范畴、途径等…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是闻名中外的大师级人物,是集诗人、作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于一身的“全才”。他才华横溢,学识渊博,著作等身。《村居即景》是十二岁的郭沫若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他生平的第一首诗作。  相似文献   

17.
英雄岂短儿女情──读毛泽东《贺新郎》《蝶恋花》罗浩波鲁迅先生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毛泽东诗词选》中,有两首词,恰恰印证了鲁迅先生这一睿智的体悟,那就是毛泽东于1923年写的《贺新郎》和1957年写的《蝶恋...  相似文献   

18.
我很佩服光椿先生写作上的勤奋。他从古稀之年开始,陆续推出了《邹光椿文集》一至四集。虽说有一部分是过去已在报刊上发表过的,但仍有很大一部分为近几年的新作。不久前他来信说《文集》第五集《反璞集》业已辑就,希望我为该集写一篇序言。以往由于主持《修辞学习》杂志,有缘拜读过光椿先生寄给这家杂志的多篇修辞学论文,我很欣赏他从独特视角出手的“福建修辞学史研究”,这一组研究性论文从近代一直写到现当代,此前无人从此角度进行过系统探索。收入本集的《修辞学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是他写于1989年的修辞学教材。按一般惯例,既为“…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毛泽东十分爱渎鲁迅的著作。还在延安时期,1938年1月12日,他给当时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任主任教员的艾思奇写过一封信。他写道,“我没有《鲁迅全集》,有几个零的,《朝华夕拾》也在内,遍寻都不见了。”这说明在写此信之前,毛泽东已经读过一些鲁迅的著作,但限于当时的客观环境,他还没能系统地读到鲁迅的著作。  相似文献   

20.
关于毛泽东的“赠父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毛泽东从民主主义者到马列主义者的转变》一文中,谈到这样一件事:刚刚从少年时代跨入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离开家乡、外出求学时,曾经改写日本西乡隆盛的一首诗,送给父亲。这首诗是:“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文章发表以后,有些报刊公开或内部刊用这首诗,标题《赠父诗》,署名毛泽东,几乎把诗变成是毛泽东写的;有些读者来信询问日本西乡隆盛是什么人?原诗是怎样写的?毛泽东当时是在什么书刊上读到此诗?或者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