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感是调动人积极性的深层因素。情感的产生、发展与需要的满足状态密切相关。情感通过某种形式反射出来的,领导者要进行情感识别,并根据社会需要和职工的情感状态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2.
教师工作积极性问题是当代学校管理的主题.近年来,广大学校管理人员围绕这个主题开展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笔者以为:在学校内部科学构建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管理机制,将有助于连续持久地激励教师工作行为的积极化.下面浅抒已见,以期抛砖引玉.一、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认识人们往往将人的积极性视为一种心理状态,即指人的心理处于能动状态,表现为认识的话跃程度、情感的兴奋水平、意志的努力强度及由此而引发的行为表现.80年代以来,我国的学校管理已经从刚性管理转向柔性管理,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这项工作列为管理的核心,并开展一系列激励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丰富了对工作积极性的认识.作为具有时代特征的工作积极性,其研究对象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从这一基点出发,所谓教师工作积极性是指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在需要、动机和目标相互作用的推动下,并通过教育行为表现出来的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倾向和实现目标过程中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这种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特有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然而,人是复杂的,有情感的,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难以持久、稳定地高效工作。所以,企业应该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通过有针对性地、恰当地满足职工需要,并给予适当的压力来高效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以实现企业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激励手段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当人的一系列需要得到满足时,积极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企业管理应当灵活运用各种激励手段,满足职工的不同需要,促进企业的发展。章阐述了激励手段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激励手段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快乐教育"的内涵快乐是人的一种基本情绪和行为表现。快乐的体验首先源于对需要的满足,若需要得到满足,则会产生快乐;需要不能满足,则会表现为痛苦。快乐即是人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方面积极的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6.
试论影响职工积极性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工积极性的提高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就目前来讲,其影响的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需要的满足与否及程度因素、领导因素、管理因素、职工个人素质因素等。因此,提高职工的积极性就应围绕这些主要因素做章,通过改善环境、不断满足职工的需求、提高管理水平和领导素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等来最大限度地提高职工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人,是企业成功的关键,通过以人为本的方针,尊重个性、尊严和价值,平等地对待每一位职工,利用各种方式方法,以最终达到调动职工积极性的的目的。本文从打开职工心扉的方式,突出职工的个性亮点,指明职工前进的方向,推出职工管理对策等,全面介绍方式方法来调动职工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 行为是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显活动,人们进行一切社会活动都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一般人会约束和改正自己不良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适应社会习俗规范的要求。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行为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最,可以主宰人的一生。”这句话道出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在 教育教学过程中 ,如何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呢?我的做法是 :一、素质教育从“习惯”入手所谓“习惯”是人的某些稳定的行为特征 ,人的思想、道德、知识水平如何、身体状况、心理健康 ,生活技能等这些内在的东西 ,都会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出来。这些行为表现 ,又往往是人各自行为习惯的再现。据观察 ,一般来说 ,各方面素质好的学生 ,其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也相应是良好的。他们学习有条理、有规律 ,很少无故迟到 ,很少会忘带学习用品 ,他们能“锲而不舍”克服困难 ,坚持学习 ,上课能专心听讲、作业认真、成绩良好 ;而各方面素质差的学生 ,表…  相似文献   

10.
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办好高等学校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调动教师积极性涉及诸多心理学内容。本文仅就教师积极性调动问题,即激励问题的一些心理学问题进行分析。一、积极性的心理学基本问题积极性是指人活动的一种能动、活跃的动力状态。它表现为各种内部心理活动和外部实际行动的发生及其努力程度,是具有推动力的行为表现对这种动力过程的解释。人们往往从“思想”出发,而心理学却从“需要’汕发。思想作为认识,作为心理反映,是整体…  相似文献   

11.
高校后勤职工积极性的激励,就是要研究职工的需要,设置目标,激发动机,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实现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作出贡献。 1.设置需要目标,激发行为动机高校后勤职工同其他企业的职工一样,也有各种需要,高校后勤领导及管理部门要研究后勤职工的需要、动机和目标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后勤职工工作积极性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如工资、奖金、住  相似文献   

12.
在学校管理的诸因素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管理目标最终都是通过人的活动去实现的,因而,如何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积极性是一个开放动态的系统,它是人在心理能动状态下的行为表现。学校领导如何遵循教师的心理特点,把握教师积极性产生的多种因素和基本条件,从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呢?一、事业心是积极性产生的思想基础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一个人一旦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事业心责任感就会驱使他进入角色。但教师在对待事业心、责任感上的心理认识层次是不尽相同的。有研究表明,这种层次大致有高、中、低三种。…  相似文献   

13.
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广义而言,激励就是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理论是如何根据人的需要来激发动机,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指导思想、原理法则和方法的概括总结。由于激励理论有很多种,本文试用内容型激励理论中——阿尔得夫的生存、关系、成长论(ERG)论,探讨影响中小学教师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及激励中的原则和关系。需要是激励的起点和基础,是人的动机体系中最核心的成分。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  相似文献   

14.
人的积极性,无疑是不少单位决策者最最关心也是最最焦心的事。那么,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从何而来?有人说,现在是市场经济讲究的是钱,有了钱就有积极性,多发点奖金搞好福利,职工就舍得卖力气。这话不全面。作为人,除了物质方面的需要外,还有精神方面的追求,需要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常听到一线的职工说:领导把咱当主人,咱就要尽主人责任。这足以说明,职工群众关心的不仅仅是经济利益,更看重的是他人对自己平等相处和人格的尊重。无论是政治体制改革,还是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之一,就是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工作热情,尊重和…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挫折心理”及其矫正湖南师范大学陈成文大学生“挫折心理”的行为表现挫折是人的心理发展由不成熟过渡到成熟的必经阶段。由于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自我调适能力不同,反映出来的强度大小不同,因此,大学生遇到挫折后,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总体上大致可以...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大确定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处在这个重大的历史性转折面前,怎样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加速发展生产力,以质量来实现企业或职工的生命价值,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就改革开放中激发职工积极性,强化企业整体素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谈谈粗浅看法。一、生产积极性是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一种状态企业的职工是社会的一分子,有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就是这种精神因素和物质因素在生产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状态。其基础是劳动者对事业的一种责任感和通过劳动取得一定的物质需求。当参加生产的职工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对自身及社会有利,并有实现其愿望的可能时,就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大确定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处在这个重大的历史性转折面前,怎样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加速发展生产力,以质量来实现企业或职工的生命价值,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就改革开放中激发职工积极性,强化企业整体素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谈谈粗浅看法。一、生产积极性是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一种状态企业的职工是社会的一分子,有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就是这种精神因素和物质因素在生产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状态。其基础是劳动者对事业的一种责任感和通过劳动取得一定的物质需求。当参加生产的职工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对自身及社会有利,并有实现其愿望的可能时,就  相似文献   

18.
所谓总务处长行为的激励作用,就是总务处长的行为在职工身上产生的心理效应和行为表现。而这种作用不可低估。据国外现代管理的研究成果表明:即使工资、奖金、福利、晋升等激励因素发挥充分,也只能调动员工积极性的60%,而另外的40%则有待于领导  相似文献   

19.
在知识经济即将到来的今天,企业需要确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企业管理者应以情感人,以情服人,充分尊重职工的人格和自尊,发挥职工的特长和个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20.
幼儿纠纷现象的调查与分析邢少颖一、问题的提出纠纷现象是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因认识、观念等方面不一致而导致的争执或攻击性行为。幼儿之间的纠纷现象是幼儿在生长、发育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正常的人际交往形式,它主要通过幼儿的行为表现出来。在幼儿的人际交往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