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笔者近期在中学发现很多历史教师在讲解日本侵华战争时都少不了讲到当时国共内战为日本侵华提供了机会。诚然,此说并无问题,但不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侵华作为日本既定国策,而20年代的中国正值北洋军阀混战后期,又有北伐战争,为何日本不在20年代发动侵华战争?为此,笔者特写此文来对该问题做一简要分析。主要原因与当时日本的"币原外交"政策有关。1918年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民族危机,国民党以及南京国民政府的治理模式,引起自由知识分子们的抨击。对于国民党的"以党治国",罗隆基有自己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3.
纵观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的主题是友好的,但也存在着磨擦,尤其在一些敏感的问题上,如日本的侵华战争、日本当局中有些人采取了回避、扭怩甚至否认这段历史的态度(而且反复过).为什么会这样?作者认为就其进行思考对如何能冷静地看待当今乃至21世纪的中日关系这一问题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结束了从"五四"时期所开启的短暂的启蒙时代而急速步入了空前激烈的革命话语时期。这一影响致远的文学"聚变",不但改变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而且改变了之后数代文人的精神与价值取向。可以说,中国文学的"革命转向"既是基于战争与革命现实的被迫之举,同时亦是当时大多数富有历史责任与重担的中国作家其集体主义精神的"错位"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与伊朗的对峙中,美国认识到帝国主义的武力和恐吓达不到目的,于是从上世纪80年代末萌生了借助伊朗反对派制约伊朗现政权的想法。在伊朗核问题发展过程中,美国越来越倚重包括支持伊朗反对派,通过以色列对伊朗的政府官员和核科学家进行暗杀等在内的手段达到瓦解伊朗现政权之目的。美国对伊朗的"秘密战争"加重了双方彼此间的仇恨,损害了美国的国际形象,加强了伊朗的民族凝聚,它还可能促使伊朗领导人由目前追求核技术发展为追求核武器。  相似文献   

6.
“教”与“学”是教育的两个基木要素,“教”、“学”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教育的基木问题之一。对教与学的规律做出的正确理论诠释,必将给教学实际工作以巨大的指导作用。规律同然重要,但揭示规律发现的过程Ⅻ样苇要,它为说明规律的真理性提供了历史依据。本文拟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兴起的对于教学规律的新认识进行追述,息在做到古为今用,为当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理念辅以历史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日两国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打过一场经济战,但这场战争结束20多年后的1978年,双方又签订了《中日长期贸易协议》,展开了石油贸易。文章在论述这一协议交涉的政治过程之后,从日本的“经济安全保障”战略、中国大陆的外汇战略以及当时牵制前苏联与日本共同开发秋明油田及建设第二条西伯利亚铁路战略的角度着重考察在石油贸易背后所隐藏的政治外交问题。  相似文献   

8.
9.
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与现代新儒学在哲学方法论上推崇直觉方法不同,马克思主义者更重视辩证法而拒斥直觉方法。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关于直觉方法的相关论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艾思奇笼统地以理智来排斥直觉方法,到张岱年以逻辑分析法与辩证法拒斥形上直觉,再到张申府试图在辩证法的范围内调和逻辑分析法与直觉方法,反映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于直觉方法的认识在逐步转向深入。通过对他们的相关思想做一研究,不仅有助于厘清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此一时期对于直觉方法理解的逻辑历程,亦可进而在哲学方法观的层面检视其理论得失。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党统治区的女子教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多元教育结构体制下,国民党统治区的各级女子教育获得了较大发展,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区、城乡、阶级和男女差异以及家政化教育倾向和民主化、多样化、科学化发展趋势,表明这一时期的女子教育是在保守与开放、落后与进步的斗争中逐步前进的。  相似文献   

11.
中原文化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已有一定的研究,且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和弘扬。有关中原文化的研究,突出表现为回顾与前瞻,且不同地区的考古发现均对中原文化有所触及。对中原文化的弘扬,突出表现为重点建设中原文化馆和教育界、文学界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恐怖电影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一种形式,反映了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生存环境、社会人际关系的忧虑和日本社会对未来的恐惧、对现状的不满以及对过去的反思,充分体现了日本民族的文化特点:菊与刀的矛盾。日本恐怖电影在吸收了西方恐怖电影创作手法的同时,将本民族文化与之融合,并赋予其一定的时代内涵,在立意和创新上带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膨胀,发动侵略扩张战争,日本文学卷入民族主义的漩涡。在"日本浪漫派"理论、"国民文学"论和"近代超克"说等民族主义文学理论的指导下,展开了一系列服务于侵略战争的文学活动,出现了"大陆开拓文学"、"满洲文学"、"兵队文学"、"笔部队文学"和"皇民文学"等不同类型的民族主义文学。15年战争中的日本文学,全方位地服务于侵略"国策",日本文坛几乎整体沉沦。  相似文献   

14.
以日本特殊会社在东北地区的经营为例,探索"伪满洲国"时期大量日本特殊会社在工厂数量众多、技术先进等历史数据的背后,其殖民经济掠夺性的本质。指出,殖民经济光鲜的现代化外衣并非为中国而穿,客观上也未必为中国带来多少机遇,不应把对中国资本与劳力的极力掠夺冠以"开发"的名义;面对日本的侵略事实,历史调和论及"开发有功"论都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15.
一、缘自课堂中学生回答的困惑 由于种种原因,历史课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已成为习惯,然而,按部就班地行走在爱国主义教育道路上的我,竟然困惑了,困惑于学生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中日之间或由于朝鲜问题、或由于日本侵扰台湾、或由于日本禁止传播天主教等原因,发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甚至战争。撇开其具体性质而言,国家间的矛盾冲突甚至战争也是文化交流的一种特殊途径,这在世界文明史上并不罕见。这些冲突作为特殊的文化传播途径,有力地促进了两国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德国翻译理论家弗密尔提出了翻译目的论,将翻译研究聚焦于翻译目的的选择上,认为翻译过程中使用的翻译的方法和策略是由翻译目的决定的。本文结合目的论,试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孤岛"时期的翻译活动入手,探讨目的论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在工业文明变革的历程中,战胜了殖民主义,完成了两条不同工业文明的历史性转换,实现了现代性的历史跨越。新声诗积极参与伟大历史变革,为民族呼号,为民主抗争,推进了自身的大众化、民族化,从而创造并彰显了自身现代性的崭新品格。  相似文献   

19.
20.
《文山学院学报》2016,(5):50-55
19世纪新加坡的秘密会党在华人社会中获得快速发展,人员不断增多,学界对此现象关注已久,对其原因作出了各种解释。传入当地的会党,在人员构成上与中国天地会有所不同,前者的人员构成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上层富裕首领与底层贫穷民众,这种内部结构与当地华人社会内部人员分层状况具有高度一致性。在社会心理学的视角下加以分析,可以发现,华人普通民众对社会归属感的追求,华人上层人士为满足自我价值实现等发展性需要,是推动会党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