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学语文课堂改革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塑造为目标,要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以学生主体性发展为核心,通过教学模式、方法以及内容的改革来达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形式,将语文课堂同人文性结合起来,对于小学生的性格塑造以及价值观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课堂必须围绕培养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4.
在当今以素质教育为主体的教学,学生是教学中的主角,而老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主体的作用。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的收获、知识吸取如何,在于老师是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除了老师的引导之外,学生的表演和师生之间的交流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如何在实现教师有效主导的基础上,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最大程度的巩固,成为现今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的现实性课题。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在人的综合素质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地位,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灵活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但学会知识,更要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大胆放开手,课堂上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并给以精心指导,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感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传统教育对中小学生的看法,强调的是他们缺乏知识、能力和经验的一面,即主要看到的是学生的现在状态,而不是他们的潜在状态、内在的积极性和发展的可能性;传统观念把学生的发展过程,主要看作是把人类  相似文献   

8.
徐元 《考试周刊》2012,(76):33-33
新课程改革突出强调学生学习个体发展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作为教与学和主阵地,课堂教学成为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课改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的教师是变化的核心因素,其责任就是通过各种途径改革课堂教学,努力开启少年儿童的创新思维.让他们潜在的智慧因素活跃起来。如何才能创新课堂呢?笔者在小语教学中探索出以下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9.
曾毅 《西江大学学报》2001,22(1):113-116
语文课堂要实施主体性教育,教师必须确立主体性教育观,着力建构符合主体性教育的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并采用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0.
吴利峰 《教师》2015,(3):67-68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学生主体参与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包含充分激发学习兴趣、积极推行引探导学以及有效开展课堂互动等三项措施。这种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是积极响应和落实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而,针对传统教学中严重忽视人的发展,使培养的人缺乏个性和创造性这一弊端,关注学生主体性发展,提倡并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引导—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创设相关情境,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等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引导—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创设相关情境,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等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15.
王素丽 《考试周刊》2014,(35):45-45
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师生互动频繁。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要着力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把课堂建成一个温馨的"家",给学生营造好的学习环境。本文就新课改下如何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浅谈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弘扬人的主体精神,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选择。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生动活泼地自觉主动发展,是时代发展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本文就学生的主体性发展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必须增强学生的自主性 要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必须承认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人,必须以人的方式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相信学生能够很好地做到自我约束、自我调控,有很好的独立判断决断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会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和民主,才能真正平等地对待学生,增强学生的自…  相似文献   

17.
在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观的理论基础上,在组织课堂教学、语文能力形成以及素质教育要求等方面的具体教学实践中,教育应尝试改变学生停留在受教育者的被动的角色和弱者的地位,强化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体现出对学生主体性的高扬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场从教育思想到教育内容及教育方法的深刻变革。其根本要求是促进人的发展,促进受教育者独立人格意识与生存能力的逐步形成。学生首先都是人,不是知识的容器,也不是被动的任由教师来捏塑的泥巴,只有抓住学生作为人的全面主动发展,才能抓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精髓。一、必须想学生所想,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就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观察、猜想、思考、操作、验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设计问题、创设情境时,既要注意考虑教学的重点,能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又要注意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主体性,重视个性的发展。面对新课程,应该怎样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呢?本文以历史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如今,国家在不断地进行教育改革,人们越来越重视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广大处于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也在不断地摸索新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探索.我们希望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能够更加积极,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这就需要努力提高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换言之,小学生只有真正认识到语文学习的意义,真正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才有可能在学习中投入百分之百的注意力.所以,在本文中,笔者就具体地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实现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