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素养"指的是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即人的内在素质和文化底蕴。在如今这个物质文化高速发展,而精神文明却极度匮乏的社会,人文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观念滞后,教学方式陈旧,过度注重学生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2.
"人文",在这里当为"人文科学";"素养",由人的"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人文素质集学科知识、思维方法、文化理念与民族精神于一体,是人在人文科学方面所达到的综合素养的水平与境界,其内涵与人的精神和灵魂为同一维度。"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解读了人文素质中的"人"的价值,从一个更高的角度阐释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之间的关系。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当与塑造和提升人的精神品质共同成为大学生前行的双翼。高校教师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中应当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4.
<正>当今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本身只是一种途径,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人文素养整合发展为教学总目标,使美术教学诸元素可见、可触、可摸、可体味,让学生真实体验微妙的生活韵味,感受美的生活存在,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乐观地创造生活,彰显美术学科的人文特性。一、人文素质的概念与作用"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教育是通过优秀的人文文化  相似文献   

5.
毛明香 《现代教育》2014,(11):118-118
所谓"人文素养",从其字面上可以拆解为"人文"与"素养"两个词语,其中的"人文",可以理解为"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等;而"素养",则可以理解为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人文素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亦是一种为人处世的价值观、人生哲学等。科学精神、艺术精神、道德精神均包含在其中。人文素养,更注重人的感性因素与情感因素,着重于人的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从而体现出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即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人文科学教育和艺术素质教育,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文化品位、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学生的人文知识不断丰富.人文素养不断提升,最终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7.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通过对人文素养的概念分析,人文素养的核心在于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现代社会高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培养,人文素养相对而言反而被忽视了。就社会发展趋势而言,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全方位的人才,人文素养作为一个人的基础内涵,往往在个人综合素养中起着举足轻  相似文献   

8.
艺术教育的价值在于通过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促进学生个性完善与发展,体现其人文价值:通过学科整合与思维方式的多元化。促进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体现其科学价值;开展多元化艺术教育形式和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体现其道德价值。笔者在福建省厦门市第二中学任职期问,与本校艺术组老师、德育处同仁就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进行实践探讨,实践中我们对艺术教育理念有了进一步理解和思考。我们认为,学校艺术教育最根本任务在于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艺术素养,提升学生精神境界;学校艺术教育理念所体现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道德精神价值,才是当前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9.
艺术是一种文化形态,艺术教育在学校文化中有着重要价值:表达着学校文化气质,影响着学生文化素养,蕴含着人类文化精神;宜兴市万石实验小学的艺术教育以"石韵"为主题表达学校的文化气质,以"社团"为载体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以"熏陶"为方式弘扬人类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在培养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并将发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作为“四有”新人成长的基点,这一提法极为引人注目。建国50多年来,已进行七次课程改革,这次课改适应时代发展要求,首次将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人文素养纳入培养目标,无疑向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战略任务,我们应予以高度关注。所谓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在人类全部优秀文化培育下所形成的道德品质、文化品味和精神品格,是一个人掌握和运用人文科学知识水准的具体体现,是一个人应具有的基本素养。人文科学是认识世界、发行世界、完善人类…  相似文献   

11.
“人文”,在这里当为“人文科学”;“素养”,由人的“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2.
艺术教育作为人文科学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厚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情感、价值、道德、自由等人文特征都体现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中。英国的怀海特曾说:“艺术教育的目的就是在于唤醒智慧和美感。”美育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类自身美化、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它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建立起一个合乎民族精神的审美准则与价值标准,这是学校艺术教育的当务之急。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对待不同地域文化和审美标准问题上,历来主张兼收并蓄,海纳百川,体现出了泱泱大…  相似文献   

13.
艺术教育既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基于人文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的理念,开发了“艺术与人文”课程,从教学组织、教材编写、教师授课等方面研究课程的实施办法,为人文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有效融合奠定基础;从立足教学内容、依托艺术实践活动、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等方面探讨二者融合的具体途径,努力实现整合发展学生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4.
正"做中国人,做艺术人"是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小学的育人目标。围绕"将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植根于孩子的心中"这一办学思想,学校将三级课程中蕴含民族艺术教育的因素进行提炼、梳理,整合成三大民族艺术教育核心课程——国墨书法课程、传统文学课程和民族器乐课程。这三大类艺术教育核心课程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艺术素养,为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画一个完整的圆。  相似文献   

15.
大学,是培养精英、探求真理、服务社会的基地,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镇。大学文化,反映了一所大学的整体风貌和办学理念,是其软实力的综合体现。一所大学的文化底蕴,是一代代学人精神与学术品格的凝练与积淀,文化底蕴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潜力。大学文化建设,是提升大学知名度和竞争力的关键。其核心,是强化人文教育,增强师生的人文素养。具体体现为:文化经典教育,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会贯通,教学科研中的以人为本、经世致用诸方面。其取得理想效果的根本保障是解放思想,重新审视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6.
张静 《考试周刊》2011,(70):49-50
在众多学科中,语文是真正让学生感觉人的灵动心性的学科,语可以让学生尽兴参悟人性、人生,表达个体情意智慧。语文学科的性质明确地界定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却有意无意地强调工具性,淡化了人文性,形成了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方面值得关注的问题。"人文素质"就是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各有关学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精神,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决定举办第二十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该项比赛由《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社有限公司承办。  相似文献   

18.
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各有关学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精神,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决定举办第二十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该项比赛由《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社有限公司承办。  相似文献   

19.
《中华家教》2015,(Z1):2
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各有关学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精神,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决定举办第二十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该项比赛由《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社有限公司承办。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材注重情感培养,以发展人、提高人的精神世界为首要任务,思想文化融汇于情感人格的培养之中,体现了一种浓厚的人文气息。语文人文性本质回归。成为人们的心灵之学。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摆脱传统思维的桎梏.体现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迫在眉睫。我认为,教学手段更新是实现该任务的重要理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