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学生全面发展"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时代的呼唤。当前,在千百万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有一定数量的令人忧虑的学困生,这类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以及行为表现都比较差,他们的表现常常令家长和老师大为头疼。教育和转化一个学困生,其价值不亚于甚至胜于培养一个优等生,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必须做到有爱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2.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困生通常是指那些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思想品德不良或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必然要求,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那么,班主任应如何做好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实践中,每所学校都有一定数量的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通常称“学困生”。他们当中有的是品行差,有的是学习差。他们的日常行为表现,加大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难度,困扰着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全面负责,把爱和教育好每一位学生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意识到,转化一个学困生和培养一个好学生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应认识到,学困生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转化学困生也不能一蹴而就,要懂得教育转化工作有其自身的长期性,对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群体,教育者必须特别关爱他…  相似文献   

4.
<正>一般来说,"学困生"是指思想品德或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包括品德和成绩双差的学生。他们一般自卑感较强,存在强烈的逆反心理。为此转化农村学困生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老师和家长,这也是一个十分普遍而严重的问题。近几年来我一直教高年级的数学,班里的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村组学校。学困生人数总是占全班人数的20%左右。那么,如何转化  相似文献   

5.
教育学上通常将智力水平正常、没有感官障碍、但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定义为"学困生"。"学困生"转化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难点。作为一线教师,笔者对我校六年级"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力求对同行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作为班主任,不能只把各方面好的优秀学生当成芯儿红的甜西瓜抱起来,而把个别方面差的“学困生”看作芝麻粒毫不心疼地遗弃掉。把原来就好的学生从各方面使其提高、完善,这是教育者的责任;那么,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更是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其他方面缺点较多,经常受到别人的冷落,容易形成自卑又敏感的心理特点,特别是在高中生中更为突出。因为以前的缺点,在群体中缺乏威信,所以心虚、多疑,认为周围的人都讨厌他,想变好也无人相信。这样一来,心里矛盾重重,他们甚至对真心实意的教育和帮助也持怀疑的态度,不…  相似文献   

7.
“学困生”的教育问题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都会遇到而又普遍感到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作为弱势群体的学习困难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教学的进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越积越多,学习信心不足,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极易造成恶性循环。作为一个化学学科的教育者,我们应特别重视对“学困生”转化方法的研究。笔者在教学中对化学“学困生”实施了以下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8.
一、学困生的类型及形成原因学困生是指那些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都有一定差距,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从现实情况看,学困生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思想品德或行为表现比较好,只是成绩比较差的学生.第二种是思想品德和成绩都很差的"双差生".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除少数是智力和生  相似文献   

9.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指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应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分析"学困生"成因,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学习成绩总有好的差的."学困生"存在于每一个班级.从本人多年来的教学中感悟到,改变"学困生"对学习产生的逆反情绪,是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一大措施."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个大的方面,因而其转化工作也应从这两方面入手.其实,学困生的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关键还是看各方面工作的协调是否到位.  相似文献   

11.
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他们既不是天生的差,也不是永远的差,差和好、优和劣是相对而存在的,并相互转化.所以,问题学生也有不同的类型,细致地了解他们的类型,对教育和转化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有的学生思想纯正、品德优良,但学习成绩却长期处于班级和年级的尾部;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错,但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方面却很有欠缺,屡犯校纪校规,惹事生非;有的学生则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皆不错,但身体却奇差,稍有不慎,便大小病不断;还有的学生身体挺棒,品德和学习成绩都很差,即所谓"双差生".当然,这样的学生是极少数的,也应是教师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后进生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班级工作的好坏,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必须关注后进生的学习和成长,在他们身上多下工夫。后进生主要表现在思想品德上差或学习成绩上差。转化后进生历来都是令教师头痛的一件事。转化后进生教师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和复杂的工作。其中教师与后进生思想感情交流,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怎样交流直接影响教育工作。因此,与后进生交流感情要选择适当机会,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达到教育转化后进生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3.
“学困生”指的是学习成绩偏低或思想品德欠健康的学生个体。众所周知,普通中学“学困生”为数不少,其绝大多数还是独生子女,学习困难加上娇生惯养,唯我独尊,意志薄弱,自我约束能力差。如何实行对他们的转化是我们当今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一大教育难题,也成了普通中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把学校的办学方向建立在为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要以人为本,用良好的教育引导学习困难学生进步;教师对学生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困生问题不仅有碍学生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高校的教育教学。学困生的有效转化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自助"为宗旨,实践性与理论性兼具的专业助人服务活动,将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运用于学困生转化工作,可以弥补传统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理念与方式的不足,能够切实有效地解决学困生转化过程中出现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蒋翠娟 《广西教育》2014,(25):50-50
正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件值得班主任重视的事情,假如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做得好,能够促进班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假如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做得不好,则不利于班级的管理和发展。因此,班主任要想法设法找到转化学困生的方法,认真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使学困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在人生道路上能够塑造良好的自我。一、了解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有的班主任对学困生的情况了解不多,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差是因为上课不注意听课,因此,在教育学困生时往往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如联系家长到校  相似文献   

16.
在任何学校,由于家庭环境、先天条件、心理素质、学习成绩等不同,学生之间总会有强弱、优差之分。一个学困生对一个班级、一所学校的损失是微不足道的,而对于一个人,对其所在的一个家庭来说,那就是百分之百。学困生的问题是当前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社会秩序稳定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下面就我个人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的体会谈一谈学困生转化的“六多”。  相似文献   

17.
学困生是更需要帮助的学生,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应付出更多的"情"和"爱",给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并辅之以认真的工作和恰当的教育方法,学困生就一定能得到转化。一、更新观念目前,对学困生的定义大多是学习成绩差,纪律观念差。青少年是受教育的对象,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将来能不能成为人才,取决于教师  相似文献   

18.
一、要重视差生成因中的家庭因素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时时要接触差生,做他们的转化工作。在差生的教育与转化过程中,传统的教育方法往往是把全部力量放在提高差生的思想觉悟和学习成绩上。这是必要的,但也是远远不够的。要做好转化工作,必须重视分析差生成因的内在因素,因为差生与其他学生(普通学生与优秀学生)在思想品德和学习方面的差异是很明显的,而差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心理差异却容易被人们所忽略,因为这种差异是内在的、无形的、不易被察觉的,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做深入细致的工作。传统的那种成绩差则补课,表现差则谈心的教育方  相似文献   

19.
拦月 《甘肃教育》2014,(18):38-38
正在一个班级中,学困生虽然只占全班的十分之一左右,但对整个教学活动和班级管理的影响较大,是造成教学效果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个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共同关注的话题。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正确认识,平等对待,维护学困生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一个人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本能心理反应,不能随便受到伤害。学困生因为学习成绩差受  相似文献   

20.
唐燚 《成才之路》2014,(5):23-23
正谈到学困生,作为教师常常不由自主地摇头叹气,要么安慰自己,哪里有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学困生是不可避免的;要么对学生失去信心,认为其本质就是"差"的,听之任之,视而不见。总而言之,教师们对学困生的教育普遍缺乏信心,从漠视到害怕甚至恐惧的心态都存在。在心里,各科任教师和班主任对"差生"都带着反感甚至歧视,认为他们是学习成绩及行为习惯双差的结合体。对教育工作者而言,这是不得面对的挑战,因为教育的使命和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使然。从教十多年,也做了多年的班主任,与学困生打交道已是家常便饭,那么,怎样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做到"点石成金"呢?一、帮助他们重塑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