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代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须高度重视家校社的协作共育。建构家校社协作共育机制,学校要主动作为,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可通过强化学校德育力度、积极拓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路径、建立学校与社区的联动机制等方式,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的优势,形成教育共同体,不断生成教育合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存在着工作队伍基础薄弱,心理咨询服务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学校与家庭、社会等形成的合力不足等问题。学习与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预防干预的发展经验,引进社会治理中的社会协同概念,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多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社会协同,能够有效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促进学生心理问题的更好解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预防干预的效果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著名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有许多力量参与人的教育过程,第一是家庭,第二是老师,第三是集体,第四是孩子……".可见,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和家庭作为儿童教育过程中两种主要的教育力量,如果能形成合力,相互支持与配合,就能强化教育作用.如果不能形成合力,则会使教育效果相互削弱和抵消,就无法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因此,必须以学校为办学主体,形成有家庭、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合力,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是指家庭、学校和社会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主线,在育人过程中充分发挥学校主导、家长主体和社会支持的协同育人职能,形成优势互补、协同育人的新机制和新格局。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不仅使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强化,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更加到位,社会育人资源利用更加有效,而且有利于促进家校社各展优势、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切实增强育人合力,共同担负起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5.
"童·化"教育是促进儿童积极变化的教育。学校调动校内外一切教育因子的力量,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在协同教育中的相互促进和推动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学校以"儿童"为中心,以发展为目标,以儿童的积极变化为导向,科学合理整合德育资源,以生活中的积极事例感化儿童,以群体的积极思想行为融化儿童,以教师、家长、同伴的正面积极的评价化育儿童,让每一个儿童都获得全面的发展,形成扎实有效的"协同育人"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2005年8月,受北京市教委委托,门头沟区教委开始以班级家长教师协会组织为载体,进行新型家庭学校社区协同教育机制的研究。现在已经建立了216个协会组织,开展了  相似文献   

7.
<正>"协同教育"以素质教育的观念为指导,将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资源有效整合,使彼此之间的教育力量能够进行主动协调,积极实施合作,形成一种强大的合力,促进同步教育的高效、协同发展。当前,很多学校在对小学生的良好品行进行养成教育方面存在很大弊端,他们缺少必要策略与途径,不能使教育收到应有效果。学生在学校受五天的德育教育与熏陶,往往在家中过个周末就会消耗殆尽,学校一直处于孤军作  相似文献   

8.
学校和家庭既是学习共同体、教育共同体,更是命运共同体。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构建真情相容的沟通机制、无私兼爱的服务机制、科学引领的教育机制、高效共管的协同机制,使学校和家庭之间通畅交流、达成共识,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快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成长连着家庭和学校,是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共同责任。在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新形势下,“家校协同共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尽管过去的家校共育对我国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仍存在着家校合作共育意识淡薄、权责意识不强、社会资源推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在实施新课改和“双减”政策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健全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强化家校共育意识,丰富家校合作的内容与形式,使家庭、学校形成教育合力,整合与优化现有教育资源,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家长是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协调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焦点。在阅读教学中,家校需要明确责任归属,发挥学校的引领作用,明确家长责任主体地位,形成教育合力,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家校协同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教育是个系统工程,由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共同组成,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家庭和学校两方面必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家庭学校形成合力。随着生活节奏地加快,传统家校合作方式的弊端日益显露,人们开始寻求新型家校合作方式以弥补传统家校合作的不足。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一条新的合作互动途径。本文在分析家校合作内涵和传统家校合作方式不足的基础上,尝试用博客构建家校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教育是个系统工程,由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共同组成,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家庭和学校两方面必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家庭学校形成合力。随着生活节奏地加快,传统家校合作方式的弊端日益显露,人们开始寻求新型家校合作方式以弥补传统家校合作的不足。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一条新的合作互动途径。本文在分析家校合作内涵和传统家校合作方式不足的基础上,尝试用博客构建家校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3.
家庭与学校之间存在着信息互通的壁垒,阻碍了家校协作共育。因此,打通家校沟通壁垒,达成信息有效互通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建构的关键。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调整自身在家校协作中的角色定位,以积极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完善教育生态系统,从而形成家校合力,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学校与家庭合作育人的现状分析与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学校与家庭合作育人方面存在教育观念陈旧、合作行为不够协调;合作机制缺乏活力;合作管理薄弱等几方面的弊端,因而,充分发挥学校、家庭教育各自优势,相互协作,相互支持,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培养出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高素质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5.
冯荣芬 《学周刊C版》2019,(25):162-162
在新时代,家校沟通在教育学生,进行班级管理中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班主任要积极建立家委会,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借助信息技术,创新沟通模式;开办家长学校,促进家长进步;重拾家访制度,舒畅沟通渠道,从而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并发挥其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是一项涉及面广、参与性强、需要多方共同去完成的社会使命.学校、家庭、社会在对青少年加强教育的过程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和责任,只有三方积极努力,共同协作,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找准教育的切入点,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发挥出各自的优势,从而为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学校、家庭、社会各自的特殊使命分别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呢?……  相似文献   

17.
吴柯江  马云飞 《四川教育》2023,(22):11-12+20
学校通过家庭教育指导协同推进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实践性作用,促进学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实施,使劳动教育更符合学生的实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地家校协同育人。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协同推进劳动教育,需要坚持系统性和整体性原则、遵循成长的阶段性原则、重视家庭的主体性原则、发挥劳动的实践性原则,并强化家校联动,进而以系列活动指导家长,以机制建设推动实施,以联动评价强化合力。  相似文献   

18.
王久萍 《河北教育》2004,(11):41-41
学生受教育处于三种环境中,即: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学校和家庭是学生受教育的主要环境,如果学校与家长之间架起了良好的沟通桥梁,形成教育合力,会使孩子更加全面健康地成长,教师在这种双向沟通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应当主动、积极、热情地和家长进行沟通,使之成为一个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的积极合力,在与家长交流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立足校情,多次走入学生家庭,走进其他学校,走访所属街道社区,多方沟通,意在通过协作,推动家校社共育良好新局面的形成。家校协作,形成学校、家庭的教育合力;校际协作,发挥各校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校社协作,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让育人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协同教育”是具有时代特征的新的教育观念,主要指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教育资源、教育力量的主动协调、积极合作、形成合力,实施同步教育,共同培养“四有”新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协同教育发展迅速,其基本形式主要有;多种类型的家长学校;以社区为依托的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协同教育;学校与家庭互相配合共同育人的传统方式的继承与创新。研究协同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的规律性,采取有效的措施,将有力促进实施素质教育。 本文是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立项课题《关于我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现状及其规律性的调查研究》的阶段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