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经看到一幅漫画:一个教师在示范朗读,一群学生跟着朗读,教师的头是方方正正的,下面大部分学生的头也是方方正正的,只有个别学生的头是圆的……这幅图,强烈地引发了我的思考:我们正带领着孩子走向怎样的道路?作为教师的我们正怎样一步步地"同化"着学生,禁锢着他们的思维,阻碍他们创造力的发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是怎样引导学生读好课文,理解文字,积淀情感,增强语感的呢?现就语文课堂上最常用的一种方式——范读,来阐述我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一、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蕴涵的情感,激发朗读兴趣只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的境界,让他们身临其境地理解课文内容,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感染他们,以情传情,情景交融,朗读才能读出味,品出情来。如在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我这样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小钱身上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画下来,多读几遍。"经过一番情感渲染后,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想读课文。初读课文之后,学生们很自然地找到了"这个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故事教学模式化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园的故事教学存在着一个模式:教师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要求幼儿认真听,讲完一遍故事后提问:“故事的名称是什么?故事里有几个小动物(或人物)?”接着分段讲故事,每讲完一段后提问:“这一段里有谁和谁?他们都说了些什么?”这中间还要穿插讲解生字、词,或用字、词造句。然后,把故事连起来请小朋友再听一遍。最后提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相似文献   

4.
读着哥哥和姐姐们这些有趣的故事,你会跟他们一起经历,一起感动吗?从中你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了吗?让我们像这些哥哥姐姐一样,牵着书的手,一步一步地踏上成长的道路。——编者  相似文献   

5.
书迷     
读着哥哥和姐姐们这些有趣的故事,你会跟他们一起经历,一起感动吗?从中你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了吗?让我们像这些哥哥姐姐一样,牵着书的手,一步一步地踏上成长的道路。——编者  相似文献   

6.
书呆     
读着哥哥和姐姐们这些有趣的故事,你会跟他们一起经历,一起感动吗?从中你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了吗?让我们像这些哥哥姐姐一样,牵着书的手,一步一步地踏上成长的道路。——编者  相似文献   

7.
勇敢的少年     
读着哥哥和姐姐们这些有趣的故事,你会跟他们一起经历,一起感动吗?从中你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了吗?让我们像这些哥哥姐姐一样,牵着书的手,一步一步地踏上成长的道路。——编者  相似文献   

8.
书师     
读着哥哥和姐姐们这些有趣的故事,你会跟他们一起经历,一起感动吗?从中你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了吗?让我们像这些哥哥姐姐一样,牵着书的手,一步一步地踏上成长的道路。——编者  相似文献   

9.
通过故事来进行教学是一种古老的智慧。在小学课堂中,故事化教学艺术为我们营造了一种叙事化的情境,而且饱含着情感,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使得他们偏爱形象生动的知识,故事契合了小学生的心理需要。故事化教学艺术的运用要求就是借鉴讲故事的方法技巧,适时地运用停顿、巧妙地进行重复、恰当地设置悬念等等来将课堂教学进行故事化的设计,从而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当观众无法认同角色时,证明角色设计是失败的。角色认同是观众与故事中的角色产生情感共鸣的基础,在设计角色时要尽可能多地将历史、故事和视觉场景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班级里会有"边缘人"的存在?他们的情感现状是什么样的?是什么导致他们变成这样?让我们走进他们的内心,展开一段心与心的对话。  相似文献   

12.
同学少年:14:11:02喜欢写故事?易安年:14:15:25是的。从2006年起,我开始不停地编写不同的故事。从起初的校园故事开始,到后来的奇幻故事,再到悬疑故事,大大小小的故事算起来有数百个。对一个写作者而言,这不只是成绩,也是一段路程,一步一步让我走得更远。同学少年:14:20:19  相似文献   

13.
电视与电影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除了剧情要吸引观众,影视作品中的音乐也是配合故事发展让观众深陷剧情之中,营造一部影视剧独有的风格特征,加深特征在观众脑海中的印象,沉浸于作者所创造的世界中.借助音乐,多方位地诠释台词或是肢体语言所无法传达准确的情感.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的中国,曾经有一段历史是那样刻骨铭心;在那场民族存亡的烽火硝烟中,有一群壮士曾经是那样惊天动地……不知如今的孩子,对那一场民族浩劫有着怎样的概念?不知如今的国人,对那五位壮士怀有怎样的情感?亦不知如今的教师,在课堂上是如何传承历史与英雄的故事?读《卢沟桥烽火》,我们听到有的孩子竟然高喊“要感谢日寇”;读《刻骨铭心的国耻》,我们又听到有的孩子高喊“我们也要来一次东京大屠杀”……面对孩子对历史的如此无知,面对孩子那汹涌着的反人性的复仇火焰,我们忧虑,我们不安,我们不得不深深地思索——我们的语文教育,面对那一段历史,面对那一群英雄,到底该把什么传承给孩子与未来?是继续不断地强化世袭历史的恩恩怨怨,还是应该引领孩子从历史与英雄的故事中汲取正义的力量?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但牢记历史是否就一定要延续仇恨?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该迈着怎样的步伐与时俱进地前行?我们以刘发建老师的《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践为例来思考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给力""HOLD住"一路走来,"正能量"早已不是三个字那么简单,它已经上升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与我们的情感深深相系,表达着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期待. 各类网络丑角如过江之鲫,声势浩大地从观众的笑声中穿越而过、目中无人.他们似乎可以预知,笑完之后,我们停下来,会反过来羡慕他们所拥有的强大内心. 难道不是吗?  相似文献   

16.
师: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丰碑》(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丰碑》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分几段?第一段告诉我们什么?生:(指名回答,略。)师:(放录像,教师随音乐和画面有表情地讲述。)这就是那支装备极差的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着。云中山早已被严寒冻成了一个大冰坨。战士们冒着刺骨的寒风,顶着鹅毛般的大雪,一步一步艰难地跋涉着。他们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顺利通过雪山呢?他们还将遇到怎样的困难呢?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的后三段。[评:导语设疑激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电教媒体的运…  相似文献   

17.
亲爱的读者,不管你是《师道》的老友还是新朋,你或许都感受到了,新版《师道》流动着一股智慧之风,文化之风,情感之风。何谓师道,为师之真谛也。为师的真谛在哪里?为师者的需求是什么?如何才能满足为师者的需求?这一个个问号,像沉重的铁钩,勾引着我们的心;又像一串铁链,拉动着我们在《师道》改版的路上一步步探索、前行。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8.
<正>年幼时,我们爱听故事;长大了,我们学写故事。学会记叙动人的故事是提升叙事能力的本领之一,下面介绍几种方法,供同学们参考使用。交代要素要清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叙事时只有点明了这三个要素,才能使读者信服。应简洁地交代故事的“起因”,具体地叙述故事的“经过”,合理地说明故事的“结果”。记述事情时,可以边写边问自己:事件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的?事件因何而起?涉及的人物有怎样的表现?事件结果如何?这样一步步追问,就能清楚地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了。  相似文献   

19.
如果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小溪,要它泛起涟漪,漾起微波,那得需要外力的推动。这种外力就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如果从课本中选取一个美好的场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等,学生情感的小溪必将荡漾,从而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一份关注,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期待着故事将怎样发生、将怎样一步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丽 《师道》2015,(3):28-30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生(齐):喜欢。师:好,今天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段故事。一艘轮船在伏尔加河上缓慢地行驶着,溅起的水花不时地打在窗户上,一位老人看着身边似乎已熟睡的母子两个,重重地叹了口气,自言自语地咕哝着:"上帝呀,你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的孩子?阿辽莎才四岁呀,你就剥夺了他父亲的生命。现在连将来可以相依为命的刚出生的弟弟你也不放过。他们母子两个怎么办呢?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