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材选取的人物作为学生的参照群体,对学生接受社会文化、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形成人格特征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人物选取中存在着"去农化"、性别失衡及少数民族人物偏少等偏失,不利于学生平等职业观、平等性别观及中华文化认同的形成。应通过加强中小学教材理论研究、完善中小学教材的编审制度及修订教材等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形成语文素养的重要载体,其中教材文本中所体现出来的性别意识和性别观念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性别观、人生观。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性别观念形成的关键期,接受性别价值观的重要媒介之一是中小学教科书,它高度浓缩包括性别价值的社会文化。语文教师需要正确思考并实施公平性别观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催生学生公平性别价值观的养成。研究《散步》中女性价值取向,给予中小学语文教学性别价值的积极探讨。  相似文献   

3.
教材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对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有着巨大作用,也是形成人的性别认同的重要载体,对学生的性别认同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中的人物形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性别偏见与刻板化现象及影响,思考如何在教材编写和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性别观.  相似文献   

4.
周杰 《现代语文》2009,(6):143-144
教材是由编制者从一定的社会文化中选择出来供学生学习的材料,其选择基于自身的价值观、教育观和课程观进行材料的筛选,学校课程中仍然存在着性别不平等的问题,其隐含的观念通过教材的使用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女性在社会生活的很多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女性主义影响到教育领域的研究,隐藏在教材中的女性观日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5.
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的性别社会化以及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高中阶段的教育是学生社会化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以高中课程改革新编语文教材为调研对象,对教材中不同性别人物出现频次、课文中男女人物职业形象、不同性别的性格特征描述3个方面进行了统计、调查,并用性别平等的观念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新、旧教材中人物的性别角色状况进行了比较,并对教材编写、教材审查、教材使用等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材中富含着性别启蒙教育的素材,标题中的人物性别社会称谓揭示、插图中的人物性别外貌特征展示、文本中的人物性别特质定位塑造,都有利于对小学生进行性别启蒙教育,但同时存在性别定势的弊端.教师要辩证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素材对学生进行性别启蒙教育:以标题中的人物称谓明示性别取向基本认知;以插图中的人物外貌展示性别形象模仿蓝本;以文本中的人物表现提供性别社会角色体验.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材在民族文化的传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借此进行学生道德品行的教育。而且,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非常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这对于小学生道德品行的养成是非常有利的。因此,教师应积极研究小学语文教材中人格特质所具有的特征以及价值取向和优质人格的建立,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忠华 《考试周刊》2007,(37):33-34
教材是知识读本,是社会的重要文化产品,还是社会性别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别是语文教材,承载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和优秀传统,对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有着巨大作用,同时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两性观念。语文教材中的性别文化虽已有研究者关注,但仍未能引起教材编写者的足够重视。通过对近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科书中女性形象的统计与分析,我们发现教材中的性别偏见仍未消除。因此,关注性别平等,体现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现代意识、民主平等的理念,应该是今后编写语文教材时特别注意的。  相似文献   

9.
课程与教材是权威知识和正确价值观念的代表,它的内容应该是客观中立的,然而,课程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必然隐藏着占主流地位的价值和文化。研究教材中的性别形象、性别意识和观念,对青少年性别角色社会化以及从事性别公平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课程是一种复合文化,教材则是课程文化中重要的文化要素。本文从性别文化的视角,对高中语文教材进行文本分析,挖掘文本隐含的性别信息,以揭示语文教材所展现的社会文化传统和性别文化理念,并提出科学性别化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教材图像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视觉设计语法的理论视角,从再现功能、互动功能和构图功能角度对人教版高中英语两本教材中的303幅视觉图像进行分析,探究高中英语教材中图像的性别表征问题,以期提高教师和学生对教材中隐藏的意识形态和性别认同的认识,为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识读图像资源、帮助教材编写者选用适当的图像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教材中性别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与教材是权威知识和正确价值观念的代表,它的内容应该是客观中立的,然而,课程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必然隐藏着占主流地位的价值和文化.研究教材中的性别形象、性别意识和观念,对青少年性别角色社会化以及从事性别公平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数以千万计的流动儿童进入当地城市学校,形成了学校内多元文化的交汇.增强课程内容的适切性是当下以民工子女为学生主体的学校实施教育公平的首要问题.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城乡倾向、文化传承、价值体现和情感归属四方面考量教材的文化取向的适切性,可以发现现行语文教材优势与缺陷共存.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科...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材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类对人物有着详细刻画的阅读素材,其中描写的种种人物形象将会深深印刻于学生的脑海,人物的种种品质也将成为学生们不自觉模仿的对象。然而,在人物形象选取中,一直存在着一个深层的价值取向问题,即性别形象差异。下面在人物形象定位与插图的基础上,论述性别形象差异将会给学生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材作为传播社会文化、培养学生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之一,其对学生的社会性别角色认知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女性主义研究的发展,教材中的女性形象逐渐受到关注。研究选取二期课改后沪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针对教材中主要人物和插图中人物的性别数量比例、两性人物的职业分布范围和数量、名人倾向几方面进行统计,发现女性角色始终都处于劣势。从历史文化、刻板印象、性别平等意识方面对其原因予以揭示,通过这些讨论,最终提出推进性别平等教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学的主要凭借,也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物质载体。聚工具性和思想性于一身,在给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以无形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本文主要通过教材内容文本分析的手段对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进行探究,从成人价值取向和儿童价值取向两个维度来对教材中人物主角、主题思想和插图三个部分所蕴含的价值取向进行比对,结果教材中的成人价值取向的思想内容多于儿童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材具有极强的思想性和感染性,是学生认识男女性别社会特征的重要的渠道。尤其在小学阶段,他们在这段时期所接受的性别文化,对他们一生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他们会以教材中接受的男女性别文化来形成自己的性别特征,并将之运用到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8.
"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教学方案的心脏"[1]。教材也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资源和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影响源,"教材文化对学生包括性别在内的诸多认同与归属影响极大。特别是由于教材的权威性以及为考试而对其进行的重复学习,使教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国内的英语泛读教材偏重西方文化的导入而忽略中国文化,呈现明显的文化失衡状态。英语泛读作为语言和文化输入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双语文化能力,教材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文化的杂合、教材的编排上应注重科学性、教材的评价应坚持双向性标准。  相似文献   

20.
现行教材文本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刻板印象,对儿童和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影响极大。本文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对教材在性别方面的呈现方式进行分析,以促使性别视角进入课程和教材编写的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