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说讲述了三姓村人如何对抗死亡的悲壮故事,"日光流年"既是时间的意象,也是一次直面死亡的宣言.阎连科通过对死亡的极致化表达和苦难叙事,把三姓村人的死变成了一个寓意深刻的话语,也变成了一个值得探究的精神事件.通过对司马蓝等悲壮人物的描写,表现了人们对命运的抗争和生存的渴望.阎连科是一个擅长宏大叙事的负有责任感的严肃作家.从<日光流年>、<年月日>再到<受活>,"阎连科的写作一直保持着对农民处境的深切关注和思考",阎连科的作品以广大的农村为时代背景,以下层人民的视角,审慎关注这一弱势群体的内心和生活.以一系列夸张的、近似荒诞的情节深度刻画主题.阎连科叙事中的极度叙事和苦难叙事书写这个时代 "主要的真实"开辟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的《边城》等小说中有一种不太被关注的冷。湘西的青山碧水和浓郁的入神共处的楚文化是沈从文作品的根基,也是这种冷的成因。他的文章是他抵达了生命的源头,畏于死亡又直面于死亡,而对生死的无常与死亡的必然所做出的深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广袤的大地上流淌着金色的瀑布,仿佛宝石串连的地毯散发出黄晕的光。饱满的麦穗羞涩地低垂着绯红的面颊,陶醉在秋风的旋律中,低吟着簌簌的麦歌,飘逸出草木纯朴的芳香。似火的秋叶是翩翩起舞的蝴蝶,编织成一丛丛跳跃的火焰,勾勒出一幅燃烧的经纬。一碗清风,一碟虫鸣,恰似丰收的序曲,喜悦的幕布下,蕴藏着一个负重的秋天。  相似文献   

4.
人的素质由许多要素构成,而且这一概念带有很强的时代特征,要从生理、心理等方面来全面衡量.人的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其中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可以说素质是指人的身心的特点和品质,它是人在天赋的基础上,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较稳定的基本条件和内在要素,是以人适应环境、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标志的综合品质.  相似文献   

5.
艾米莉·狄金森和席慕容的爱情诗,描写了因对所拥有的爱情不珍惜或粗心而导致爱的失去带给主人公们的哀伤、痛楚、悔恨与留恋,带给她们的对爱情真义的反思,对崇高爱情内涵的思索.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在与诗人、与作品主人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的同时,反思自己过去的情感,思索现在所拥有的和将来的情感,珍惜自己所拥有的美好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祭奠     
那些在眼前不停来回的叶影,碎了一地。心里的痛楚毫无保留地被摇曳着,被撕扯着。是如此平静的葬送,就算昨日还有沾在耳环的话语。是结束,是苍老,是最后的祭奠。血色的青春,青色的背影,深蓝的回忆。一摇手,昨日的风推开被指尖划伤的石门,兀长的故事,铅重的记忆。干涸的眼球,不再有泪滴的留恋;褶皱的表情,出卖了晚霞曾给予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史一直处于被忽略的状态,这主要是因为我们以西方的史要领来衡量东方农业民族的史我诗本一个民族历史的诗体叙述。对于东方农业民族而言,农业史是史诗的重要内容,土家族的《摆手歌》提供了东方农业民族史诗的范例。据此,《诗经》中讲述周人的起源史、农事史、迁徒史、西周开国史的叙事是周人史诗的主体部份相关的颂神诗则是史诗的副歌。周放的史诗并非只有已经被人们认识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相似文献   

8.
扇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拿起手中的扇子随意一扇,习习凉意便拂面而来.可是你知道吗?这平凡的扇子背后,也藏有许多文化知识呢. 一、中国扇子的渊源和发展 中国扇子的历史可上溯到远古的虞舜时代,史料中有“舜始造扇”的记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扇子图像是四川成都出土的战国金银错铜壶上奴隶手执的长柄扇;现存最早的完整扇子实物是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篾丝编木制长柄扇.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的诞生,开辟了郭小川生活与创作的新时代.他的思想、斗志、诗情及其本色,都在奋进与挫折、欢欣与惆怅、求索与困惑的复杂交织中得到了悲壮的升华.一个革命者的激情和理想的必然要求,与这种要求所遇到的否定条件之间的矛盾.构成了郭小川人生道路的悲剧性结局.战士--诗人--战士的辨证发展构成了郭小川生命与创作的全过程.他的诗永远是一个伟大时代的不朽回声.  相似文献   

10.
制造业领域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近年来,我国制造业领域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我国实现走向制造业大国的阶段性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审视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对照制造业强国对人力资源开发和职业教育事业提出的要求,我们依然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