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白北魏以来历代各族的服饰资料很丰富。笔者注意到,这些珍贵的历代各族服饰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与氐羌有族源关系的民族的,其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都比较鲜明。作为一种文化,这些不同时代的氐羌族群服饰既显示出同源异流的特征,又给人这样一种印象: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氐羌族群各族在服饰文化方面  相似文献   

2.
习俗是一种行为化了的文化形式.习俗对于民族文化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苗族的习俗相当完整和古老.习俗对于苗族来说,它的作用比汉族或其他民族要大得多.苗族基本上是一个"风俗统治"的民族,传统的习俗渗透在它生活的各个方面.苗族的生活习俗最突出的是服饰.苗族的婚姻习俗共同特点是通过歌舞的形式用集体交往的方式来进行情感交流,作为择偶的手段和方法.苗族的生产习俗、丧葬习俗、节日等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族院校的教育对象来自不同住居地域,不同民族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的不同民族家庭,而且多为经济文化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其中许多学生家庭比较困难,入学前,各方面的素质发展不够全面。他们对改革开放后,社会转型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巨变,有较多的不适应感。因此,对他们的政治思想、道德情操的教育与培养,应更有针对性、灵活性、多样性、创造性。本文对上述诸点做出了分析、提出了建议,以收到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4.
论羌族传统体育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岷江河谷背藏面汉而居的古羌民族,遗存着传统的民族体育文化。羌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思想,孕育于羌民族原始宗教文化。羌族传统体育项目散落分布在高山台地中独特的羌村聚落。同时,羌族传统体育文化广泛融入羌区宗教祭祀、节庆礼仪、生产劳动、军事斗争等民俗及日常生产生活之中。总之,古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多的是一种民族原始宗教文化的遗存。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文明历史进程中,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对人类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不同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造就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传播使得不同民族与国家的人们可以分享人类灿烂文化的共同成果。运动休闲、娱乐在不同民族与国家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但由于它所具有的娱乐性、游戏性、健康性的特点,使得运动休闲方式乃至运动休闲文化的传播变得更加频繁和广阔。这期间,文化认同是运动休闲娱乐跨文化传播河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6.
古代将陇山以西的居民称为西戎民族集团,说它是游牧民族。实际上问题比较复杂,这一地区在古代除广大的土著外,尚有三皇等族及五帝之族,还有苗及北狄等族。这些氏族或部落先民皆为定居农耕之族。黄帝时期戎族(土著)中的一部分称羌,戎与羌在夏代转为半耕半牧民族;华夏结合戎族的一部分,则一直定居农耕,至夏末称氐族。商代时期,甘肃武威以西的羌族、兰州以西和青海湖以东的戎族,由半耕半牧转为游牧民族;居于兰州以东的氐族仍为定居农耕民族,交错相居的戎族、羌族则为游牧民族。西周见于记载的是不同称谓的戎族,几乎不见羌、氐,是皆以强盛的“西戎”统称之故。商末嬴姓方国余民被逐于“西垂”(今甘肃天水)后,沦为戎地的半耕半牧民族。周懿王时期,迁秦遗民大骆与子“非子”族于西犬丘(今甘肃礼县),与同族先民相聚。周孝王时期,非子邑之秦,成为附庸国,揭开了陇右历史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7.
古羌人内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不同种落的羌人其教育也有很大差异。两晋南北朝时,受到汉文化的深刻影响,羌人在精神层面开始尊儒重教,其教育方略逐渐与汉人无异。本文利用碑刻文献,从前秦至唐代羌人任文官、后秦教育制度和姚氏羌人崇儒、西夏和党项羌崇儒重教、明清时期四川羌区教育等四个方面,探讨古代羌人的尊儒重教精神,对于认识羌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历史足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雁 《职大学报》2013,(5):66-67,103
本文对高句丽民族文化体现出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文字使用、墓葬习俗等几方面研究分析,认为高句丽民族文化的发展是植根于中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也将高句丽本民族特有的一些游牧民族文化特征融入到中原文化当中,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9.
古哀牢国的主体民族在汉文献中被称为哀牢夷。哀牢夷的族属研究从明代开始就引起足够重视。在数百年的探讨、争论过程中,原来众说纷纭的族属之说渐渐有所汇总,趋向于五种基本观点,即濮人说、越僚说、掸泰说、氐羌说、濮与昆明融合体说。在这样的族群说依据下,联系历代汉民族政权的史料及相关少数民族史料、民族传说等,通过对哀牢夷族源的考辨及历史源流的梳理,不仅使我们对云南特别是滇西民族史及民族文化有更多了解,同时也对滇西少数民族现状、跨境民族关系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掘、研究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汉代对内徙羌族部落主要采用属国、护羌校尉和道的管理建置,这种多元民族管理建置具有各自不同的管理系统,职责和权限也不同,相当于郡县二级制的管理模式。其适应了当时羌族部落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也适应了汉代羌族部落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不一的现状,体现了汉代对羌民族政策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包容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摘要:文化是民族之魂,优秀的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繁荣昌盛、繁衍生息的命脉和根基。中国舞龙运动所践行的龙文化,高度的体现了中华文化强大的凝聚力。研究舞龙运动的文化内涵,是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的一项重要举措。从文化学视野,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舞龙运动文化的渊源、符号意象等问题进行深度研究,针对中国的舞龙运动原始宗教习俗及文化意象的融合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认为舞龙运动是农耕社会的产物,原始意象的文化符号具有祈福、禳祓、生殖以及娱乐欢庆性意蕴。研究价值:在这个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时代,继承和传播传统文化,是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舞龙运动特有的文化符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代表,加强舞龙运动的文化认同力,才能使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绽放出长久不息的耀眼光芒,使舞龙运动成为弘扬中华文化、汇聚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载体和文化精髓,提升高度的传统文化自觉力。  相似文献   

12.
蜀道申遗需要川陕甘三省蜀道沿线各城市联合开展。古人视为"不可轻弃"的巴蜀屏障故道陇南段和军事、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功能兼具之祁山道,以及屡屡改变天下格局的"诡道"阴平道在古道中地位重要、功能特殊,其众多的遗迹遗址历史文化价值很高,在蜀道申遗中不可或缺。陇右特色独具的陇城古城、"吴家军"遗迹和纪念地、《西狭颂》摩崖石刻、祁山和祁山堡武侯祠、杜甫祠等自然人文遗迹,伏羲女娲传说、牛郎织女传说、氐羌民族故地等文化背景,增加了陇南古道在蜀道申遗中的份量。起步晚的陇南在申遗时要注意避免走"建设性"破坏、急功近利等歧路。  相似文献   

13.
古代桐梓境内居住着的濮、焚、賨、僚等少数民族是其羌族的后代。从殷周到宋代,名称在不断变化,但仍然保持着羌族的习俗习性。桐梓宋代石墓具有其以上民族墓葬特征,故而断言是羌支民族墓葬。这些民族在唐宋时代绝于史书,墓葬在宋以后几乎绝迹,只是因为民族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舞狮是一项历史悠久、独具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运用文献资料、口述史、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南狮运动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程进行深入研究,对构成南狮运动文化的基本因素进行论证和阐述.研究表明:南狮运动的最早起源于南北朝时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生活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和民族文化特性.南狮运动具有竞技、健身、娱乐等多种价值,是我国重要的体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和内核,是构成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目前,羌语处于濒危状态,严重影响着羌族文化的传承和羌人的民族认同.要有效地保护与传承羌语,除了出台相关政策,成立专门机构,提供足够资金,建立生态示范区和开展有效的双语教学之外,还应该不断增强羌族民众的民族语言自信,大力加强羌语课程与教材的开发,着力培养和培训羌语的师资,高度重视羌语的家庭传承,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媒体.  相似文献   

16.
羌人作为历史悠久而古老的民族,在藏羌彝走廊内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走廊分布的藏语支、彝语支、缅语支、景颇语支的各族,其族源与羌人有着密切联系,或吸收羌人成分而壮大自身,或族源直接出自羌人系统。因此,从藏羌彝走廊的考古文化、走廊内非羌民族与羌人的族源关系、羌人作为"输血民族"三方面,可以很好地评价羌人在藏羌彝走廊的历史地位,而"藏彝走廊"被定义为"藏羌彝走廊",是给予羌族历史地位最好的界定。  相似文献   

17.
震后北川提出了"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但长期以来,北川的旅游业都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这突出的表现在: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却没能很好地发掘和培育;缺乏知名的、具有特色的旅游品牌;旅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低.基于此,本文认为要实现北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在依托地震游的基础上,将旅游的发展方向定位于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用丰富、璀璨的禹羌文化吸引、感染游客,从而在全国独树禹羌文化旅游的品牌.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四川羌区随着改土归流的深入,羌汉杂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广泛,羌区教育获得较快发展。本文利用石刻铭文,结合传世文献,从羌区学宫、书院、家塾、社学、义学等教育模式并存,羌区官员重教兴学、羌民送子入学读书三个方面探讨羌族教育,从一个侧面展现羌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历史足迹,揭示教育在民族进步、民族融合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引发对羌区教育的现实思考。  相似文献   

19.
扫墓节在中越民俗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是广西壮族与越南岱、侬族共有的特色节日,节日习俗有同有异,通过比较三个民族的节日时间、节日祭品、扫墓仪式过程、娱乐习俗等四方面,揭示三个民族在传承其文化的过程中所保留的同源节日文化习俗以及所出现的差异,增强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20.
随机整群抽取湘鄂渝黔边区14个县(市)20~70岁农村妇女2244名,对民族地区农村地域、农村妇女人口学特征、体育价值观、体育锻炼行为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实地访谈、问卷调查和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湘鄂渝黔边区不同年龄组农村妇女民族传统体育锻炼的参与率为28.7%,锻炼时间每周3次以上仅占4.23%,农村妇女具有尊重民族习俗、强身健体、休闲娱乐和交流合作的民族传统体育锻炼价值认同,以舞蹈类、休闲娱乐类项目为主,锻炼时间主要选择在民俗节庆和乡镇集会,以参加村镇集体活动和朋友共同参与的形式锻炼,没有体育消费占58.2%。自我评价好、生活满意度高、体育锻炼价值认同、民俗节庆体育活动、家人和社会支持等社会文化因素支持农村妇女参加体育锻炼。结论湘鄂渝黔边区农村妇女民族传统体育锻炼有一定的群众基础,锻炼项目选择突出女性特点、地域文化和年龄特征,受到个人、家庭、文化习俗、体育环境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