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的明古国,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创造了璀璨的中华化,使中华民族成为具有优秀化传统的民族。而政治化作为社会化总体的亚化,在中国传统化中的重要地位,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对于中国传统的  相似文献   

2.
圣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阳 《东方文化》2000,(1):83-88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小平理论同中国古代优秀传统化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具有中国传统化的某些特点。主要表现有:一、中国传统化中的民本思想,在邓小平理论中化为富民强国方略的重要内容。二、中国传统化中和谐均衡的思想对邓小平的思想方法有很大影响,在邓小平理论中表现为正确处理复杂矛盾、统筹把握全局形势的斗争艺术和政治才能。三、中国传统化中“厚德载物”的精神在邓小平身上表现为伟大人格和道德权威,使邓小平理论具有万众归心的凝聚力。四、邓小平善于从传统的世俗化中吸收众口相传的朴素真理,使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些深刻的哲理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表述,易于理解并深入人心。邓小平对历史遗产和化传统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十分注意引导全党和人民群众清除封建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徐金星 《寻根》2004,(5):4-8
河洛地区是指黄河和洛水相交汇处的这一广大地区.关于它的具体范围,朱绍侯先生曾在<河洛文化与河洛人、客家人>一文中指出:"即指以洛阳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郑州,南至汝颍,北跨黄河而至晋南、济源一带地区."显然这个范围要大于我们通常所说的洛阳平原或洛阳盆地,但洛阳平原无疑是河洛地区的核心部位.在同一篇文章中,朱先生又指出:"作为河洛文化圈,实际要超过河洛区域范围,即应该涵盖目前河南省全部地区."2002年10月,在郑州举办的"河洛文化与台湾"学术研讨会期间,朱绍侯先生、沙旭升先生都曾谈到,有开封禹王台所存康熙所题"功存河洛"匾额可以说明,所谓河洛地区,向东应包括郑州、开封在内.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孕育生长起来的。我们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需要有充足的理论准备,而且还需要将其产生和演变融入到中国历史的深广背景中,努力做到思想与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尹洁 《华夏文化》2000,(3):10-12
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社会的发展路径主要有两条:其一,传统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其自身通过改造和转换也获得新的生命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长得以保存、认同和传承。其二,传统文化自身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对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播特征与对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标签,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离不开媒体。新媒体是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延伸出来的各种媒体形式。在新媒体日益发展的今天,文化的传播路径和形式也在发生巨大变化。如何通过新媒体更好地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本土文化、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以及为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搭建更为通畅的平台,是新媒体时代人们的共同目标和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9.
《华夏文化》2011,(4):1-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它是哺育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创造力的重要土壤。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文化创造,往往难以割裂与继承和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当代文化史上,宗白华作为一位著名的学者、诗人和优秀的编辑,给我们彰显出其独特的文化个性和人格建树,令人敬佩不已。他文化视野宽广,学贯中西,识见卓越,人格境界高迈,终生著述颇丰。其重要原因主要在于他能站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时代大转折点上,将西方文化特别是德国古典派文化的科学思辨精神和浪漫气质,与中国传统的诗学智慧和生存思悟巧妙地融合起来,对中西文化的精华进行了创造性的自我开掘。毫不庸言,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非同寻常。但细  相似文献   

11.
儒商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栗子 《华夏文化》2002,(4):11-12
“王若曰”是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中常见的一种格式,常常被译为“王如此说”或“王是这样说的”,或者认为“若”在这里没有实际意义。但笔者认为“王若曰”是一种固定格式,它的出现一定是涉及到王朝大事。“若”最初之意是为了探听神意进行祈祷的活动,或者仪式,“若”与神或上天有关。  相似文献   

12.
伍晓明 《中国文化》2010,(2):121-124,125-135
<正>一传统政治话语中的"父母"与"赤子"之喻在中国传统中,视天与人之关系如父母与子女是一流行观念。①此父母—子女关系又由"天之子"为中介而具体地实现为一种"天子—子民"的政治制度。天被认为将其作父母的责任具体地转授于天之子,所以天之子即是天下全体之人—民的父母。②而作为天下全体之人民的父母,天之子即应为人民负起如父母对子女所负之责任。在传统经典中,此责任即被直接规定为:"作民父母"。《尚书·泰誓上》云:"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所谓"元后"即民之大君也。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它的长期发展与演进过程中,由于历代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推动和思想家们的概括提炼,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高水平的文化形态,它既具有文明与文化的一般共性,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质。今天,要成功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就要对中国先进文化的母体一一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把握。从整个世界文明与文化发展的历史来考察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在世界文化之林中,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强处。这些优势和强处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黄刚 《华夏文化》2008,(3):19-22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理念,中国历代思想家在论述其思想体系的时候都不可避免地要谈到“和”或“和谐”问题,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同特征,融于儒、道、墨、法、阴阳、释等各家各派的普遍文化精神之中。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炎黄儿女的精神家园,也是我国最深厚的软实力,是民族自信心的不竭源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国内外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蔚然成风。中国传统文化势不可挡袭来,要成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中国人的"公共必修课"。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自然会想,要是手里有一本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又简明扼要反映中国文化珍品的著作,作为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入门书,就太好  相似文献   

16.
在具有五千年明史和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里,和平、统一历来是国人为之努力奋斗的大主题,而和谐则是达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桥梁。和谐是一种化。和谐是社会明进步的标志。和谐是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保证。历史发展到今天。在世界经济迅猛发展.化渗透日益加快.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在中国提出建设和谐社会不但是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更是国民所需,众望所归。  相似文献   

17.
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礼包括了广泛的内容:从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人际称谓到朝廷的典章制度、祭祀鬼神、宫殿陵墓的建造等等,都可以概括于“礼”的名下。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伦理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筑是人类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它以“文化纪念碑”的形式充当着每个文明独特的象征,记载着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演变历程。由于建筑文化本身具有的综合性特点,可以形象地把它称之为一部反映特定时空范围内人类文化特点的“百科全书”。在这部“百科全书”中,无论是宫殿、民宅、坛庙和园林乃至整个城市的规模、布局上,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所注重的皇权至上的政治论理观、尊卑有序的等级道德观、群体意识及和谐精神等伦理思想都得到了深刻体现。  相似文献   

19.
论传统文化与中国的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没有文化的现代化,不可能算是成功的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离不开用中国的特色文化作为指导.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是无可置疑的.我们的目的不是探讨传统文化是否起作用的问题,而是在于如何从现代化的动力要素的角度,来理解传统文化的作用.本文在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辩证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合理地扬弃,并对传统文化的重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荀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是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他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链条上,是不可逾越的重要环节.可以说,没有荀子思想的出现,就没有从秦汉到晚清的以礼治为核心的传统政治文化、政治哲学,就没有西汉中期汉武帝、董仲舒们对思想统一的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