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晓东 《中学文科》2009,(2):113-113
新课程的实施,教师是关键.教师是教育实践的直接承担者和教育变革的实施者,一切教育变革和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因而教师发展水平又直接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成败.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化学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素质必须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那么,中学化学教师如何才能适应实施新课程的需要?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必须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拓宽学术视野,调整教学行为,努力提高专业化水平,实现专业化成长,与新课程同行.笔者就化学教师如何做好专业成长谈谈自己的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2.
高师教育“师范性”日益削弱以及忽视教育实践等问题,弱化了未来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要使优秀人才经过师范教育成长为优秀教师,必须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进程。高师课程改革必须以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不断整合教育类教师资源以及课程资源,从而为教师专业成长创造系统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研究模式课程发展是实践性和反思性的,课程发展与评估整合为一,教师在发展课程的同时以行动研究方式对自身教学行动进行评估。教师是研究者和评估者,通过课程发展与评估、教师成长及学生学习成效互动的过程提升课堂实效。以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实践积极探索研究模式课程发展经验,总结研究模式课程发展理念和规律,基于知识有趣、易学和有用而设计教学过程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4.
国际教育界一直重视"微观改革",即课堂层面的变革。课堂是课程的"实践版",是教师的"培养基",是以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为目的的,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真正的学习与成长。读懂课堂,是教师成长的标志。聚焦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类课程课堂,以"参与观察法"为出发点,借助课堂观察LICC范式的课堂4要素20视角68观察点来解构课堂教学,可以优化教师教学进而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可以提升教学有效性及课堂文化品质,进而作用并影响学校文化品质、教育文化品质。这不仅关乎高师院校的教育质量和发展命运,更直接关乎整个社会的教育质量和发展命运。  相似文献   

5.
姜方为 《教师》2013,(31):23-23
信息化已经进入我们的教学生活.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已经不再只是公开课里的桥段,它们正在改造我们的课堂,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机整合越来越紧密。班班通工程、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络系统的实现等等信息化环境使得当前学校教育越来越呈现出独特的、明显的优势。这些变化不仅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大发展.为学校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也必须面临着改变和成长。  相似文献   

6.
幼儿接受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自身生命的整全成长,“成长教育”园本课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载体之一。“成长教育”园本课程以强健幼儿的身体、发展幼儿的能力、塑造幼儿的心灵为目标,旨在通过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和回归生活等基本手段来为幼儿创设丰富的体验和探究环境。为确保“成长教育”园本课程的科学建构和有效实施,幼儿园当建构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持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作为“教师之师”的特殊群体,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加快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促进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吉林省龙井市教师进修学校坚持“以德立校”,以校园文化建设和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为抓手.以课程改革和校本研修为切入点.以提高教研员教学指导技能和教育科研能力为突破口。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服务优良的教师队伍,为全市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助力。  相似文献   

8.
彭志宏 《教师》2011,(12):16-16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教育,学生为本。近几年来,湖南省华容县实验初中(以下简称"我校")坚持做到了:关注教师成长,培养高能教师,以高能教师构建高效课堂,以高效课堂培育高质学生,环环相扣,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科学、可持续发展。一、关注教师成长,培养高能教师教师是教学主导者,其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好坏。“学高方为师”,对于教师专业成长,我们实施的是一个群体性“高能教师”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9.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育教学正向生长的实践与思维活动,课程思政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土壤,它不是加法而是新的方法,专业教师应当立足课堂,变被动发展为主动发展,增强内驱力,对教学进行深度反思。课程思政教师之反思首先要明确教学反思对于课程思政教师的意义,其次课程思政教师教学反思具有反思内容的实践性、反思对象的特殊性、反思过程的交互性的特征;通过探讨教学反思的实践路径,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10.
每一个幼儿教师都渴望在教育经历中获得专业成长,而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建设,对于提高幼儿教师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为幼儿教师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一、以参与课程建设为基石,搭建教师成长舞台教师是课程实施的最重要的资源,教师的素质状态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进程。为逐步完善园本课程,我园融入了全体教师的智慧,激发起全体教师的创...  相似文献   

11.
教师需要有课例的专业引领、有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提升专业成长,这些都呼唤"主体-发展"式校本教研的完善与创新."主体-发展"式校本教研根据学校发展定位确定校本教研的主题;根据教科研工作成效确定工作计划;根据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职业特性,激励教师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主体-发展"式校本教研确立了教师的主体地位,以课例(或活动)为载体,以教学评论为引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发展,使教师尽快适应课程快速变化发展的现代教育.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而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课堂40分钟,教师必须在课堂中实现自己教学行为的转变,也必须通过课堂促进自己教学行为的转变.也就是说,教师是在课堂中成长的.为此,结合教师日常的课堂教学,进行一系列有效的课例研究活动就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的途径,也是最容易促进教师成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专业发展其实质是教师生命的发展。高师教育类课程应关注师范生的生命成长,以"经验人本"作为课程的价值取向,增加教师生命教育的课程内容,以生命体验作为课程实施的策略,讲求发展性课程评价,促进师范生生命的完满。  相似文献   

14.
教育数字化转型由多技术融合形成的技术生态撬动,需要从技术角度分析其给教师职业带来的挑战。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意向性使教师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智能化教育环境使人-机关系从辅助转向协同,技术渗透的三元空间生存方式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立德树人能力,数字化时代知识增长的范式需要教师不断自我成长。借用组织行为学的职能分析能力建构路径,结合教育组织的核心使命和属性,以及教育数字化的转型需求,得出支撑教育数字化转型教师需具备的能力类型:课程教学能力、人机协同能力、有效德育能力和自我成长能力。从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支撑来看,课程教学能力是以“学”为中心的前提和保障,人机协同能力是智能化环境下教师ICT能力的转型方向,有效德育能力是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教师首要角色定位,自我成长能力是数字化生存的目的与手段。教师教育需要正视当前教师能力培养中的问题,围绕数字化转型所需的能力结构,再造教师教育。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做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提倡教师采取行动研究。推广行动研究是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的有效途径.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策略之一。本文拟从行动研究的介绍入手.刍议教师在行动研究中亟待增强的八种意识.探讨保障教师顺利开展行动研究的机制.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6.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具体特点和条件进行的有特色、适应性强的课程开发,它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就本质而言,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有三方面: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特色的形式。这就是说,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就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指向,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中的一项新兴的活动,教师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整个开发活动只能通过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  相似文献   

17.
教师是教育教学行为的实施者,教师的专业水平决定了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和课程改革的成败。那么,怎样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8.
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通过语文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情感。语文的学习是学生成长的基础.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中最基础的阶段,而小学语文教师是学生成长的第一任教师.担负着重任。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从内容到形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探索、切磋、借鉴和共享的大好契机。下面,笔者就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拿出来与大家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实施以来,校本培训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学校校本培训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就是找到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课程理念.通过反复调整、教育实践.从课堂教学、校本课题研究、开发校本课程等方面解决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引领教师走专业成长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为激励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江西教育》编辑部举办第六届与课改同成长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1.征文内容。坚持教育创新,推进课程改革,反映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中小学各学科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以及班级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