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 “六书”中有一种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组合在一起,通过会意而产生一个具有新的意义的字,如:“尖”,根据字形可以看出它是由“小”和“大”组合而成,形成尖形,从而就产生出“一头大一头小为尖”的抽象意义;“尘”,从字形上看它由“小”和“土”组成,它的意义抽象为“细小的土形成尘埃”。其实,在文言文中,兼词的含义也是根据一定的规则“会意”出来的。下面让我们来看三个例子:  相似文献   

2.
文言兼词是指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它所兼的两个词属于两个不同的词类。这种字的读音有的是它代表的两个词的声音的拼合,例如:“诸”是代词“之”和介词“于”(“于”古音“Wu”)的合音,“叵”是否定副词“不”和动词“可”的合音。  相似文献   

3.
阅读文言文,有时遇到这样的词,在语法上作单个词来用,在意义上解释的时候,往往要分析做两个词来讲。具有这样特点的词.文言语法中称之为“兼词”。中学文言课文中为数不多,常见的有以下几个。“诸”有时要分析成“之于”或“之乎”两个词来讲。如: 例(1):投诸勃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将它投到勃海的边上,隐士的北面去。例(2):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  相似文献   

4.
在高三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现象讲得很多。但我们还发现文言词语的多词一义现象也很普遍,并且有规律可循。如果这种多词一义现象进行归类整理,不仅能加深对词语的横向理解,而且对文言词语的复习将起到穿针引线,举一反三的作用。一、单义词多词一义。文言词语中几个单义词具有同一意义,也就是几个单义词的词义相同。这  相似文献   

5.
浅析兼词     
一个单音词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叫做兼词。现代汉语词汇里的“甭”,“咱”,“别”等是兼词。“甭”兼用“不”和“用”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咱’兼有“早”和“晚”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多早晚”就是“多咱”,意思是“什么时候”或“几时”。在“别动手”和“别开玩笑”里的‘拐IJ”,兼有“不”和“要”两个词的意思和作用,表示禁止或劝阻的语意。“甭(beng)”是“不(bu)”和“用(yong)”的合音“咱(zan)轻声)”是“早(zao)”和“晚(wan)”的合音。它们是“合音兼词”。“别(bie)”却不是“不(bu)”和“…  相似文献   

6.
浅析兼词     
一个单音词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叫做兼词。现代汉语词汇里的“甭”,“咱”,“别”等是兼词。“甭”兼用。不”和“用”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咱”兼有“早”和“晚”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多早晚”就是“多咱”,意思是“什么时候”或“几时”。在“别动手”和“别开玩笑”里的“别”,兼有“不”和“要”两个词的意思和作用,表示禁止或劝阻的语意。  相似文献   

7.
在《古诗十九首》的“行行重行行”里,“行行”是文言重叠词,不是文言叠音词;在《论语·先进第十一》的“子路,行行如也”里,“行行”是文言叠音词,不是文言重叠词。文言叠音词,又叫重言词,是指用重叠音节的办法构成的词;文言重叠词,是指单音节词重叠运用的语法现象。二者虽都有字面上的重叠,实质上是根本不同的。如: 甲、洋洋《岳阳楼记》辘辘(《阿房宫赋》)潺潺《醉翁亭记》) 琅琅(《祭妹文》) 乙、熙熙(《捕蛇者说》)坎坎(《诗经·伐檀》)草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区区(《过秦论》) 丙、物物(《孔雀东南飞》) 种种(同上)时  相似文献   

8.
通常所说的汉字的结构方式,也就是汉字的造字法,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也就是说,随意指定某一个汉字,它的结构方式,或象形、或指事、或会意、或形声,泾渭十分分明.……  相似文献   

9.
一、单义词多词一义。文言词语中几个单义词具有同一意义,也就是几个单义词的词义相同。这种现象较少,一般名词具有这个特点。“天子、君、皇上、上、陛下”意思都指国家的最高统治者。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隆中对》) ②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原君》)  相似文献   

10.
一、把握词性,辨别用法。即根据某一虚词在不同词性下的用法差异来掌握虚词用法的方法。“以”与“因”两个虚词均主要有介词和连词两种用法。如何在句中区别呢?我的方法是:后跟代词或名词(包括名词性短语),是介词;后跟动词或句子,是连词。例如:  相似文献   

11.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又互相关联的意义。传统的语言学大多从词汇学的角度研究一词多义现象,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汉语常见词“头”的一词多义现象。  相似文献   

12.
语言工作者对文言词的滥用批评较多(见《词语评改五百例》126-131页,语文出版社1984年12月第1版),但对文言词的误用却似乎注意不够,所以本文特意举例来谈一谈。从我们搜集到的实例来看,文言词的误用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3.
拟声成词是指由摹拟某种声音而获得该词的语音形式,并以此通过相关、相似联想等途径而获得该词的词义这样的成词方式.在方言口语中这些词却具有十分鲜活的特色.对此类语言现象的研究,可以使我们进一步注意一些方言词语,也可以帮助我们修正词典中一些处理不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记单词是每一个学习英语的人感到头疼的事。大家都希望找到一种神奇的方法,能够一学就会,一记就忘不了。其实,这是可以做到的。神奇从何而来?不从别的地方,就从你的大脑来。开动你的大脑,你会发现原来自己就很神奇!  相似文献   

16.
文言解词,一般是让学生看课本上的注释,不足的,就借助于工具书、参考书.这样做,虽然也能做到解词准确,但缺乏形象性,有的词,时间一长就容易忘记.为此,我利用图、表等方法来帮助解词,这样易理解,记得牢. 一、图示法.所谓图示,即用示意图来显示词义.比如“阴”“阳”这两个词,体现在山和河这两个事物上,方向正好相反,山之阳是山的南面,河之阳是河的北岸.学生最易弄混,为此,教这个词时,辅以示意图.如讲《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时,向学生说:“‘泰山之阳,当然指泰山的阳面(南面),大家回忆一下《愚公移山》一文中的‘汉之阴',指河的哪一岸呢?”学生答  相似文献   

17.
《英文单词中的“象形词”和“会意词”》系列本来已经结束了,可是我们的小读者感觉意犹未尽,于是我们再次选登其中的一些优秀作品。如果你还有更好的单词故事,一定要抓紧时间投稿哦!  相似文献   

18.
古今词义详识别【识记口诀】文言词语记得快,双音词汇少存在。单音词语组词解,词义大小要分开。词义转移现象在,对比记忆要明白。感情色彩细琢磨,古今异义辨明白。【口诀精解】文言词语记得快,双音词汇少存在:文言词语中很少有双音节词,因此,在遇到类似于  相似文献   

19.
一、陈述事件。①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缟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白戴孝,陈述二人“伏尸”之后,天下为之穿白挂孝这一情况。②其被轰击者,则断壁危楼,或黔其庐,或赫其垣,(《观巴黎油画记》) ③而军士之折臂断足、血流殷地,(《观巴黎油画记》) ②③中的“黔”、“赫”、“殷”都为使动用法,可翻译为“熏黑”、“染红”、“烧红”。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的强劲势头正日益挤占人们的空间.网络语言、网络文字也不断的进入人们的生活,汉字的特性在这期间显露无疑,在这些文字的使用背后也体现着现代入的精神面貌.本文试对网络文字"犇"的使用现象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