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清长篇家族小说及其叙事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样态模塑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模式及叙事视角。中国社会以家族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社会结构,是中国文学特别是明清家庭家族类小说戏曲创作形成的历史基础。宋元时期的家庭戏对明代家族小说具有很大影响。明代家族小说的开山之作是被笼统称为"世情小说"的《金瓶梅》,以西门一家而及天下,以家庭交际圈来展现社会人生,呈现出家庭—社会半网络式叙事模式。《红楼梦》比《金瓶梅》有所发展,成为家族—社会立体网络式叙事模式的典范之作。《林兰香》、《醒世姻缘传》、《歧路灯》亦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以家族兴衰或衰兴反映社会人生。明清家族小说不是特意寻找一种网状结构来超越线性结构,而是这种叙事结构与中国社会结构、人们的交际方式相一致,与小说内容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现代叙事诗艺术发展以至叙事文学的学术研究,是建立在对于中国古典叙事诗艺术传统及理论遗产的考察发现及价值重估之上的。中国古典叙事诗作品有三种基本叙事结构模式。中国古典叙事诗艺术所体现出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与纪事或感事型的叙事模式,质实的叙事诗论及美学原则,是中国古典叙事诗艺术及叙事美学与西方叙事诗学及创作的最根本差异。作为中国古代叙事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叙事诗对20世纪中国叙事诗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创造性转移,提供了必需的内在发展动因和基本的嬗变途径。  相似文献   

3.
大多数评论关注到的是余华小说中的死亡和暴力及其时传统主题的解构,其实余华的创作在叙事上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从叙事态度、叙事主题、叙事视角、叙事手法、叙事语言等五个方面讨论余华小说的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4.
在《汤姆·琼斯》中,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遵循了道德建构原则。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在简单介绍《汤姆·琼斯》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对小说的叙事情节和体现的道德观进行了分析,然后从插曲式描写、史诗式叙述、戏剧性巧合这三个叙事策略的运用角度对小说的道德建构过程展开了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小说叙事与道德建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文学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威廉·福克纳具有较为关键的地位和价值,他的作品也被奉为文学史上永恒的经典。从结构关系上分析,伦理叙事与叙事伦理是具有密切关系的两部分内容。其中,伦理叙事的侧重点在于小说的伦理主题。威廉·福克纳的小说体现在南方历史、家族、种族等主题的描写上。叙事伦理则侧重于小说描写中叙事技巧的运用、叙事过程的呈现以及叙事形式的开展,合理的运用叙事伦理能够更加充分地提升作品的表达效果,两者的紧密结合和关照是威廉·福克纳小说创作的典型特征。因此,在分析和体会小说精神及文化内涵方面,依托宏观上的这一思路,有利于更加全面深刻地分析、理解和体会威廉·福克纳小说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6.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是研究小说叙事艺术的不可多得的文本。在欧洲小说发展的历程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小说叙事艺术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传统写实小说发展向现代发展和嬗变道路上的一个"路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将探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与欧洲传统写实小说叙事的联系与张力,及这种创新在小说发展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动物叙事"的界定及其发展历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图从动物小说谈起,对动物叙事这一重要的文学现象予以界定,并考察其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8.
在格非的先锋小说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叙事结构:"迷舟"式叙述、纯虚拟的叙事游戏和罗生门式的多重角度叙述。在格非笔下,生活是无中心的,存在是一个巨大的迷宫。他小说中的时间是碎片化的,是孤立的一个个瞬间,他不提供对生活的整体性认识,也无意于总结历史的客观规律,他对历史的表现,往往成为某种"戏仿"。他的小说往往传达出这样一种认识:人生充满偶然,意外造就历史。  相似文献   

9.
美国非裔女作家安·佩特里的小说具有明显的嗅觉叙事特征。归类其小说中的嗅觉表征,诠释各式"气味"隐喻,探讨嗅觉的政治、审美与人性内涵,将有助于理解佩特里对于美国黑人民族出路问题、女性身体审美准则以及人性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0.
家族叙事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叙事模式。笔者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的家族小说为主线,通过对家族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地位的阐述,将作家创作心态、人物形象类型做比较研究,从而多角度的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的家族小说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以来的乡土小说在许多方面都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面貌,就叙事而言,最明显也具有普遍性的特征是:独特的叙事视角,细节化的叙事方式,开放多样的叙事结构.这种变化,既与作品所叙述的内容有关,也与作家的情感态度有关,还与作家力求在乡土叙事上寻求突破的努力有关.这是当代文学叙事美学的嬗变,也反映了传统乡土美学的裂变.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国社会长期处于激烈动荡的转型期,专注于社会改革现象描述与规律剖析的"变革叙事",是20世纪中国小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极为紧密。其具体叙事特点大致有以下几点:叙事内容直接取决于政策导向与社会制度的现代性演进;充满战争文化心理与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浓重的道德审判色彩与官场化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3.
“披蓑衣、戴斗笠、骑黄牛、拿木笛、指明路”的牧童形象一直为学界关注,文章试以明清通俗小说为主体,探究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牧童指路”,从小说文本中“牧童指路”的类型、产生的原因以及此类形象的叙事功能三个维度展开,以期对“牧童指路”事象作初步探讨,拓宽对古代小说叙事的认识维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通过四个方面对《达芬奇密码》非线性叙述结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解构主义"与线性叙事模式的紧密结合。非线性叙述结构的交叉与重叠。非线性叙事结构与小说主题表达之间的关系。《达芬奇密码》非线性叙事结构对英美文学创作的影响。来发掘蕴含在小说叙事结构上的特色以及对中国新时期小说创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陆犯焉识》是一部波澜起伏、崎岖坎坷的爱情史诗,它以"那辗"方法谋篇布局.其情节不断被作者纵向拉伸,令爱情之路周回曲折,余味悠长,并于枝节处延展,用极微的手法深入历史褶皱,以家族历史为背景,抒发祖父母之间缠绵悱恻的跨世纪之爱.严歌苓从西方现代思想汲取养分,结合文化经验与艺术想象,内化为独具传统意蕴的"那辗"叙事策略.通...  相似文献   

16.
论20世纪中国乡村小说的基本传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是2 0世纪中国文化裂变的阵痛中心,也是2 0世纪汉语文学最重要的话语资源,因此乡村小说便成为2 0世纪汉语文学中成就最高的领域。站在今天的认识高度,从作家的主体立场、审美视角、叙事策略,及其在现代性建构中的意义等角度进行考察,2 0世纪乡村小说呈现出三种基本传统:从鲁迅到韩少功是以知识分子立场、文化批判形成的启蒙传统;从废名、沈从文、孙犁到汪曾祺、贾平凹是以知识分子立场、人性审美形成的诗化传统;从赵树理、柳青到高晓声、路遥是以农民立场、现实视角形成的“史诗”传统。这三种传统,在90年代出现的乡村小说《白鹿原》中实现了全面整合与超越。《白鹿原》由此获得了将中国乡村小说推向成熟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著名学者申丹将叙事视角分为零视角(全知叙述),内视角,第一人称外视角以及第三人称外视角。以申丹的叙事视角理论为基础,笔者分析了麦卡锡西部小说的叙事视角。在《血色子午线》和边境三部曲中,麦卡锡主要选用了全知视角叙述和人物视角叙述两种叙事视角,对小说中的人物行动、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和揭露,作者也将这两种叙事视角作为揭示作品题旨的重要方式。在仔细阅读麦卡锡西部小说的基础上,本文在零视角和人物视角叙事模式下分析探讨了小说中的空间叙事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50年代的台湾小说,不仅在反共抗俄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的边缘产生了现代主义、女性叙事、台湾乡土等小说形态,也在某种主流形态内部产生了疏离官方意识形态的小说形态,形成了多种边缘形态。小说自身发展的动态格局与僵化的政治体制及其意识形态之间的抗衡使台湾小说在政治高压的1950年代仍获得了较多的个人空间,并在1960年代迎来了台湾小说乃至中国当代小说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的创作对中国古代小说传统的借鉴与创新表现在诸多方面,以下三个方面最为突出一是对古代小说故事结构与传奇特色的创造性运用;二是在写作技巧上借鉴西方心理描写方法并与传统巧妙结合;三是在语言运用上主动向古代小说学习,提高了语言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20.
历史叙事与文学叙事作为中国传统叙事的两大重要分支,二者之间的关系可谓是同异相参的,不能用分立的眼光去看待。二者在叙事体例、叙事内容以及叙事技法上有共通的地方。同时,叙事性质的不同和情感介入的差异又使二者泾渭分明。通过实际批评与理论批评相结合的研究可以发现,历史叙事是一棵树的根和干,文学叙事是吸取根和干提供的营养而繁荣生长的枝叶,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