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邹韬奋,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周年代创办的《生活》周刊和生活书.店,以及在新闻出版界被广为弘扬的韬奋精神和已成为新闻工作者最高荣.誉的“韬奋新闻奖”。然而对于性活》周刊的由来,《生活》周刊与中华职业教育社产p韬奋与中华职业教育社一p韬奋与极育与职业》的历史渊源,却鲜为人知。今天我们从三联书店出版的性活书店史稿》中摘取第一章奉献给读者,一来是帮助大家了解一点历史,更重要的是以此来鞭策我们的工作,弘扬韬奋精神,办别教育与职业》。一、《生活》周刊的由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上义工商业有了比较迅速…  相似文献   

2.
妙妙回音壁     
尊敬的《今日小学生》编辑们:你们好!首先我代表我校三百多名小读者对你们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正是你们的辛勤付出换来了《今日小学生》这本优秀的刊物,使我们的小读者们课余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是桂林市灵川城关三小的教务副主任,同时主管我校进校书刊的征订发行工作。多年来,我们一直是《今日小学生》的忠实读者。我们觉得这本刊物办得很好,知识面广,趣味性强,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而且价钱也不贵。去年下半年,我们在学生中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学生积极响应,很快就订了三百多份。由于贵刊的发行是以包裹的方式邮寄,我…  相似文献   

3.
自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为“孤岛”。在日本侵略者和租界当局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共产党人和其他爱国文化人士,无不团结在抗日救亡的旗帜下,采取坚定而灵活的斗争方式,从事抗日文化活动,不断开拓新的抗日宣传阵地。他们打着外商的招牌,创办一些看似纯翻译的报刊,选译和转载有利于抗战的材料,向人民报道抗日前线的战事和国内外形势,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持久战的政治主张,使“孤岛”人民坚定抗战信心,明确斗争方向,站稳民族立场,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当时除了一些打着“洋旗报”名义的抗日报纸外,还有一些进步刊物,如《华美周刊》AwA MEI WEE VLY、《译报》周刊、《文献》  相似文献   

4.
邹韬奋故居     
邹韬奋(1895~1944)原名恩润,祖籍江西余江,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韬奋是他后来主编《生活》周刊时所用的笔名。由  相似文献   

5.
我国卓越的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文化战士邹韬奋,是一位杰出的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他的一生,走过了曲折、艰辛的道路,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的一面旗帜。刻苦成学邹韬奋,一八九五年十一月五日生于福州市,祖籍江西省余江县。他原名恩润,“韬奋”是主编《生活》周刊以后所用的笔名。“韬”是韬光养晦的韬,“奋”是奋斗不懈的奋。他取这个名字的用意是以此自勉。韬奋出身于一个官僚地主的旧式家庭。他从五岁就开始读书识字,十四岁入福州工业学校。由于父亲崇尚实业救国,韬奋十七岁时到上海南洋公学(即交通大学的前身)附小就读,以便由附小、附中而直接升入大学,成为一个工程师。但是,韬奋从小就有自  相似文献   

6.
20世纪20、30年代的上海国统区,思想文化异常活跃,涌现了大量刊物。《生活》周刊就是其中的代表。其主编邹韬奋作为这一时期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他的思想经历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到无产阶级立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急剧转变。《生活》周刊的办刊方针也由“有趣味有价值”的以职业教育和职业修养为内容的刊物转变为“新闻评论性质的周报”、“主持正义的机关”,在抗战时期的上海处于舆论的先导地位。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现代著名的新闻出版家,邹韬奋的新闻出版生涯究竟何时开始,应该说是不成问题的。一来因为邹韬奋的活动时间距离我们并不遥远;二来又有大量的文字及实物资料留下。但是,有关论著对此仍有模糊认识,如《韬奋文集》之前所附《韬奋年谱》称: 1926年“十月间,韬奋接编‘生活’周刊,这是他正式从事新闻出版工作的开始”。 [1]因为《韬奋文集》是国内第一部邹韬奋的文选,所以这一观点的影响颇大且深,许多相关论著都采用了此说。 [2]我们认为,这一说法与事实不符,大有澄清的必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邹韬奋新闻出版活动与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8.
80年代,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了《基础教育研究》。首先,这一刊名吸引着我去阅读;读后,觉得她真是一份名副其实的对基础教育进行研究的好刊物,我便广作宣传。后来,又对这份刊物从导向性、学术性、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等方面作了评价,写出一系列文章,在《基础教育研究》(以下简称《基》刊)上发表。随着教改的深入,《基》刊迎来了十周岁的生日。我深感这个刊物越办  相似文献   

9.
邹韬奋主持《生活》周刊期间,积极开发《生活》资源,实行多元化经营;强调创新,突出刊物个性,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竭诚服务读者与社会,努力塑造"生活"品牌形象;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实现《生活》周刊"事业性"与"商业性"的良性互动。这些高超的经营策略,使《生活》周刊在激烈的报刊市场竞争中,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发展成为民国时期发行量最大、享誉海内外的杂志。  相似文献   

10.
《南鸿》周刊是张闻天主编的第一份刊物,1925年3月30日《南鸿》周刊第1期在重庆正式出版。张闻天在主编《南鸿》周刊之前,点燃重庆新文化运动火焰,推动重庆思想启蒙运动。张闻天在主编《南鸿》周刊期间,高举新文化运动旗帜,把重庆“变成一个大造反的世界”。《南鸿》周刊的遭禁,张闻天被迫离开重庆重返上海,成为张闻天人生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建设教育》是网络和纸质并行,以网络为主的期刊,在通过网络实现刊物价值的同时,为满足读者和作者对纸质刊物的需求,也适量出版纸质期刊,以期更广泛有效地发挥其宣传作用。为了及时、按质、按量发行刊物,最大限度地避免资源浪费,节约开支,特制订本办法。  相似文献   

12.
秀山县教委奖赠刊物清泉,刘卫平本刊通讯员刘发生同志,最近收到一份珍贵的礼品——九六年度《中国民族教育》订阅发行单。这是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教委为鼓励他继续抓好教育宣传工作的特殊奖品。刘发生,是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计生委一名宣传干部,他热爱党的新闻事业...  相似文献   

13.
《人民教育》是我最喜欢的一份刊物,喜欢她首先是工作上的需要。作为一个基层学校的校长,迫切需要一份最权威、最全面,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思想与方针政策的刊物来指导我们的工作,使我们牢牢把握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她还能够及时介绍全国各地最新的办学模式以及课程改革中鲜活的经验。《人民教育》正是这样一份刊物,每一期的每一篇文章都值得阅读,我们就像从空气、水和土壤中汲取营养一样读她,不断成长发展。《人民教育》是我最喜欢的一份刊物,还有我个人的情结。1999年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发表了。于是我把自己的感…  相似文献   

14.
《生活经典·晨报周刊》和《品周报》是立足于湖南本土的两份生活时尚类周报(刊)。处于声色的“主流”与文字的“优质”这种尴尬境地之中的生活时尚类周报(刊),需要抓住内容为王、品牌开发、读者优势、“新”时尚再造等要点,找准自己的定位,讲究时尚和文化的融合,实现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并挖掘发行渠道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祝贺与希望     
作为《语文知识》的读者兼作者,我对她怀有深挚的一份爱心。十年来,我从这个刊物中汲取了许多知识营养,同时也在刊物上发表了近  相似文献   

16.
个性是期刊生命力之所在.在编辑史上,成绩斐然的期刊无一不是以自己鲜明的性格、独特的风格而"鹤立期林"的;而那些期刊的优秀编辑们,也总是以浇灌、培育期刊的风格之花为赏心乐事.编辑们数十年如一日,极尽自己的心血和才华,为的是使刊物在促进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大目标之下,彪炳个性,办出特色,以实现为读者服务的最佳效果.出版家邹韬奋曾说:"没有个性和特色的刊物,生成已成问题,发展更没有希望了."(《韬奋文集》第3卷,第79页.)又说:"办报必须有其特点,有了特点,销路虽少,还是有它的力量."(《韬奋文集》第2卷,第67页).邹先生积十余年的办刊经验,把刊物的个性特色提到它存在和发展的价值的高度,并将它作为衡量刊物力度的标尺,这无疑是极富哲理和  相似文献   

17.
《小读者》2008,(8)
本刊讯:在最近举办的"《小读者》第二届发行财富论坛"会上,全国近30位在各地有影响力的热心发行《小读者》1000份以上发行单位的"经理"、"老板",希望《小读者》坚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送给小读者"的办刊方针,把刊物办得像《中国新闻出版报》赞扬你们那样"特干净、特出色"、"有趣、有用、有益"。  相似文献   

18.
将两张皮真正变成一张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年前,我们建立了高教研究室,后改称高教研究所。与此同时,我们又创办了《高等教育研究》。 创刊时,我们就确定这个刊物面向全国,刊登来自各方面的稿件。现在看来,这一点定对了。在广大作者与读者支持下,刊物的水平日益提高,以致在同类刊物中名列前茅。 当时,我们不仅办《高等教育研究》,还办了其他刊物,包括原有的《学报》在内,共计九种。《学报》是工,新办的七种是文和理,还有一种是《新建筑》,非文非理非工;建筑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可以称之为美术与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为何办这多刊物?因为当时华中工学院已从…  相似文献   

19.
《读者》杂志在美国、加拿大印制发行签约仪式8月在兰州举行。《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3月,属综合类文摘杂志,从创刊时月发行量3万册,到2003年4月已创造出月发行量768万册的中国纪录,发行量排名世界综合期刊第四。据统计,《读者》迄今已累计发行7亿多册,在中国亿万读者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代表美国大路文化传播公司与《读者》杂志社签约的杨在时先生说,虽然《读者》在海外的发行量将会远远不及内地,但是它在海外的发行具有重要意义。他认为,《读者》不是消闲式的刊物,它是认识中华文化的一种传媒。《读者》杂…  相似文献   

20.
读者之角     
努力宣传《现代家教》编辑同志:您好,收到您的来信很高兴。关于刊物的发行问题,我会很努力地去宣传。因为我觉得该刊的确是一份好刊物。该刊现在在韶关市的订数是30多份,现在比原来好了很多,1995年该刊在韶关市只有3份。我单位图书室和几个单位的图书室1996年订了贵刊,等以后刊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