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雪飞 《武当》2004,(4):56-56
道家提出“修真”之说,在中国传统的养生论中高倡“我命在我不在天”,提出性命双修之说,实为主要。性者神也,命者形也。俗话说:“修性不修命,此为修行第一病”。要想无病,必须性命双修。  相似文献   

2.
杜子宇 《武当》2013,(10):16-18
李派太极拳的修炼以人合天为宗旨,以人天相应为法统,故以动静兼炼、性命双修为法体,是以拳功相融、性命归一为真功。静以修性,动以修命,性命互济而益生延年,成才成器而器成道用,善美人生。  相似文献   

3.
杨群力  时保平 《武当》2013,(3):29-31
七、性命双修(一)“性命双修”是武当拳功的主题,是仙道重生、长生久视、得道成仙的途径,也是道教养生思想的组成部分。何谓“性”?何谓“命”?《道教五派丹法精选》第三集,明代道人陆潜虚所著《玄肤论》中文日:“性者,万物一源;命者,己所自立。性非命弗彰,命非性弗灵。性命所主也。命性所乘也。今之论者,类以性命分宗,而不知道器相乘,有无相因,虚实相生,有不可歧而二者。故性则神也,命则精与气也;性则无极也,命则太极也。可相离乎?”意思是说,性是产生万物的根源,命是万物存在的基础。性没有命就不能显现,命如果没有性就没有灵机。性是命的主宰,就是神,是思想情志活动,是先天之性,真性;命就是精与血,是筋骨肉及形态外在表现,是性的基础。现在人将“性”与“命”分宗分派,不知道“道”与“器”的相互联系,“有”与“无”的互为因果,“虚”与“实”的相互依存,其之间是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4.
胡鸿章 《武当》2005,(5):45-47
八、命功修持前述还丹理法,均属命功修持的范畴。作为金丹大道应当性命双修。《敲爻歌》云:"达命宗,迷祖性,恰似鉴容无宝镜;寿同天地一愚夫,权握家财无主柄"。修道应先修性还是应先修命呢?按南宗清修派,承传钟吕龙虎金丹要术的理论和实践,走的是先命后性的路子。张伯端云:"始于有作人难见,及至无为众始知; 但见无为为要妙,岂知有作是根基。"吕喦《百字碑》云:"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气回丹自结。"则是先性后命。北宗全真派即是先性后命的修法。可是按十九章理  相似文献   

5.
张方 《精武》2010,(11):65-66
自古丹道分南北二宗,南派讲究先命后性,而北派走的是先性后命的路子。内家拳当然是要性命双修了,在这一点上,从张义善和胡海牙等对于太极拳的高度评价中就能够看出。胡海牙先生的《仙学指南》有云:“内家拳注重锻炼腰肾,其实元气(命)之所在;注意培养动静,其实元神(性)之所在。故拳道之学,实即性命双修之学。”由此可知,参禅修道之人不能对内家拳小觑。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三说     
梅墨生 《武当》2009,(7):12-14
古人曾说:道术将为天下裂。今天,道与术早已分道扬镳。传统太极拳,“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不徒作技艺之末也”。内家拳所修炼者,一气(元气)之动静(元神)也,以腰腹(中极)为体为用,是养气充气而修命,进而以元神“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以元神运元气,是修性,故太极拳乃“性命双修”之道,是武道也。必须说明,上述所言,是太极拳之上乘境界,  相似文献   

7.
张东宝 《武当》2009,(4):46-47
一般来说,僧界均讲修性,但讲究性命双修者也不乏其人,况且汉地僧人不少具有厚实的儒道文化之底蕴。中国化的禅宗就融合了儒家之中和,道家之虚静,佛家之空灵,尤其是儒道两家所倡导的“天人合一”、“性命双修”(儒道的“坐忘”、“存思”,与禅宗的禅定有异曲同工之妙),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禅宗文化。禅宗祖庭少林寺的历代高僧,在修禅的基础上,均大胆汲取了儒道两家之内修精华(禅宗二祖慧可的父母是虔诚的道教徒,慧可幼时即信道教,爱好“老庄”)。可以这么说,中国禅宗的创立,儒道两家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8.
高中山 《武当》2008,(2):43-45
(接上期) 第二部分 性命双修 【原文】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即安。故曰:“食其食,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故躬,小人得之轻命。  相似文献   

9.
拳道修悟     
张金普 《武当》2013,(8):53-54
一、我国道家始祖老子著述的《道德经》,是国人修身养性,益寿延年的指路明灯。"顺为凡,逆为仙"。通俗地讲,那就是顺则生人,逆则成仙。欲成仙体,那就得修道。经过百日筑基,十月怀胎,三年哺乳,而九年面壁则是修道的最高层次。其中有阳神出壳漫游,体羽化而升天,我等方外之人若能全收百日筑基之功,无疾而终足矣。一、百日筑基包括小三候。即蓄积元气为初候;疏通周身关窍,气血周流为中候;百病消除为三候。百日筑基,须性命双修。所谓性功,是精神方面的修炼。即去除私心杂念,返璞归真,识神退位,元神主宰,明心现性,心平气和,  相似文献   

10.
杨剑平 《武当》2014,(10):44-46
南怀瑾先生曾总结说:纵观历史,中国古代人走的是一条“武功、气功、内功、道功”的修炼之路。武功可以“炼精”强身,预防疾病。气功可以“炼气”,疏通经络,延年益寿。道功可以“炼神”,凝结金丹,长生不老。 一、武功是修道中“炼精”的重要方法要想修道,必须先锻炼好自己的体魄,而武术是生精积精的最佳手段。如果精不足髓未满,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就不会康健,命功便会失去依托,性功也就更无从谈起。命功与眭功没有成就,与道合一就是一句空话。所以,精足是修道之基础。吕洞宾曾明确指出,“只修心性不修命,万劫阴灵难入圣”。  相似文献   

11.
虚静 《武当》2000,(9):53-54
天道它那无时空之别的永恒无极,统御着万物在相对的时空中作永恒不息的有序变化,所以才有了本末互依的整体活宇宙。修道者不仅是要悟道,更要使所悟之道发挥其统御自体变化的作用,否则的话那就不是性命双修,而成了落空。《易》日:“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如果修道者不能“至于命”,那他就是未  相似文献   

12.
郭庆春 《武当》2006,(3):41-42
修真之道,贵在性命双修。性命双修是道家内炼的大法,也是道家区别于儒佛两家的重要特点。然而, 什么是性命,并非人人知晓,如何把握性命双修的火候更是不易分说。前辈们的丹经典籍大都象言假义不肯明说,其中的深意大概就在于“天机火候不可轻泄,唯有德任道之士方可得之”。如果明白地直说出来,  相似文献   

13.
孔德 《武当》2000,(9):49-51
三丰祖师此金丹诗内容,主指炼己之后入室下手法工。丹家将炼己作首步筑基功夫.炼己即炼性,性定则心静。心静则神归,神归则真种得。得真种方可谈培养、采炼、搬运、沐浴、温养、攒簇、封固诸般金丹返还之事。故炼己是以性还命,侧重于性功;金丹是性命双炼,征验在命效。然性命二者是一而二、二而一,在后天可作两面观,故修功分性分命,分先后次第;在先天实为一物,故修到后来便无分别。  相似文献   

14.
谈养性     
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工作与生恬节奏也随之加快。社会各阶层,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们,倍感精神紧张,感受着不同的压力,亚健康现象日益增多。如何养性?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道家修性养生,性命双修,追求长生久视的炼养理念,以及其独特的炼养途径,历经千百年风雨,凝聚着无数先贤大德的心血而成,是指导我们养生健身的宝贵财富。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5.
胡鸿章 《武当》2005,(6):42-45
九、性功修持吕嵒《敲爻歌》云:"性命双修元又元,海底洪波驾法船。生擒活捉蛟龙首,始知匠手不虚传。"吕祖说,金丹大道必须性命双修,自从三元合一,金丹已结,命宝已经到手。此后,在性功修持中,自然而然显现特异功能。于是,从常态转入功能态,从五官感知转入超世俗人的五官感知。例如,内外透视、遥视、遥感、思唯传感等特异功能相继出现。而此种特异功能也不可执着追求,功行圆满就会自然显现。例如禅宗,不炼功,不坐禅,不念经拜佛,一旦开悟就自然得了菩提子,见到  相似文献   

16.
魏坤梁 《武当》2010,(7):12-14
《张三丰承留》是收载于《杨氏老谱》中的一篇诗文,中心意思是阐述道家“虚灵能德明”这一性命双修的核心观念。《杨氏老谱》中不少阐述十三势长拳特殊武术内容的篇目(如《太极懂劲解》等)都涉及到了性命双修,说明十三势长拳也即是太极拳曾是性命双修的一种形式。《张三丰承留》反映出了“虚灵”的功效与有关的历史等等,充分反映出“拳即是道”这一太极拳的锻炼宗旨。  相似文献   

17.
自在日精功     
梁志海 《武当》2007,(6):10-10
功理自在日精功,乃道家一种性命双修的功法,主张清净无为。“道法自然而复归”“天人合一”,以达到气功的最高境界。自在,即以道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  相似文献   

18.
丹道要旨     
华玄子 《武当》2003,(11):56-57
其九层为:真阳萌发,子升于后 筑基补漏在小周天功毕之后,才完全达彼岸。笔者把补漏筑基之境达一阳复生(活子时)专门划归一步,让修士明了筑基之不易。筑基也分二小步。先由性宫入手,接宇宙全息(炼何门派,接何派本尊),安神祖窍,收心炼己,直到玄珠如黍米出现,光灼灼,明圆圆,亮晶晶,性光灵明,明心见性之后方可性命双修。有人说:明心现性是佛教术语,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体育伦理思想之哲学底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 ,中国传统体育伦理思想以当时的哲学思想和理论为基础 ,通过融合、嬗变 ,折射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体育伦理思想 ,即自然性、目的性、等级性 ,其主要表现为 :顺应自然、天人和一 ;性命双修、道德先行 ;以“武”会友、礼让为要 ;立足现实、讲求事功 ,形成了独自的特色和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形神共养又称“性命双修”,是中国传统养生和武术重要的炼养原则。形指形体,亦即身体,包括躯干四肢、筋骨皮等;神指人的心性,精气神、意识、思维等。形神共养,即不仅注重形体的养护,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调摄,旨在通过一系列特殊的养生手段来实现个体自我的内在生命和潜能的开发及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