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绍圣元年(1094)闰四月三日,苏轼在知定州任上接到谪贬英州令,立即启程南下赴英州,途中朝廷数改谪令,最后改贬宁远节度使惠州安置。苏轼经过六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终于在绍圣元年十月二日,到达惠州。苏轼沿途所历,每发为吟咏,留下不少诗文,真实昭示出其南迁路线图和其随缘自适、不以忧戚为怀的心态。  相似文献   

2.
苏轼一生屡遭贬谪。他从绍圣元年(即公元1094年)十月抵达惠州贬所,到绍圣四年(即公元1097年)四月,被贬离惠州止,在惠州过了两年六个月的谪居生活,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苏轼寓惠作品的收集,前人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一九四七年,张友仁先生也把这些作品编进了《惠州西湖志》中。一九八二年,惠阳地区文联、文化局、惠州市文联等三个单位合编的《苏轼与惠州》中的苏轼寓惠作品,就是以张老先生的收集为依据,做了大量的校勘整理工作而印发的。为了有助于对苏轼寓惠作品的阅读和理解,我们组织了部分教师,根据上述两个本子所辑录的作品进行选注,计有诗二十六首,词四首,文十一篇。注解力求简明、通俗、生动,尽量避免繁琐的考据和不必要的引文。简说中有选注者的个人见解和粗浅看法,可能有不少谬误,仅供参考。选注是否得当,有待各位专家、读者雅正。  相似文献   

3.
苏轼从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二月贬官黄州,到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四月改授汝州团练副使,在黄州共呆四年多的时间。从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十月谪居惠州,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移海南儋州,到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六月渡海北归,在岭南共生活了六年多.这十来年是苏轼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文学创作的大丰收时期。 苏轼的一生在政治上无所建树,主要功业在文学创作上,而创作高峰则在黄州与岭南这两个时期.如其《自题金山画像》中感叹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相似文献   

4.
浣溪沙①——绍圣元年十月二十三日,与程乡令侯晋叔,归善簿谭汲,同游大云寺,野饮松下,乃设松黄汤,作此阕。余近酿酒,名之曰“万家春”,盖岭南万户酒也。罗袜空飞洛浦尘②,锦袍不见滴仙人③。携壶籍草亦天真④。玉粉轻黄千岁蕊⑤, 雪花浮动万家春。醉归江路野梅新。〔简注〕①浣溪沙:词牌名。此词是苏轼到达惠州贬所后,与好友侯晋叔、谭汲同游大云寺时所作。《归善县志》:“大云寺在邑治西八十里。”  相似文献   

5.
流放岁月     
哲宗绍圣元年(1094)十月二日。是欧洲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前两年.苏东坡到了惠州,好多事对他都显得新奇。广东地处亚热带.他看见橘林、甘蔗、荔枝树、香蕉园,还有槟榔树,认为这儿绝不是个不适于生活的地方。有两条河自北流人,在城东汇合。前半个月,苏东坡在地方太守礼遇之下,住在政府官舍中。  相似文献   

6.
北宋王巩与苏轼等旧党人物关系密切,新党执政时,三次贬谪广西。经考证,第一次于神宗元丰二年贬谪宾州,寓居宾州三年;第二次于徽宗元符元年贬谪全州,元符三年罢还;徽宗崇宁元年,被列入元祐党籍,再贬广西。在贬谪广西期间,王巩与苏轼、苏辙等人书信往来,与全州朱氏兄弟相交游。有《王定国诗集》、《王定国文集》、《论语注》等作品,现均已散佚,仅留寓居全州作山水诗二首。  相似文献   

7.
浣溪沙①——绍圣元年十月二十三日,与程乡令侯晋叔,归善簿谭汲,同游大云寺,野饮松下,仍设松黄汤,作此阕。余近酿酒,名之曰“万家春”,盖岭南万户酒也。罗袜空飞洛浦尘②,锦袍不见谪仙人③,携壶藉草亦天真④玉粉轻黄千岁蕊⑤,雪花浮动万家春,醉归江路野梅新。〔简注〕①浣溪沙:词牌名。此词是苏轼到达贬所惠州后,与好友侯晋叔、谭汲同游大云寺时所作。《归善县志》:“大云寺在邑治西八十里。”②此句写喝酒的神态:微醉身轻,步履轻浮。罗袜:丝袜。洛浦尘:暗用曹植《洛神赋》中“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之句。  相似文献   

8.
绍圣元年的惠州之贬,并未将已是垂暮之年的苏轼击垮和打倒,反而造就了他淡泊豁达的人生境界。他在惠州期间,由于党争的激烈,亲朋鲜有与之通信和联系者,反而是许多僧人在他最困难的时候,给予了较多的帮助与温暖。此外,苏轼在此期间的诗文,有不少参禅研佛的作品,流露出平淡宁静的思想,体现了他对佛学的接受。  相似文献   

9.
绍圣元年的惠州之贬,并未将已是垂暮之年的苏轼击垮和打倒,反而造就了他淡泊豁达的人生境界。他在惠州期间,由于党争的激烈,亲朋鲜有与之通信和联系者,反而是许多僧人在他最困难的时候,给予了较多的帮助与温暖。此外,苏轼在此期间的诗文,有不少参禅研佛的作品,流露出平淡宁静的思想,体现了他对佛学的接受。  相似文献   

10.
元丰二年,苏轼"乌台诗案"结,出狱,在年末的四五天内,于汴京净因禅院,巧遇都昌南山清隐禅院长老惟湜.苏轼应请书写南山胜迹"野老泉"三字以赠.湜携简南返,勒岩以铭.绍圣元年,苏轼南迁惠州,过都昌.留有《过都昌》一诗,叙写都昌富足祥和,犹如桃源,诗人于都昌有眷恋终老之意.  相似文献   

11.
苏轼<蝶恋花·春景>一词,薛瑞生、邹同庆、王宗堂诸先生均疑作于惠州时期.但从此词所用意象看,不象惠州之物象.且查考有关资料可知,惠州在宋代时并不出产杏子.故"青杏"意象之非惠州春景可以断定,此词必不作于苏轼贬谪惠州的绍圣二年(1095)春天.而据其所表述的思想情感看,当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时期.  相似文献   

12.
<正> 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苏轼贬官惠州,途经赣南,并在此逗留一个半月;1101年,苏轼由儋耳(海南岛)北归,再度翻越大庚岭,在赣南复留连四十余日。在两次途经并逗留赣南期间,苏轼以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热情,参观了赣南的许多山川胜景、文物古迹,访问了一些赣南客家名士,并挥毫写下了近百篇诗、词、赞、记等,这在苏轼的创作生涯中以及在赣南客家文化史上,都是一件颇有意义的盛事。  相似文献   

13.
史载张说"三登左右丞相","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所谓"三登左右丞相",并不是作了三次宰相,而是指其在开元年间作了三次左右丞相,分别是十三年十一月、十七年二月、十七年八月;张说确实作了三次宰相,即所谓"前后三秉大政",分别是睿宗景云二年正月至本年十月、玄宗先天二年九月至本年(开元元年)十二月、玄宗开元九年九月至开元十四年四月;所谓"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应是从久视元年张说参预修撰《三教珠英》开始成为修书学士到开元十八年卒。  相似文献   

14.
正宋绍圣元年(1094年),年届六旬的苏轼被他昔日的学生,而今的皇帝哲宗贬谪惠州。九月渡大庾岭,十月到达惠州贬所。两个月后,苏轼度过了他在惠州贬所的第一个春节。追思往事,东坡老人难免感伤:"前年侍玉辇,端门万枝灯……牙旗穿夜市,铁马响春冰。今年江海上,云房寄山僧。亦复举膏火,松间见层层。"去年还在陪侍皇帝,何等荣耀,牙旗仪仗穿行于繁华的夜市,铁马踏响在冰河之上;而今年的春节,却在江海之上漂泊,是禅房寄身的  相似文献   

15.
苏轼接到谪命惠州时,已是五九高龄的老人了,他本想一个人独赴贬所,但家人不忍,抽泣着要求同行,东坡老翁无奈,只好勉强同意幼子苏过伴随身边,又拗不过侍妾王朝云的哀求,也同意她一齐到岭南去。在宋代,岭南被视为蛮貊之邦,瘴疠之地,年青人尚且会萌生“有去无回”之念,何况疾病缠身的东坡老翁呢!因而,动身赴岭南前,东坡老人在安置长子苏迈和次子苏迨两房子孙于常州之后,即于绍圣元年四月十五日从定州出发前往惠州。好不容易来到目的地,老人一见惠州倒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  相似文献   

16.
苏轼前往贬地的心理准备以及心态建设对研究他的贬谪心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绍圣元年,苏轼被贬惠州,途经江西,在赣州停留了一段时间。赣州秀美的自然山水抚慰了他孤独寂寞的心情,淡化了他贬谪的痛苦。苏轼在赣州时期也有浓厚的人生无常之感,江南水乡特有的烟云凄迷加深了他内心的迷惘。赣州浓厚的佛禅文化助苏轼洗涤了自身的尘垢,恢复了自性的清明。赣州境内的大庾岭是苏轼前往惠州途中要翻越的最后一道大的自然障碍。险恶的自然环境并未困扰苏轼,反倒促成了他精神的升华。从大庾岭南下,他逐渐把贬谪之路化为了追求大道的成圣之路。  相似文献   

17.
正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涪翁,江西分宁人。23岁中进士,历官山西太和知县,校书郎、著作佐郎、起居舍人,鄂州、涪州、戎州、宜州等知州。他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同游苏轼门,世称"苏门四学士",尤长于诗,与苏轼齐名。黄庭坚书法渊源多种,主要受颜真卿、苏轼和南朝刻石《瘗鹤铭》之影响。晚年为新党排斥,宋绍圣元年(1094年)贬四川,谪居期间,书法大进,从张旭、怀素处得到启发,线条更为解放,以较圆劲的长线条构成纠缠的线,多连绵草势。如"李太  相似文献   

18.
全国苏轼研究学会于九月二十八日至十月三日在河南平顶山市召开了第四次学术讨论会,现将会议内容综述如下: 一对近年来苏轼研究的评价与会者普遍认为,近年来苏轼研究成绩是显著的。不过对苏轼的散文的研究,同苏轼诗词及其生平事迹的研究相比,差距甚大。苏轼诗词均有很多注本,并有大量从宏观与微观角度研究的论文,而苏轼散文研究多停留在微观研究上,许多论文仅是赏析其名篇,至今还没有苏轼散文的完整注本,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本文梳理苏轼与李之仪相识相知的过程。文章认为熙宁年间,李之仪因仰慕苏轼品高、才高、博学而与苏结识,是苏、李二人由相识到初步相知的时期;元桔年间二人相互交往甚多,在品画评诗中互相切蹉,亦师亦友,尤其是苏轼定州任上,二人交往甚密,志同道合,是谓挚友;绍圣、元符间,虽因苏轼之累,之仪也在艰难中,但李仍时时系念苏轼,至到苏轼获赦北归,复以诗歌酬和。李之仪在传播苏轼著述、弘扬苏轼品格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是苏门学士中于此最得力者。  相似文献   

20.
山谷于哲宗绍圣四年十二月因避亲嫌迁置戎州,元符元年三月举棹离黔,六月抵戎,到元符三年十二月遇赦东归为止,在戎州度过的时间实为三十个月。这段时间,山谷在戎州杜门谢客,身如槁木,心如死灰,在与友人书中多次声称不再作文字,绝不作诗。但由于蜀人对山谷品德、学向和诗名的景仰,“两川人士争从之游”(《宋史》本传),加之元符三年哲宗死,朝中形势有所变化,所以山谷在戎州仍然写下了不少灿烂诗篇,不仅数量多,而且“句法尤高,笔势放纵,实天下之奇作”(《宋史》本传),成为山谷后期创作的丰收时期。由于山谷在紧接两川迁谪生涯之后,不久又遭到第二次文字狱,于徽宗崇宁二年复以“幸灾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