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强云 《语文天地》2010,(11):79-80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作为教师在教学中,首先是要关注人的教育,而这种关注,不仅仅在于学生今天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更应该关注学生通过学习是否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本质的重新、科学而又全面的认识。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语文课程标准》把“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放在了首位。也就是说,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即“人文性”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动的,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系列精辟阐述,无不告诉我们:语文课堂应生气勃勃、充满活力,注重唤醒学生的开放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4.
谢凤梅 《广东教育》2007,(7):169-170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师的中心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教师要教给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方法,以便更好地解决语文上的难题。多媒体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走进课堂,教师要整合好这些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资源优势,帮助我们在课堂上完成更多、更有实效性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网络逐渐走进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必然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而教师的中心任务不能只是简单机械的“传道”,而是教会学生适应时代需求、学会学习,教给学生在信息社会里获取、加工、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于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丰富的网络资源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我尝试对学生进行语文入学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观,让学生逐渐喜欢语文课.轻松学习语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地位以及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作出如下明确具体的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杨军明 《中学文科》2007,(11):148-14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标准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课标还多次提到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反观我们的语文教学现状,还存在诸多弊端:题海战术,使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应试作文使学生写作粗制滥造,虚情假意充斥文中,文采欠缺,品位低下,缺乏审美情趣,甚至“新八股”盛行,网络等现代媒体粗陋媚俗的制作传播对学生不良的诱导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让学生的文化底蕴厚实,有助于纠正以上弊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袁秀娟 《成才之路》2011,(11):70-70
《新课程标准》谈到语文学科性质与地位,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语文课程的重要性.得到很多人的认同,可是,反观我们的语文教学,多少课堂是无效课堂,多少学生对语文的魅力视而不见,有的学生甚至讨厌语文,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教者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乏味讲解关起了语文乐园的大门,要想重启这扇神秘的大门,须做到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孙芳 《现代语文》2006,(11):6-7
《语课程标准》指出,“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性的统一,是语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表述准确地揭示了语与化的密切关系;语是化的工具,具有丰富的化内涵。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教育,不能只是对字、句读、段落的分析,同时也要担负起对民族化传承和认同的重任,让语教育绽放出民族化的光芒。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限制严格,显得呆板、僵化.整个课堂教学显得沉闷,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14.
徐乐 《现代语文》2007,(9):49-49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新课程标准不仅直接指导着教法实践的方向,还强调课堂主导思想必须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怎样让语文教学的文学性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的要求把对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目标归结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的组织应有利于多元解读,有利于多角度的思考,有利于激发讨论,使学生自由畅想、乐于探索、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让语文课堂宽松、愉快,成为“开放式”的学习场所,这就要求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那么,如何使语文课堂“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18.
刘晓梅 《考试周刊》2011,(53):52-5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提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抽掉人文精神,只是在形式上兜圈子,语言文字就失去了灵魂和生命。  相似文献   

19.
新颁《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定性阐释中和了长期以来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论争,是对语文课程价值的一种重新定位。语文教学要凸现人文精神,即:关注人的价值、张扬人的个性、提升人的精神。那么,如何加强语文课堂的人文性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20.
潘春姐 《考试周刊》2009,(20):54-5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教育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