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文章之妙,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这早所谓的“意境”,就诗歌而言,是指诗人想象的疆域、感情的领土、形象的王国、艺术的世界。读诗如能进入意境,就会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叶圣陶说得好:“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冈此,我们在古诗教学中就应该想万设法引导学生披文入境,从古诗中获得启迪,受到熏陶,使之沉浸于美的享受之中。  相似文献   

2.
陈志红 《时代教育》2007,(7Z):71-71
古典诗词,对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心灵,驱动学生对美的追求,起着独特的作用。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诗词的意境,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鉴赏能力,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在践行素质教育方面,应当敢于探索,大胆突破。如何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诗词意境呢?笔者认为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实践:[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古典诗词的精粹主要在于其创设的意境,含蓄而镌永,字面上的美词绝句也是因其意境而生.不深人体会诗歌的意境,是难以理解诗歌的内涵,领略诗歌的魅力的.所以,笔者认为,古典诗词的教学应该以理解为基础,以培养初步欣赏能力和陶冶性情作为重要目标.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入诗歌的意境,自主地体味其中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诗歌的意境是诗人想象的疆域、感情的领土、形象的王国、艺术的世界。读诗如能进入意境,就会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叶圣陶说得好:“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我们在古诗教学应该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披文入境,从古诗中获得启迪,受到熏陶,沉浸于美的享受之巾。  相似文献   

5.
意境是情与景、虚与实、形与神在不同层面的有机融合,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灵魂,正如王国维所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因此,诗词教学一定要把引导学生品味、体验意境当做根本任务,要使学生从与诗词意境隔的状态上升到不隔的状态。隔与不隔的问题首先由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通过举例提出,朱光潜在《我与文学及其他》作了进一步解释。  相似文献   

6.
诗词是艺术的语言,它融音韵美、意境美、思想美于一炉,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所谓的境界就是意境,每一首诗词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意境即情景交融,是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是艺术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与自然景物的贯通交融。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儿童时代开始学习古诗词的传统。儿童学古诗词可以在增长知识、发展语言的基础上,丰富人生的想象力,启迪审美感知的萌芽。但古诗词与现代文学体裁在表现形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尤其在语言习惯上表现得较为明显。同时,古诗词距今年代久远,很多当年所咏之物,所描之景今  相似文献   

8.
古诗词之美,美在意境,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文章之妙,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解读中国古典诗词就要把握住意境的营造,理解意境所独有的审美内涵,让学生真正走进诗词所创设的意境中,在阅读欣赏中丰富想象、开阔视野,提升文学素养、人文素质和审美情趣,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潜能.  相似文献   

9.
中国优秀古典诗词一般具有微言大义的美学特征。《蒹葭》的表层意境具有个性化、稳定性特征,其深层意境具有普遍性和开放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11.
一王国维是我国近现代之交建树卓异的文化巨人,其在中国古代历史、甲骨文、文学、文艺理论方面的突出成就尤为学界称颂。近人缪钺在1943年撰写的《王静安与叔本华》中说:“海宁王静安先生为近世中国学术史上之奇才。学无专师,自辟户牖,生平治经史、古文字、古器物之学,兼及文学史、文学批评,均有深诣创获,而能开新风气,诗词骈散文亦无不精工。其心中如具灵光,各种学术,经此灵光所照,即生异彩。论其方面之广博,识解之莹彻,方法之谨密,文辞之精洁,一人而兼具数美,求诸近三百年,殆罕其匹。”[1]而王国维在文艺领域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古典诗词的审美教学中,诗词意境美的欣赏,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审美创造活动。要真正能够使学生对诗词有自己的体会和感悟,教师只能起引导的作用,而无法将诗词的内在美直接地告诉学生。本文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浅析了如何引导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意境美,从而提高诗词的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13.
常青 《中国成人教育》2006,(12):158-159
诗歌中创设的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境界的完美结合,但不是简单的结合,而是情与景的和谐统一。一般的解释是: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境是指客观生活或氛围。意和境有机的融合从而造成一种艺术境界,称为“意境”。换一个角度来说,“意”是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的认识、感受和评价,包含着诗人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人形象描绘出来的一种艺术境界。二者的关系是“意”借“境”而表现,“境”则以“意”为灵魂,情景相生,形神交融,方可成为意境。追求意境美,是有情有景的抒情诗的艺术极致,更是中国古典诗的特点,那…  相似文献   

14.
古典诗词教学,对培养学生一定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增进学生的文学素养有着重要意义,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学习古典诗词,直接反映出来的是学生审美情趣的飞跃。  相似文献   

15.
中国艺术讲求意境,并以此为最高的审美准则。所谓意境,是指艺术作品中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具有情景相生和虚实相成,以及激发想象的特点,使人身临其境,得到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这句话深入人心。一时间,“请你谈谈自己的感受”成了语文教学中最时尚、使用最频繁的语言,课堂上也几乎只留下“阅读——感受——交流”了。  相似文献   

17.
【设计思想】 朱自清的《绿》是苏教版九上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散文,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有关散文这一文学体裁的知识。本文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文章富有韵味的意境美,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领略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感情。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中学诗词教学,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必须以鉴赏意境为突破口和终极目标,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最终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那么,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鉴赏诗词的意境呢?  相似文献   

19.
李姗姗 《考试周刊》2012,(10):10+45-10,45
意境论发端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至唐代正式形成,经过司空图、严羽、王夫之、王士禛等人的推动,含义日益丰富,适用范围也更加扩大。近代以来,王国维集其大成,开拓了意境论的新领域。本文从"境界说"、"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三个方面论述王国维如何发展、深化中国的传统意境论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人间词话》于1909年发表后,意境研究者形成一支庞大的学术队伍。但意境论述文章,几乎是“千篇一律”。意境的论述,尽多“套话”,“重复的空话”以至“废话”。意境这个概念或“范畴”,其意义并不复杂,其理论含金量并不丰盈,陈陈相因的讲解,哪能不套话、废话、空言一堆堆、一篇篇?“意境”研究者大军压境,把“意境”压扁了!《人间词话》不值得太推崇,应把意境研究“降格”“降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