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把“细节”理念呈现给社会;他,把“细节”提高到决定企业竞争成败的高度来对待;他,把“细节”上升到提高民族素质的层面来认识;他,把“细节”理念应用到管理实践中,使“精细化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界最关注的一个话题……他,就是汪中求。[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细节,顾名思义,就是细微末节,它是人物、情节、环境的最小单位,臂之如人体的细胞。然万丈高楼从地起,好文章之所以动人肺腑,乃其有精采的细节描写之故,贺知章“笑问客从何处来”,综合运用情态细节和语言细节,在一“笑”一“问”之间,把老归故里人不识的凄凉永远写进了文学圣坛;范进中举后发疯的细节,刻画出了一个为科举而读书,为科举而活着,中举后喜极而疯的科举禄(?)形象。  相似文献   

3.
倪辉祥 《新读写》2008,(10):8-8
老父亲对老宅的眷恋真让人感动,尤其是老宅临拆时的一些细节,如“痴呆呆地凝梯、“嘴里念念有词”、“睫毛上沾满了晶莹的泪花”等,把老父亲的强烈眷恋表现得淋漓尽致,令每一个有过同样经历的人,都有感同身受的亲切。文章行文流畅,质朴自然,人、事、物、情融为一体,可谓自然天成之作。  相似文献   

4.
小灵信箱     
小灵:大家都知道,选材要新颖,但如果我偏选了一个“老掉牙”的人人皆知的题材,怎样才能把它写成一篇好作文呢?山东定陶杨金鑫杨金鑫同学:你所提的问题是不少同学在写作中遇到的。生活如一条缓缓流动的小溪,是那么平淡,那么司空见惯,缺乏动人心魄、令人耳目一新的典型材料。因此,写来写去,往往跳不出“老掉牙”题材的圈子。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三。一是注意捕捉独特动人的细节。细节是指细微末节的东西,诸如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瞬间的心态等。独特的细节是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和最感人的要素。如在写父母关爱子女这个主题的…  相似文献   

5.
<正>"细节"顾名思义,就是细微末节,它是人物、情节、环境的最小单位,如人体的细胞。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细节描写的作用在于使客观事物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使读者得到鲜明的印象和深刻的感受。细节描写是记叙文的血肉。好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性格丰满、形象鲜明,生动而真实。根据描写对象的不同,细节描写可分为人物、景物以及事物(件)的细节描写三大类。  相似文献   

6.
细节,又称细节描写,它属于描写的范畴。因此,细节不能离开描写,离开了描写也不成其细节。细节,有器物的细节。如《祝福》中祥林嫂沦为乞丐时手中的器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有人物的细节,如《故乡》中闰土肖象变化的细节  相似文献   

7.
王梅 《小学生》2011,(5):39-39
阅读教学中“思考”的程度不可过分、过细。我们看到有些公开课中,老师一味强调“精思”,就一个细节反复研磨,甚至不惜东拉西扯地去发挥“微言大义”,这样的“思悟”,反而有可能把好端端的作品弄得支离破碎。阅读教学,对小学生来说,  相似文献   

8.
写好细节,无疑是记叙文写作的关键.本文作者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作文=1+1+1”.记叙文就是“细节+细节+细节”.而在高中记叙文写作过程中,许多学生往往会把一件事情完整地从开头说到结尾,却不会截取生活的“横断面”,不会聚焦细节.本节公开课旨在指导学生聚焦细节,把“点”放大,提升记叙文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阮班莲 《现代语文》2006,(11):117-118
细节描写就是对事物的基本组成单位进行刻画,如对人物的一举一动、.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环境中的细小物体进行细微描摹。任何成功的作品,任何深刻的主题,都必须依靠一定的细节表现出来。假如章是一棵树,细节就是这棵树上的枝条和绿叶;假如章是一个生命,细节就是组成生命的血和肉。鲁迅先生认为,好的细节描写“借一斑略知全貌,以一目尽传精神”,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是章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节描写如此重要,但学生作却常常忽视它。作时泛泛而谈,只有对事件的概要叙述,却没有对细节的精雕细刻,“只见森林,不见树木”。要使学生学会细节描写,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认识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细节描写的重要性;一个是方法问题,使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文本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细节都是一个神秘的梦,需要破译的经典细节太多.热爱古典文学的学生,喜欢猎奇探秘的学生,都会对小说留下的“谜面”充满好奇,那些与主要人物命运相关的蛛丝马迹,都会吸引学生探究的目光.我抓住这强烈的好奇心,试图将其转变为经典阅读鉴赏的自觉.为此,我就以“林黛玉”这个敏感的“贾府新客”为聚焦视角,引导学生发现并尝试揭示贾府纷繁背后一些“秘密”,哪怕是很小的发现,也都是鉴赏的乐趣.高中生读《红楼梦》,往往会停留在情节故事层面,缺少深度剖析.我们引导学生读《红楼梦》不要把谜底过早地告诉学生,也不要把太多的结论告诉学生,而要引导学生从情节故事的经典细节出发,透析“蛛丝马迹”,抽丝剥茧,如神探柯南一般,小中见大,获取惊世骇俗的发现.  相似文献   

11.
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环境、物体等具体而细致的描写,其特征是于细微处见精神。 语文课堂教学在抓重点抓主干的基础上,不可小视的另一方面,就是别把细节当“细节”。教师讲好细节能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学好细节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当代作家孙犁在他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话别”一场,就用了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当听到丈夫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去了”,”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细节描写,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读几遍,从读的情调情感中,让学生从中体会水生女人内心复杂…  相似文献   

12.
“细节决定成败”这是毋庸置疑的。教学活动正是由一个个具体的环节组成,如果我们把这些“环节”都称为“细节”的话,那么任何“细节”的不到位,都可能影响课堂教学的成效。因此,教师需要关注教学细节。  相似文献   

13.
袁昌仁 《云南教育》2005,(32):13-14
如果把教学过程比作“过河”,引导学生“到达知识的彼岸”,那么,教学方法就如同过河使用的工具“舟楫”,教学细节则是师生协力“摇橹”。教育叙事少不了教学细节,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更离不开教学细节。教学细节是“过程与方法”中耀眼的珍珠,是课堂上闪光的亮点。具体地说,教学细节有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14.
系统学告诉我们,系统存在的目的就是“追求最大可能的行为一致性”。中学历史教育是一个人的系统,教师的目的是把学生的兴趣、感知与教授目的最佳的统一起来,以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因此,在基本史实不变的历史教学中,关注的目光应该如何教,而不中教什么。系统应该由一个有效的逻辑框架搭建起来,传统的教学习惯用知识性细节进行搭建,  相似文献   

15.
“教学细节”犹如课堂教学的成千个穴位,教师若能在课堂的每一个节点上,有效地进行指点针灸,便能使课堂教学的经脉畅通,教学便如行云流水。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教师若不能正视这些细节,以后恐怕不仅仅是弯腰那样简单了。  相似文献   

16.
王燕红 《班主任》2012,(12):37-38
作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每年我都会到中小学听课。这次听课,我注意到两个细节: 细节一:二年级语文课堂上,老师引领学生学习《春的消息》。在讲到“看到第一只蝴蝶飞。它牵引着我的双脚;我高兴地捉住它,又爱怜地把它放掉”时,老师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高兴地把蝴蝶抓住。又爱怜地把它放掉?”  相似文献   

17.
“细节”一词在字面上的理解是:细者,小也;节者,单位或要点也。《汉语大词典》把它诠释为细小的环节和情节。我们常说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功亏一篑”等等,也无不向我们说明细节虽小,但作用重大。课堂教学过程是由无数的细节连缀而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细节就是课堂中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一个动作、一个错误、一个疑点。只有珍视教学细节,才能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怎样把握这些教学细节,演绎精彩的课堂教学呢?  相似文献   

18.
细节虽小 作用独特黄春梅,刘昕《西门豹》一文在叙述西门豹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扔进漳河之后,写道“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这虽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但作用独特。一、点染气氛。“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他只是默默地站着,像在等待着什么,一句话也没有说。这...  相似文献   

19.
教师上公开课选《金岳霖先生》一文,在教学设计中大致有三种处理路数:一是紧抓“有趣”。整堂课就在找金岳霖先生有趣的外貌情状、言行举止,最后得出“金先生是一个天真、活泼、幽默的人”的结论:二是抓住“有趣的细节”,从细节在刻画人物形象上的重大作用的角度上生成一堂作文指导课:三是抓住“细节”,给一个细节赏析的范例.指导学生进行细节赏析.并名之日“文本细读”。  相似文献   

20.
宗丽芬 《考试周刊》2010,(43):61-62
语文课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它除了要在宏观上把握课改理念与精神实质外。更要在细节上实践新课程。语文课有很多的习惯性细节.如开篇的僵化有余,激励参与的急功近利。巡视指导的徒有形式等,它是背离“创新”的。而“教学方法创新”却是新课程所倡导的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创新”从何开始?细节。细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水平。实施新课程.需要创新.创新就体现在我们如何注意“细节”、改变“细节”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